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药品不良反应总体情况分析及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数据挖掘
本文关键词:北京药品不良反应总体情况分析及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数据挖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建立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到现在,我国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在不良反应信息收集数量方面涨幅较大。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县级覆盖率已达到93.8%,每百万人口平均不良反应报告数达到983份,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说明我国在不良反应信息收集方面的工作有很大进展。面对着我国每年收集的大量不良反应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是我国目前需要提升的环节,对不良反应数据快速准确挖掘的方法是不良反应数据分析检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本课题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1.文献综述本课题综述部分论述了两个方面内容:(1)我国药品不良反监测现状及意义;(2)不良反应数据分析方法。以上文献综述为论文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北京市制药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情况本课题是对北京市2009年至2013年收集的共二十余万条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课题数据来源真实,数据量大,数据收集比较全面,且年限跨度大,通过合理的科学对比,能够明显的反映出了与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的一些问题。对北京市不良反应总体情况分析中的得知:不良反应报告中的新的不良反应数量逐年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数量也呈增长的趋势。不良反应报告的来源中,医疗机构始终占有较高比例,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数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经营企业报告数量则有大幅度增加,来自于个人和监测机构的报告数目仍然很少。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是引起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的两种剂型,占有较大的比例。抗感染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其中又以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类为最主要构成。3.挖掘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可疑信号为了了解北京市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探讨患者因素、用药因素等与不良反应的发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不良反应发生可能影响的系统器官,发现新的安全信号,本研究对北京市生产的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加以统计分析,运用了朴素贝叶斯、关联规则、决策树、逻辑回归、神经网络、聚类分析的方法来挖掘不良反应信号,试图寻找出更优的方法分析不良反应数据,为临床更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对数据挖掘的方法中结果显示:在对变态反应的分析中,分析结果最好的方法为决策树,决策树的可信度高且分析结果更具有指向性。在对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分析中,关联规则得到的相关规则较多,但概率不高,贝叶斯法得到的因素较多,神经网络方法可信度最高。在数据挖掘中筛选出了一些不良反应信号,在临床用药中应对其中可信度较高的信号提起注意,避免此类不良反应再次发生。4.不良反应情况、相关因素讨论及建议分析评价了北京药品不良反应监管方面的情况与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考察了六种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不良反应数据的分析,六种方法均可运用于不良反应数据的分析,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势与劣势,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得出了指导临床用药,尤其是抗感染药物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不良反应 总体评价 相关因素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文献综述9-20
- 综述一 我国药品不良反监测现状及意义9-14
- 1、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产生的国际背景9
- 2、我国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现状9-11
- 3、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意义11-14
- 综述二 不良反应数据分析方法14-18
- 1. 国际常用不良反应数据分析方法14-16
- 2. 数据挖掘方法16-18
- 参考文献18-20
- 前言20-22
- 第一章 北京市制药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情况22-32
- 第一节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22-26
- 1. 资料来源22-23
- 2. 数据整理23-26
- 第二节 北京市省制药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情况26-32
- 1.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情况26
- 2. 不良反应报告来源情况26
- 3. 引起不良反应药品数量26-27
- 4. 药物剂型与用药途径情况27-28
- 5. 药品种类分类28-31
- 6.小结31-32
- 第二章 挖掘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可疑信号32-66
- 第一节 研究方法32-33
- 1. 数据预处理32-33
- 2. 数据运算33
- 第二节 研究内容33-66
- 1. 不同类别不良反应影响因素33-45
- 2. 具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45-66
- 第三章 不良反应情况、相关因素讨论及建议66-74
- 第一节 对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总体情况评价66-69
- 1. 严重程度评价66
- 2. 报告来源评价66
- 3. 用药途径和剂型评价66
- 4. 药物品种评价66-67
- 5. 对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建议67-69
-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对用药的指导69-72
- 第三节 不良反应数据挖掘方法评价72-74
- 1. 变态反应影响因素考察结果72
- 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反应影响因素考察结果72
- 3. 方法的优势与劣势72-74
- 总结与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7
- 致谢77-78
- 个人简历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桂兰,石磊,李月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浅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0年01期
2 陆晓和,马爱华,陈巧云,宋小骏,郑群;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一些做法[J];药学实践杂志;2000年04期
3 ;我国正式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J];中国药业;2000年01期
4 李丹平,于星;依法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08期
5 王兰明,李少丽;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7期
6 朱书志,杨永岐,陈征宇;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开展情况[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刘长碧,赵兴容,赵淑芝;我院199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王炜;上海市召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会议[J];上海医药;2001年08期
9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J];医药导报;2001年11期
10 王兰明,李少丽,孙新,张素敏;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及其工作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立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颜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A];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3年
3 谭子方;杨宁莲;扈福;;宁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萍;胡光煦;;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杜有功;;近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进展[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郑亚杰;;药品不良反应109例报告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7 张文萍;于勇文;;我院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赖书华;;东莞市2010年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花;杨世民;冯变玲;;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张彦丽;桂月;刘文娜;华国栋;;8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 孟宝林;药品不良反应 全部在线监测[N];牡丹江日报;2005年
2 记者 者婧;药房首设药品不良反应赔偿金[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3 记者 董晓勋 通讯员 李真 游迎;设立药品不良反应基金[N];长江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周春香 实习生 施佳丽 记者 李公阳;杭州去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500例[N];杭州日报;2007年
5 薛原 王乐民;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提高[N];健康报;2007年
6 王乐民;企业不应回避药品不良反应[N];健康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鲍蔓华;进一步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刘科;药品不良反应险有望年底出台[N];西部时报;2006年
9 顾雷鸣 王晓映;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N];新华日报;2007年
10 龚毅;重庆出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登笑;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晓晶;基于错误发现率控制的确切非条件检验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张芬;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叶小飞;基于自发呈报系统与循证医学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冯变玲;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心脑血管用药ADR关联模型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小玲;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郭晓莺;山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监测的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蔡敏女;关于建立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探索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郗红琦;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易彦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补偿救济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邵华;庄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郑翔;基于临床案例库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5年
8 李嘉伟;药品不良反应个人报告系统构建及相关机制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9 李红旭;郑州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和评价[D];郑州大学;2014年
10 朱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药品不良反应总体情况分析及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数据挖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3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