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为骨架的幽门螺杆菌靶向纳米粒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壳聚糖为骨架的幽门螺杆菌靶向纳米粒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诱因。另外,胃癌的发生也与其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三联疗法。然而普通制剂存在药物易被胃酸破坏、胃内药物浓度低,特异性差等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口服胃滞留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胃酸对药物的破坏,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从而可一定程度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但现有包载抗菌药物的纳米递药系统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仍存在靶向性和可控性差等不足,难以满足临床用药的实际要求。研究目的:本论文综合考虑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黏附性、易于修饰等特点,通过对其骨架中两个位点的修饰,首次以幽门螺杆菌尿素通道蛋白转运体(Ure I)为靶标,引入含不同长度脂肪链的脲基靶向头部,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共6种酰胺键连接或酯键连接的壳聚糖衍生物UACs-1/2/3和UECs-1/2/3,希望通过体内外活性评价,得到生物相容性好、具有p H敏感特性的幽门螺杆菌靶向载体材料,为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递药系统。方法:1.分别以氨基乙酸、6-氨基己酸或12-氨基十二酸为原料,通过与尿素反应得到具有脲基头部的中间体化合物U1/2/3。以壳聚糖为骨架,以2位氨基或6位羟基与上述中间体进行缩合反应,得到酰胺键连接的壳聚糖衍生物UACs-1/2/3和酯键连接的壳聚糖衍生物UECs-1/2/3。通过质谱、核磁、红外等方法对合成的衍生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核磁氢谱计算脂肪链连接的脲基基团的取代度。2.采用离子凝胶法,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对影响纳米粒理化性质的壳聚糖衍生物/TPP质量比和壳聚糖衍生物的浓度进行处方优化,并对不同p H环境下的纳米粒的粒径、表面电荷和形态学予以考察。采用XPS能谱分析观察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表面元素分布情况;利用MTT法考察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安全性。以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X)为模型药物,选取最优处方制备阿莫西林-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对载药纳米粒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不同p H环境下的释药特性。3.采用比浊度法对阿莫西林-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进行评价,并考察尿素通道蛋白转运体竞争性底物尿素的加入对载药纳米粒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或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幽门螺杆菌对FITC-UECs-3/TPP纳米粒的摄取及不同p H环境、尿素加入和温度对纳米粒摄取的影响。通过Balb/C小鼠体内幽门螺杆菌生长抑制实验、HE染色等方法评价AMX-UECs-3/TPP纳米粒的体内抗菌活性。利用活体成像仪观察IR783-UECs-3/TPP纳米粒口服后的裸鼠胃肠道分布特性。结果:1.设计合成了两系列共6种壳聚糖衍生物载体材料UACs-1/2/3和UECs-1/2/3,经1H NMR,FTIR等图谱鉴定,所得载体材料与目标物的结构一致,6种壳聚糖衍生物的脲基脂肪链取代度分别为UACs-1(6.56%±0.60%)、UACs-2(3.92%±0.47%)、UACs-3(2.69%±0.31%)、UECs-1(6.81%±0.62%)、UECs-2(5.53%±0.56%)和UECs-3(2.92%±0.47%)。2.经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制备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在壳聚糖衍生物/TPP质量比为3:1和壳聚糖衍生物浓度为1.8 mg/m L时得到优化处方,粒径范围为123.2 nm-268.6 nm,并且均携带正电荷(18.07 m V-30.53 m V)。XP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链连接的脲基头部位于纳米粒的表面。MTT实验结果证实,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好。阿莫西林-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载药率在21.7%-28.7%范围内。不同p H环境下的释药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在胃内容物酸性条件下释药缓慢,能够保护药物免受胃酸破坏,在p H 7.0时可快速释放药物,该结果与不同p H环境下UECs-3/TPP纳米粒的粒径及形态学变化共同证实了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具有p H敏感特性。3.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与未修饰的AMX-Cs/TPP纳米粒相比,脲基修饰的AMX-UACs-3/TPP纳米粒和AMX-UECs-3/TPP纳米粒展示出更优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且,加入不同浓度的尿素通道蛋白转运体竞争性底物尿素可明显抑制阿莫西林-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抗菌活性。细菌摄取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细菌所处的p H环境(从p H 7.4到4.0),由于Ure I通道逐渐开放,幽门螺杆菌对FITC-UACs-3/TPP纳米粒的摄取明显增加(平均荧光强度MFI值从51.6增大到114.3)。尿素的加入可竞争性抑制FITC-UECs-3/TPP纳米粒的摄取入胞(MFI值分别从114.3降低至91.8(p H 4.0)和91.7降低至76.1(p H 5.5))。随着温度的降低(37℃到4℃)FITC-UACs-3/TPP纳米粒的摄取也显著减少,这与降低Ure I通道的活性,继而阻碍幽门螺杆菌对FITC-UACs-3/TPP纳米粒的摄取有关。