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是一种多配体的膜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启动多条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导致细胞功能紊乱。RAGE在糖尿病并发症、炎症、阿尔采末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用可溶性RAGE(sRAGE)、抗RAGE抗体或干扰RAGE与配体结合的抑制剂阻断RAGE的活化,是防治上述疾病的新策略。该文对RAGE配体与疾病的关系和RAGE-配体激活的信号通路进行阐述,并对近年来关于RAGE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三七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配体 疾病 信号转导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抑制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81274118) 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No 2012ZX09103-201) 北京市共建资助项目(No 403105)
【分类号】:R96
【正文快照】: 1992年,Neeper首次从牛肺组织中分离出可以识别并结合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蛋白质,将其命名为RAGE(receptor for 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1]。RAGE由胞外区、单次跨膜区和胞内区3部分组成。其中胞外区有3个免疫球蛋白样区,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卫娜;安胜军;柴锡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与β-淀粉样蛋白的相互作用促进阿尔采末病的发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04期
2 孙新平;马春燕;焦玉莲;曲芸芸;朱敏;刘晓雯;徐洁;赵跃然;;shRNA沉默RAGE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肿瘤;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闫世军;李智;张文生;;乙二醛酶Ⅰ的结构、功能及其与阿尔采末病的关系[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11期
2 孙yN敏;孔卫娜;李广志;柴锡庆;;铁超载促进阿尔采末病的发展及其相关治疗[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年06期
3 刘卓;金英;刘婉珠;闫恩志;齐志敏;;知母皂苷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年10期
4 武冬慧;胡金凤;宋修云;赵文杰;陈乃宏;;小胶质细胞表达的受体与阿尔采末病[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年12期
5 岳志强;王颖钰;刘玉萍;郑仕中;陆茵;;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异常表达对肿瘤发生和侵袭转移的影响[J];肿瘤;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卫国;电针对APP转基因鼠脑Aβ水平及脑微血管病变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楚标;RAGE和HMGB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凌云;柴锡庆;李清君;程桂花;;HIF-1α基因转染对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 郭晓华,黄巧冰,陈波,王述昀,侯凡凡,富宁;晚期糖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J];生理学报;2005年02期
3 聂跃华;姜浩;伍尤华;杨立;;RAGE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07年02期
4 徐宏彬;季晖;刘国卿;;阿尔采末病的免疫治疗[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4期
5 金英;闫恩志;范莹;齐志敏;包翠芬;;阿魏酸钠对抗Aβ(25-35)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IL-1β和p38MAPK表达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5期
6 陈云波;张大鹏;冯梅;王奇;程淑意;梁伟雄;温泽淮;;人参皂苷Rg1对Aβ_(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5期
7 王英杰;柴锡庆;韩梅;温进坤;;旋覆花内酯抑制AD模型大鼠海马环加氧酶2和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4期
8 郝丽娜;张庆柱;于天贵;;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阿尔采末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8期
9 王英杰;柴锡庆;王文胜;韩梅;温进坤;;旋覆花素抑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COX-2和iNOS基因表达[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15期
10 张世能;刘建平;徐凤琴;傅玉茹;左海军;袁世珍;;MAT1-siRNA体外转染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研究[J];肿瘤;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罗健东;李冰;邹东霆;冉丕鑫;;生理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生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8期
2 李文明;徐为人;王润玲;;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8期
3 余细勇,林曙光,汪晓梅,伍淑英;β阻滞剂及其对映体拮抗TNF_α诱发的心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J];药学学报;1999年06期
4 牛丽文;杨镇;张爱龙;李岽健;肖亮;乌剑利;;维生素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肝组织MDA、SOD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扈国栋;张少龙;张庆刚;刘新国;刘宝山;孙善书;;FKBP12与其抑制剂作用的结合自由能计算[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宋涛;吴树金;刘玉晖;陈庚容;刘立英;;Cariporide对糖基化终末产物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南药学;2007年05期
7 王存新;丛肖静;孔韧;谭建军;陈慰祖;;HIV-1 gp41蛋白与其抑制剂NB-2的结合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8 向明,吴镭,刘屏;我国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发展趋势[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年02期
9 黄世杰;环戊酮前列腺素:抗炎的新途径[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5期
10 顾觉奋,孙业平;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J];药学进展;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沙宇;王庆河;李晓东;熊绪琼;李丰;程卯生;;PAK4的活性小分子探针设计及信号转导通路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德昌;陆久怡;叶菜英;谢志华;;阿片受体激活信号转导及其与耐受依赖新机理的初步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C];2002年
3 刘景根;;激动剂特异性调控δ阿片受体信号转导的机制[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雯;吴春福;梁志敏;;抗坏血酸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合用对乙醇引起的小鼠脑氧化应激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谢青;赵丽霞;杨阳;刘安昌;周文;;多重耐药菌株的主动外排系统[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马瑛;董悦生;路新华;郑智慧;石英;任晓;穆栋;张华;贺建功;;微生物来源的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F02ZA-2396A,B的研究[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永列;;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及其在筛选蛋白酶体抑制剂中的应用[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海港;李晓辉;;G蛋白抑制肽GCIP-27对大鼠心肌肥大Gq途径信号转导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崔全斌;宋凡波;陈文彬;席真;;磷-膦酸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宋云龙;付小旦;亓云鹏;章玲;朱驹;张万年;;基于量子化学和骨架跃迁方法的新型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设计与发现[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平;中国医科院药物所整合多学科研究抗炎新药[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国文;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导致真菌感染[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余志平;靶向蛋白酶:成功、失败与前景(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COX2抑制剂:戴着脚镣起舞[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王群;倾向性COX-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朱国旺;硝酸酯类药物不能与PDE5抑制剂同时服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乐民;警惕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致真菌感染[N];健康报;2008年
8 王翠松 孙华君;COX-2抑制剂上市后的应用趋势调查[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邵建国;处在临床研究十字路口的PI3K[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俊德;FDA警告:慎用环氧合酶-2抑制剂和萘普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DMA-PB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宋涛;Na~+/H~+交换蛋白1抑制剂抗糖基化终末产物所致内皮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赵琰;咪唑啉I_1受体稳定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其功能和信号转导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4 万升标;法呢基蛋白转移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活性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5 史U,
本文编号:347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4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