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在回转模拟失重致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改变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自噬在回转模拟失重致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改变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回转模拟失重条件下自噬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随机分为回转组、静止对照组、静止+抑制剂预处理组及回转+抑制剂预处理组,选用的抑制剂为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Bcl-2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划痕实验及Matrigel胶小管生成实验观察各组HUVECs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变化。结果回转24 h后,HUVECs中LC3及Beclin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回转使HUVECs的迁移能力及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增强(P0.05),且这种增强效应可以被3-MA预处理所抑制。结论回转模拟失重可以诱导HUVECs血管生成能力增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自噬的激活有关。
【作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教研室 航空航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回转器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自噬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1872,81372130)
【分类号】:R852.22
【正文快照】: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作为血管壁的衬里,分泌代谢功能活跃,并对重力变化极为敏感,其功能紊乱与失重后心血管系统调节异常密切相关[1]。本实验室前期工作表明,回转模拟失重可诱导ECs血管生成能力增强[2-3],回转模拟失重也可激活ECs内部的自噬[4]。然而有关自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东源;王永春;石菲;杜挺媛;孙喜庆;;回转培养对静脉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2期
2 石菲;王永春;杜挺媛;卢东源;张舒;孙喜庆;;回转模拟失重对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挺媛;张舒;曹新生;王冰;;流体剪切应力对模拟微重力下MG-63细胞骨架系统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4期
2 路曼;李莉莎;宋晓;孙美玉;李玉林;;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内皮细胞迁移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年33期
3 林凡;刘林梅;练祝明;刘如玉;吴世代;;血府逐瘀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适度刺激作用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年11期
4 王娜娜;陈粼波;张力;姜蓉;陈黎;沈宜;;辛二酰苯胺氧肟酸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娴;自体外周血EPCs与BMSCs联合PDPBB构建微血管化生物骨[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晓凤;“形神观”指导下模拟微重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郑红霞;模拟微重力效应对海藻酸钠三维培养心肌细胞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董艳敏;几种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抗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性质与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列;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新血管形成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2 胡杨志;甲状腺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年
3 巫青;纳米金对HUVECs在体外血管生成中形态与功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年
4 林建昌;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内皮细胞迁移VEGFR-2信号通路的改变[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陈粼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抑制及其初步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勇,姚永杰,谢小萍,王冰,朱庆生,吴兴裕;模拟失重对新西兰兔股静脉压力-容积关系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刚;杨芬;聂捷琳;王红晖;丁柏;李宁;李莹辉;;肌管细化是失重性肌萎缩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基础[J];动物学报;2007年02期
2 岳勇 ,姚永杰 ,孙喜庆 ,吴兴裕 ,王春梅 ,姜世忠;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3 李莹辉,丁柏,汪恭质,岳茗,谭映;药物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肌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4 张晓铀,汪恭质,丁柏,岳茗,谭映军;模拟失重和辐射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8年04期
5 王冰;曹新生;张舒;;国外模拟失重条件下成骨细胞的细胞学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章烨;袁明;李婷;张莹;刘长庭;;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F-actin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章烨;袁明;李婷;张莹;刘长庭;;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王冰,张舒,吴兴裕;回转器模拟失重对ROS17/2.8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9 朱鸣,吴本俨,聂捷琳,李莹辉;回转器模拟失重对SGC-7901细胞增生和周期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7期
10 何杨举;短期模拟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福森;武惠斌;吴元亮;张红;;模拟失重条件下微生物的变化[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王宝珍;李勇枝;程张红;刘国印;辛冰牧;;观察中药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血瘀”证的防治效果[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贾斌;郑琪;张卫菊;谢丽;骞爱荣;商澎;;亚磁场及中性悬浮模拟失重对MLO-Y4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晓铀;聂捷琳;戴钟铨;万玉民;马永洁;;模拟失重对大鼠软骨细胞骨架及基因表达谱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薛军辉;马进;张作明;谢满江;;模拟失重可引起大鼠脑动脉与肠系膜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差异性改变[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锦苹;钟萍;李莹辉;杨芬;;模拟失重对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成林;李瑞先;;悬吊模拟失重对大白鼠骨成分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8 张舒;吴兴裕;李莹辉;;模拟失重对大鼠成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功能影响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马进;任新玲;程九华;张立藩;;模拟失重所致大鼠股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与动脉收缩蛋白相关[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马进;任新玲;程九华;张立藩;;模拟失重所致大鼠股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与动脉收缩蛋白相关[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刘伯明;漫步太空 为国争光[N];黑龙江日报;2008年
2 杭仁;在模拟失重中“适应”太空[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本报驻法国记者 毛文波;悬浮在空中的手术台[N];科技日报;2006年
4 吉星邋本报记者 赵宇清;为太空行走提供逼真环境[N];黑龙江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刘培香 记者 李丽云;哈工大9项新技术伴“神七”飞天[N];科技日报;2008年
6 白瑞雪邋孙彦新;太空出舱“功夫”,地上已经练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孙欣荣 刘颖 崔宁 刘澜 李家望 翟卫平 陈安波 高阳;为了迈出“神七”的那一步[N];中国航天报;2008年
8 记者 于莘明;“神七”10月择机实施[N];科技日报;2008年
9 孙彦新;神七10月择机飞天,1名航天员将太空行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闻新芳;“神七”航天员五级筛选两百挑一[N];中国改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春;模拟失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及其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李静;模拟失重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异常和红花甙修复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张勇;模拟失重环境下BMP-2对成骨细胞诱导作用变化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章烨;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5 张林;模拟失重加辐射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和太空燮理汤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邹琳;模拟失重所致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7 谢满江;平滑肌离子通道机制在模拟失重致血管适应性变化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孟庆军;模拟失重下血管分化性改变的局部调节机制—L-RAS与收缩蛋白[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马进;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10 张舒;不同重力环境对大鼠成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东源;回转模拟失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苏嘉霖;模拟失重状态下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与降钙素的干预[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麦燕兴;模拟失重对大鼠承重骨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兵;超声评价模拟失重状态女性颈部动脉血管弹性及血流[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朱填莉;72小时模拟失重对心理旋转能力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王忠超;Rho激酶在模拟失重所致大鼠动脉收缩反应变化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朱鸣;回转器模拟失重对SGC-7901和HFE-145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郭彪;尾悬吊模拟失重对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和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徐彭涛;NOS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10 王俊锋;尾悬吊模拟失重对大鼠肺脏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689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68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