体内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与阿莫西林游离药物组和未修饰的AMX-Cs/TPP纳米粒组相比,AMX-UECs-3/TPP纳米粒展示出更好的体内抗菌活性(p0.05)。HE染色实验证实,与阿莫西林游离药物和未修饰的AMX-Cs/TPP纳米粒相比,脲基修饰AMX-UECs-3/TPP纳米粒能够很好地降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小鼠胃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通过裸鼠活体成像实验发现,IR783-UECs-3/TPP纳米粒给药6 h后仍可大部分滞留在胃内,为体内靶向递药和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治疗奠定了基础。结论:本论文以幽门螺杆菌尿素通道蛋白转运体为靶标,在壳聚糖骨架材料中引入不同长度饱和脂肪链连接的脲基靶向头部,构建了两个系列共6种幽门螺杆菌靶向载体材料及其载药纳米粒,并对其体内和体外抗菌活性及其靶向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上述壳聚糖衍生物制备的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p H敏感特性和幽门螺杆菌靶向性,优选的AMX-UECs-3/TPP纳米粒在体内外均显示良好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通过进一步的成药性研究,可望为幽门螺杆菌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壳聚糖 纳米递药系统 脲基 pH敏感性 靶向治疗 尿素通道蛋白转运体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R96
【目录】:
- 缩略语表6-8
- 中文摘要8-12
- 英文摘要12-16
- 前言16-18
- 文献回顾18-31
- 第一部分 壳聚糖衍生物载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结构表征31-39
- 1 材料33-34
- 1.1 仪器33
- 1.2 试剂33-34
- 2 方法34-38
- 2.1 中间化合物U2和U3的合成34-35
- 2.2 壳聚糖衍生物载体材料UACs-1/2/3 的合成35-36
- 2.3 壳聚糖衍生物载体材料UECs-1/2/3 的合成36-38
- 3 结果与讨论38-39
- 第二部分 阿莫西林-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39-51
- 1 材料39-40
- 1.1 仪器39
- 1.2 试剂39-40
- 1.3 细胞40
- 2 方法40-43
- 2.1 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制备方法的处方优化40-41
- 2.2 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表征41-42
- 2.3 阿莫西林-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42-43
- 2.4 体外释药实验43
- 3 结果与讨论43-51
- 3.1 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处方优化43-45
- 3.2 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表征45-48
- 3.3 AMX-UACs/TPP纳米粒和AMX-UECs/TPP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48-49
- 3.4 体外释药实验49-51
- 第三部分 阿莫西林-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体外活性研究51-64
- 1 材料51-52
- 1.1 仪器51
- 1.2 试剂51-52
- 2 方法52-55
- 2.1 细菌培养52
- 2.2 载药纳米粒的体外幽门螺杆菌生长抑制实验52-53
- 2.3 尿素对载药纳米粒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影响53
- 2.4 FITC-UECs-3/TPP纳米粒的幽门螺杆菌摄取研究53-55
- 3 结果与讨论55-64
- 3.1 载药纳米粒的体外幽门螺杆菌生长抑制实验55-57
- 3.2 尿素对载药纳米粒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影响57-58
- 3.3 FITC-UECs-3/TPP纳米粒的幽门螺杆菌摄取研究58-64
- 第四部分 阿莫西林-壳聚糖衍生物/TPP纳米粒的体内活性研究64-71
- 1 材料64
- 1.1 仪器64
- 1.2 试剂64
- 1.3 动物64
- 2 方法64-66
- 2.1 体内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研究64-65
- 2.2 IR783-UECs-3/TPP纳米粒的胃肠道分布65-66
- 3 结果与讨论66-71
- 3.1 体内抗幽门螺杆菌实验结果66-69
- 3.2 IR783-UECs-3/TPP纳米粒的裸鼠胃肠道分布69-71
- 小结71-72
- 参考文献72-82
- 附录82-93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93-94
- 致谢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雨,赵维强,李超英;新型眼用纳米粒给药载体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5年06期
2 金英华;;纳米粒的靶向修饰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年12期
3 吴恒;孙颖;于晖;段友容;张志荣;;5-氟尿嘧啶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J];华西药学杂志;2009年05期
4 张红岭;朱玲;刘伟;樊予惠;张振中;;氧氟沙星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稳定性考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5 唐世福;蒋国强;于洋;丁富新;;含胆酸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修饰制备肝癌细胞靶向纳米粒[J];精细化工;2011年11期
6 耿丽娟;唐丽华;游本刚;邵轶男;李玲;;α-常春藤皂苷丙烯酸树脂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3期
7 张玮;高静;朱全刚;张敏;王晓宇;高申;;微针阵列技术对纳米粒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8 ;口服纳米药粒问世[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年02期
