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
本文关键词: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是由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构成的亲水性孔道,它担负起离子进出细胞的重任。通道蛋白的功能一旦异常,将导致机体一系列病变,统称“离子通道病”。鉴于离子通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重要医学意义,用人工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来模拟天然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迄今,已有多种小分子化合物,例如,灵杆菌素类、方酰胺类、杯四吡咯类、脲及硫脲类以及胆甾酸类等被报道不仅对阴离子表现出优良的转运活性和选择性,其中一部分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本课题组在前期的工作中,利用胆酸分子构筑了一系列功能化胆酸二聚体。基于卵磷脂(EYPC)脂质体模型的pH discharge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嵌入磷脂双分子层后表现出有趣的离子跨膜转运活性。例如,我们前期合成的以刚性对苯二甲胺为连接基团,并以氨基修饰的胆酸二聚体能够以阳离子/质子交换机制选择性转运阳离子。为了优化上述化合物的离子转运性能,并阐明连接基团和附加功能团的性质对离子跨膜转运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三类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第一类是化合物1和2。该类化合物在保留刚性对苯二甲胺连接两个胆酸单元基本骨架的基础上,分别引入胍基和羟基作为附加功能团。当化合物嵌入磷脂双层膜中,胍基和羟基可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与阴离子结合,协助阴离子跨膜转运。第二类是化合物3。首先,化合物3以方酰胺和两个刚性对苯二胺连接两个胆酸单元。因此,当化合物3嵌入膜中处于完全伸展的构象时,分子长度与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相匹配,能够横跨整个双层膜。其次,化合物3中的方酰胺可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与阴阳离子结合,协助阴阳离子跨膜转运。第三类是化合物4和5。首先,化合物4和5保留以刚性对苯二甲胺连接两个胆酸单元的基本骨架,使分子处于完全伸展的构型时可以横跨整个双层膜。其次,当化合物4和5嵌入双层膜中,方酰胺基团可通过氢键等作用与阴阳离子结合,协助阴阳离子跨膜转运。最后,与化合物4相比,化合物5具有更大的脂溶性,因此,更容易与磷脂双分子层膜相互作用,可望发挥更优异的离子跨膜转运活性。化合物1-5均以胆酸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得到。化合物1-5的结构用低分辨质谱、高分辨质谱、1H-NMR和13C-NMR确认。接下来,以EYPC脂质体为模型,采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荧光光谱法详细研究了化合物1-5的阴离子跨膜转运性能。氯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验表明,化合物1-5均具有阴离子转运活性。化合物1主要是阴阳离子的同向转运机理,而化合物2则主要是质子与阴离子的同向转运作用。化合物1在膜中主要以2个分子聚集形成具有离子转运作用的活性结构,而化合物2主要以单个分子形成。另外,化合物1和2对不同一价阴离子具有选择性。其中,化合物1的阴离子选择性是I-Br-≈NO3-Cl-;而化合物2的阴离子选择性则为I-NO3-Br-≈ Cl-。化合物1对碱金属阳离子有一定的选择性(Li+Na+K+≈Rb+Cs+)。化合物3主要以2-4个分子聚集形成具有离子转运作用的活性结构,作用机制为阴离子调控的阴阳离子同向转运作用。另外,化合物3的阴离子选择性为I-Cl-BrNO3-。化合物4和5主要也是阴阳离子的同向转运机理,在膜中主要以单个分子形成具有离子转运作用的活性结构。化合物4和5对I-表现出了较高的选择性,而对其它阴离子选择性较低。另外,化合物5的Cl-转运活性强于化合物4。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构效关系。首先,改变二聚体中附加功能团的性质能够调控离子跨膜转运性能,如化合物1和2。其次,二聚体连接基团的性质是影响化合物跨膜转运离子选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化合物3。最后,增强化合物的亲脂性,能促进其与磷脂的相互作用,使其能更加稳定存在于膜中而增强活性,如化合物4和5。今后,在化合物4和5的研究基础之上,拟通过引入丙基、丁基等疏水性更强的基团增强整个分子的脂溶性,以期进一步阐明化合物亲水亲脂性对阴离子转运性能的影响。这些研究可望为具有优良的阴离子转运活性及选择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合理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工阴离子转运剂 胆酸二聚体 功能团 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 离子选择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R96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前言13-34
- 1.1 人工阴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14-27
- 1.1.1 Tambjamine生物碱衍生物类14-17
- 1.1.2 脲及硫脲衍生物类17-19
- 1.1.3 杯四吡咯类19-22
- 1.1.4 方酰胺衍生物类22-24
- 1.1.5 胆甾酸衍生物类24-27
- 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27-29
- 参考文献29-34
- 第二章 胍基与羟基修饰的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34-61
-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34
- 2.2 结果与讨论34-48
- 2.2.1 化合物1和2的合成35-36
- 2.2.2 化合物1和2的结构表征36-40
- 2.2.3 化合物1和2的阴离子转运性能40-48
- 2.2.3.1 化合物1和2的阴离子转运活性40-43
- 2.2.3.2 化合物1和2的阴离子转运机制43-44
- 2.2.3.3 化合物1和2的阴阳离子选择性44-48
- 2.3 实验与操作48-57
- 2.3.1 实验仪器与试剂48-49
- 2.3.2 化合物1和2的合成49-54
- 2.3.2.1 化合物6的合成49-50
- 2.3.2.2 Cbz保护化合物1的合成50-51
- 2.3.2.3 化合物1的合成51
- 2.3.2.4 化合物7的合成51-53
- 2.3.2.5 Bn保护化合物2的合成53
- 2.3.2.6 化合物2的合成53-54
- 2.3.3 化合物1和2的活性测试54-57
- 2.3.3.1 脂质体的制备54-55
- 2.3.3.2 活性测试55-57
- 2.3.3.2.1 阴离子转运活性和作用机制55-56
- 2.3.3.2.2 阴阳离子选择性测试56-57
- 2.4 结论57
- 参考文献57-61
- 第三章 方酰胺连接的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61-77
