密闭舱室内冲击波作用下胸部动态响应规律的研究
【图文】:
比冲量升高。但是每个冲击波波形上都叠加着从舱壁和舱顶反射的反射波,并不单纯的显示出理想冲击波的特性,波形如图1所示,因此造成冲击波损伤的物理因素不能只考虑峰值超压和比冲量。表1 密闭舱室内不同爆源的能量输出(n=8,-x±s)组别峰值超压(p/kPa)持续时间(t/ms)最大压力上升时间(t/ms)比冲量(kPa·ms)80mg舱内组110.138±35.214 2.033±0.208 0.017±0.005 15.318±2.132 200mg舱内组244.243±28.012b3.141±2.733 0.025±0.008 29.319±5.889b400mg舱内组633.216±211.003b3.122±1.082 0.022±0.009 66.749±16.677b600mg舱内组868.013±179.202b5.853±3.529a0.025±0.007 74.568±10.801ba:P<0. 05,b:P<0. 01,与80 mg舱内组比较图1 80 mg舱内组的超压2. 2 胸部的动力学响应 图2为用Motionprobe软件处理高速摄影机拍摄相片得到的胸部动态响应图。从图2B可以看出炸药起爆后,胸壁首先向内压缩,持续时间为12 ms,径向向内最大移动距离0. 9 mm
图1 80 mg舱内组的超压2. 2 胸部的动力学响应 图2为用Motionprobe软件处理高速摄影机拍摄相片得到的胸部动态响应图。从图2B可以看出炸药起爆后,胸壁首先向内压缩,持续时间为12 ms,径向向内最大移动距离0. 9 mm,然后快速向外膨胀,到达最高处4. 6 mm处,持续时间为22 ms,紧接着向内压缩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峰;现场可控非致命的次声武器研究[J];兵工学报;2002年03期
2 安波,蒋建伟,蒋浩征;高速钢球对水介质侵彻时瞬时空腔形成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1998年03期
3 史文进,李慧增,孙远,杨军,刘荫秋;口腔颌面部爆炸伤与枪弹伤的对比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5年03期
4 刘鲁岳;颅脑火器伤的实验研究现状[J];创伤外科杂志;1999年03期
5 陈菁,李兵仓,王建民,张良朝,吴国萍,陈志强,陈向阳;超高速武器对犬的致伤效应及其量效关系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6 黄宏,王正国,周萍,赖西南,王丽丽,张良潮;海水浸泡弹道伤骨骼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J];创伤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7 王昭领,王彦亮,雷德林,刘彦普,周树夏;采用球形点爆源颌面部爆炸伤实验模型[J];创伤外科杂志;2003年01期
8 赖西南;常用的火器伤实验模型[J];创伤外科杂志;2003年05期
9 张良潮,赖西南,李素芝,王丽丽,李晓炎,陈志雄,殷作明,杨志焕;高原枪弹与破片飞行速度特点的实验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10 许川;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谢山;余海;唐建;;颌面颈部枪弹伤特点及救治[A];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军;胸部火器伤后多器官损伤变化及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王昭领;颌面部高速破片+冲击波复合伤致伤机制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黄柒金;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HSP70、p38 MAPK变化及其作用机理[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4 张明;颌面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孙鸿涛;伤口急救保护剂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吴秋平;声门紧闭状态下肺撞击伤的发生特点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郭晓丽;车载动物碰撞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及治疗[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8 楚燕飞;AQP4在颅脑爆炸伤后脑水肿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吴洋;颌面部5.80mm枪弹伤早期救治及炎症细胞因子与创伤愈合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10 朱晓天;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中一氧化氮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书杰;犬胸部枪弹贯通性损伤的实验研究——重点观察肺损伤[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朱红胜;高温高湿环境对猫颅脑火器伤时生命体征及病理损害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3 王贵波;兔坐骨神经火器伤后腰段脊髓神经元凋亡规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4 王翔;颌面部爆炸性软组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5 段维勋;胸部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伤情特点分析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刘瑞峰;颌面部爆炸伤早期家兔颈部大血管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李建虎;颌面部爆炸伤生物力学特性及下颌骨、颞颌关节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8 宇汝胜;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肺脏损伤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9 刘鹏;海水浸泡兔股动脉火器伤的病理学及外科处理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10 张洪涛;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机体应激性变化及组织损伤防治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琳;胡晔;芮军;罗志华;侯坤;;肋骨骨折X线检查方法探讨[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廖星明;郭少贤;代莹;;X线与CT在胸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9期
3 李娜;温占波;杨文慧;王洁;李劲松;胡凌飞;董晓凯;刘克洋;曹杰;;一种正压生物防护服细菌气溶胶防护效果的研究[J];军事医学;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力飞;韩振才;;胸部损伤失血性休克死亡医疗纠纷鉴定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玲;甘兰丰;李川宝;;CT在儿童胸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3 韩乃家;叶因建;于云辉;;285例胸部损伤程度鉴定的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畅;张二永;付建伟;;闭合性胸部损伤致右心室破裂死亡1例[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李福星;凌晓东;;胸部损伤呼吸困难的临床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张树欣;王景山;;胸部损伤二例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宏发;;胸部损伤后肋骨骨折的诊断和鉴定[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增良;;胸部损伤后误诊创伤性湿肺评定损伤程度二例报告[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方俊邦;李庆娟;;胸部损伤并发呼吸困难的法医学鉴定[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孙发铎;;贯通性胸部损伤致死1例[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红;密闭舱室大鼠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特点与容量复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周奇志;特殊环境—作战兵器密闭舱室内及急进高原动物眼创伤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3 张红叶;舱室内爆炸对大鼠行为及海马NO、MDA、SOD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唐铭;道路交通事故胸腹部损伤机制与临床法医学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5 张冬先;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特征和法医学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664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66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