9 杨恩芸;王晓君;戴甜;张丽男;孙勇军;高子彬;;壳聚糖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14年03期
10 张慧珠;张其清;;叶酸靶向乙酰普鲁兰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丛龙波;黄雅洁;岳鹏飞;袁海龙;;纳米粒载药系统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静;张玮;储藏;王晓宇;张敏;武鑫;高申;;基于微针递送的PLGA纳米粒在人皮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洁;刘青锋;冯程程;沈烨虹;邵夏炎;田志强;周佳辰;张奇志;;马铃薯凝集素修饰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经鼻入脑靶向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朱铉;李福男;苏美琴;;巯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眼用纳米粒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高静;张玮;高申;;微针阵列技术对纳米粒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高小玲;武炳贤;陶炜兴;陈钧;蒋新国;;凝集素修饰纳米粒介导多肽药物经鼻入脑的靶向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潇;;眼用氟尿嘧啶纳米粒制剂的制备[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胡豫;;组织因子靶向性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血栓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学明;徐元龙;陈国广;韦萍;;1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大鼠的药物动力学[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继云;廖美华;陶蓉蓉;杜永忠;楼宜嘉;韩峰;;脂质纳米粒递药系统对脑内自噬-溶酶体信号的影响及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液体中的纳米粒子可用于存储信息[N];科技日报;2014年
2 王小龙;纳米粒子可经水果等食物进入人体[N];科技日报;2013年
3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纪小龙;纳米技术在开拓新药中应用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记者 白毅;新型药物纳米输送系统研究取得多项创新[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华凌;磁电纳米粒子可传递药物直入大脑[N];科技日报;2013年
6 平其能;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上海中药研究所制备出氟苷新型给药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记者 白毅;复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毛黎;放射性纳米粒子可定向附着杀灭癌细胞[N];科技日报;2013年
10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微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成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丽;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韦伟;新型功能性油脂的生物催化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瑶;组织因子靶向纳米粒介导光化学梗塞法治疗实体淋巴瘤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琳;基于氨基酸转运体LAT1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构建和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16年
5 龚明福;蛙皮素样肽t-BBN介导的金磁纳米粒对乳腺癌MRI/CT靶向成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吴广升;壳聚糖温敏凝胶缓释SDF-1α和壳聚糖/antimiR-138纳米粒促进骨再生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7 武敬亮;载阿霉素组氨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赵小智;包裹芘的高分子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以及体内外行为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介孔碳球纳米粒用于阿霉素传递系统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弛;针对脑部Aβ42的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贾雪峰;姜黄素—人血红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在口服制剂中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燕洁静;低氧高糖环境下载HIF-1α siRNA纳米粒的MSCs对RPE细胞生物学特性及HIF-1α表达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徐静博;壳聚糖荧光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陈玲;Azo功能化Fe_3O_4纳米粒在肿瘤光热—化疗联合治疗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16年
7 马道殾;肝素—叶酸纳米粒子的表征与靶向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梁欢;磷酸钙表面修饰的载药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王康;钛—载药纳米粒的构建及其性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王琳召;介孔碳纳米粒的表面修饰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壳聚糖为骨架的幽门螺杆菌靶向纳米粒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9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