- 3.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61-62
- 3.2 结果与讨论62-71
- 3.2.1 化合物3的合成62
- 3.2.2 化合物3的结构表征62-65
- 3.2.3 化合物3的阴离子转运性能65-71
- 3.2.3.1 化合物3的阴离子转运活性65-66
- 3.2.3.2 化合物3的阴离子转运机制66
- 3.2.3.3 化合物3的阴阳离子选择性66-68
- 3.2.3.4 化合物3的pH discharge活性68-71
- 3.3 实验与操作71-74
- 3.3.1 化合物3的合成71-73
- 3.3.1.1 化合物8的合成71-72
- 3.3.1.2 化合物3的合成72-73
- 3.3.2 化合物3的活性测试73-74
- 3.3.2.1 脂质体的制备73
- 3.3.2.2 活性测试73-74
- 3.4 结论74
- 参考文献74-77
- 第四章 具有方酰胺附加功能团的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77-95
- 4.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77-78
- 4.2 结果与讨论78-89
- 4.2.1 化合物4和5的合成78-79
- 4.2.2 化合物4和5的结构表征79-84
- 4.2.3 化合物4和5的阴离子转运性能84-89
- 4.2.3.1 化合物4和5的阴离子转运活性84-86
- 4.2.3.2 化合物4和5的阴离子转运机制86-87
- 4.2.3.3 化合物4和5的阴阳离子选择性87-89
- 4.3 实验与操作89-93
- 4.3.1 化合物4和5的合成89-93
- 4.3.1.1 化合物9的合成89-90
- 4.3.1.2 Boc保护化合物10的合成90
- 4.3.1.3 化合物10的合成90-91
- 4.3.1.4 化合物11的合成91-92
- 4.3.1.5 化合物4的合成92
- 4.3.1.6 化合物5的合成92-93
- 4.3.2 脂质体的制备以及化合物4和5的活性测试93
- 4.4 结论93-94
- 参考文献94-95
- 全文总结95-97
- 附录97-11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12-114
- 致谢114-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忠田;谭德明;黄顺玲;朱平安;刘菲;;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体外跨膜转运试验[J];中国药房;2010年09期
2 岑小波,王瑞淑,王莉,王航;成骨细胞跨膜转运锌特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年01期
3 孙星炯;某些物理因子对钠离子主动跨膜转运的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8年04期
4 夏承来;廖端芳;;依泽替米贝及其靶点和胆固醇跨膜转运[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5期
5 程磊;汪涛;;腹膜透析中物质跨膜转运的三孔模型的研究与计算机仿真[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年04期
6 冯飞,高原;物质跨膜转运的数学模型[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杜莹;陈国民;;谷胱甘肽的跨膜与跨膜转运功能[J];药品评价;2007年03期
8 陈新;刘洪臣;鄂玲玲;吴霞解;王威;吕燕;;大鼠牙槽骨成骨细胞对硝苯地平跨膜转运的实验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9 李楠;涂灵;叶英杰;杨明;蒋学华;;平行人造膜渗透性测定法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跨膜转运[J];华西药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吴燕,刘志红;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和离子通道的基础[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邓利群;李智;卢永铭;周佳;陈文华;;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离子跨膜转运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2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4年
2 李月舟;魏华;梅岩艾;周汉清;孙家廷;张志鸿;;物质跨膜转运中机械力的效应影响[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苗琦;韩学海;杨福愉;;磷脂酸-磷脂酰乙醇氨相互作用诱导的非双层结构倾向性在脱辅基细胞色素c跨膜转运中的作用[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张旭家;孙京川;杨挥;李慧林;黄有国;杨福愉;;部分纯化的猪心线粒体F_0的二维结晶及电子晶体学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邱峰;郑姣妮;龙潇鸿;邱宗荫;;蜕皮甾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6 秦小清;曲恒燕;刘泽源;;中国健康人群OATP1B1基因多态性与匹伐他汀钙片代谢的关系[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贺庆芝;庹勤慧;朱炳阳;黄红林;廖端芳;;Daxx通过调节胆固醇跨膜转运介导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邓晖;我科学家首次破译人体能量转运通道[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宇;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口腔常用抗生素的跨膜转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2 陈新;成年大鼠牙槽骨成骨细胞对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跨膜转运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王强;铅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跨膜转运机制的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利群;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晨宇;小檗碱及8-羟基二氢小檗碱在小肠吸收机制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庆颢;头孢妥仑跨膜转运吸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4 何霞清;粘红酵母木糖跨膜转运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刘治芳;盐酸西莫替尼对小肠上皮细胞跨膜转运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2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