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琼某部新兵HIV和HBsAg三年检疫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良如,J.Enzman,M.Schneider,H.Brüster,P.Wernet;应用人工合成的HIV nef蛋白肽制备抗nef单抗[J];免疫学杂志;1990年03期
2 王重;李向红;黄文标;;HIV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其评价[J];云南医药;1990年06期
3 ;萘磺酸衍生物抑制艾滋病毒增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91年05期
4 郭佳,史又新;垂盆草降谷丙转氨酶的机理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年04期
5 王云翔,董淑英,张秀荣,丁峰芹;单采血浆献血员血清ALT升高与抗HCV检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3年02期
6 Okuda T;史玉俊;;鞣质及其有关化合物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3年01期
7 李静华;石风兰;;乙型肝炎血清ALT和γ—GT复常时间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3年02期
8 江建忠;;浅析入境旅游者携带血制品的监测与管理[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3年03期
9 仇洪田;王治忠;朱照安;;青岛地区献血员HCV感染情况抽样调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3年04期
10 洪运森;;艾滋病由国外传入海南岛的危险性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传;马京香;王潍;陈元峰;;微板动力学ALT快速检测[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2 肖柯;孔繁儒;陈素媛;;北京地区献血者HBsAg、抗-HCV阳性率及与ALT相关性调查[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3 邓春江;张蕊芳;白燕;王淑兰;闫安文;;北京地区不同群体献血者血液指标检测结果[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4 罗志峰;;ALT与抗-HCV的相关性分析[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5 王志华;;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4例分析[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6 张晓莉;张红军;唐晓云;谷鸿喜;;非细胞毒性CD8~+ T细胞应答-控制HIV感染的有效途径[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7 彭传轮;肖邦中;徐世明;杨明芳;卢戎戎;;重庆市HIV流行特征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俊丽;王曦;曹兰;;HCV、HIV感染并发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1例[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谢俊丽;刘燕婕;王曦;袁琳;曾耀;胡丽华;;HIV与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姚雯颖;刘风华;邵辉;;患者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指标的意义[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玉坤;对美国妇女与艾滋病的思考[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全国妇联权益部 吴学华;艾滋病与妇女权益[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胡钢;国外微型车发展经验值得借鉴[N];河北日报;2001年
4 张小青;《血液连结》让世人关注HIV妇女携带者[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王恺;新时期巡警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N];人民公安报;2002年
6 海飞鱼;HIV疫苗蹒跚前行[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记者 郑俊彦;东莞存活HIV感染者超1600名[N];东莞日报;2008年
8 王娣 整理;生物医学手段预防HIV感染:失望与希望[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年
9 记者 李学华;杀菌胶可避免妇女感染HIV[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白毅;HIV疫苗研发呼唤更多评价技术支撑[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辉;中国HCV/HIV感染与CCR5、CXCR3、CD25、CD81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宋英今;HIV-1治疗性重组DNA疫苗的构建、纯化及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琪;中国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学特征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郭亦然;基于三维数据库搜寻的中药信息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陈小平;疟原虫与HIV的相互作用和关系[D];中山医科大学;1998年
6 张洪涛;艾滋病毒颗粒样疫苗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7 张卫东;血源性艾滋病高发村HIV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金洪涛;HIV多表位重组疫苗的构建及其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孟亚军;中国HIV感染者生命质量量表的编制及生命质量评估[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邵锴;HIV-Tat蛋白和人源性抗Tat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蓉;丝瓜籽蛋白Luffin-a的基因克隆和表达[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晖;异丙酚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血症致肝损伤的保护[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苏艳丽;中国暴露未感者CD4+T淋巴细胞的抗HIV活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代娣;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杨湘山;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小鼠肝、脾的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朱林平;阳虚、阴虚模型大鼠应用附子毒性对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7 刘宏艳;重组vMIP-Ⅱ对SIV/HIV特异性CD8~+T细胞抗病毒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潘浩;SARS病毒膜融合抑制剂鉴定、S2结构域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烨;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HIV和HC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戴列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家庭内传播的调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8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81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