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VSD治疗爆炸伤导致全层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0:31

  本文关键词:VSD治疗爆炸伤导致全层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物模型 负压封闭引流 爆炸伤 腹壁缺损


【摘要】:背景现代战争中爆炸伤的患者显著增加。尽管外科治疗技术较从前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战伤的处理仍面临很多挑战。与其他常规武器相比,腹部爆炸伤不仅在造成腹壁软组织缺损,而且创面污染严重,往往还合并脏器外露。对于腹部爆炸伤伴有腹壁缺损的患者,野战外科的处理原则是止血、清创、控制感染、临时封闭腹腔后延期闭合伤口,已有多种临时关闭腹腔的方法,但各有利弊及适应症。已有多篇文献报道VSD在治疗急性创面时表现出常规换药无法比拟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能力。但对于爆炸伤导致的腹壁缺损是否能够减少创面细菌,防治感染,保护脏器及早期封闭创面仍有待研究。为此,我们建立的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动物模型,应用VSD暂时封闭腹腔,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该技术对于此类伤情的应用价值,为爆炸伤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建立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动物模型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此类伤情的疗效。 方法20只健康家猪使用自制腹腔防护架及1.5g超细太安炸药制作腹腔开放爆炸伤动物模型,伤后观察动物大体情况。所有动物随机分为两组,致伤创面均在致伤6h后清创,实验组(VSD治疗组)将带孔硅胶膜覆盖于脏器表面后应用VSD敷料进行治疗,压力设定为-125mmHg,对照组(非VSD治疗组)将硅胶膜覆盖于脏器表面,盐水纱布覆盖包扎,常规换药,比较两组修复前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及腹腔感染率。 结果所有动物均成功建立全层腹壁缺损模型,实验组修复前时间为(7.20±2.39)天,换药次数为(2.20±0.79)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10%;对照组修复前时间为(10.30±2.11)天,换药次数为(11.90±2.23)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70%。两组各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实验建立了爆炸伤导致的腹壁缺损动物模型,适合实验研究。VSD治疗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能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控制创面及腹腔感染,减少换药次数。
【关键词】:动物模型 负压封闭引流 爆炸伤 腹壁缺损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82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文献回顾13-30
  • 一、暂时性 腔关闭技术在 壁缺损中的应用13-20
  • 二、压封闭引流关闭技术(VSD)在战伤中的应用20-29
  • 三、结论与设想29-30
  • 实验一 爆炸伤致全层腹壁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30-36
  • 1 材料30-31
  • 2 方法31-33
  • 3 结果33-34
  • 4 讨论34-36
  • 实验二 VSD 治疗爆炸伤导致全层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36-45
  • 1 材料36-37
  • 2 方法37-39
  • 3 结果39-41
  • 4 讨论41-45
  • 小结45-46
  • 参考文献46-59
  • 附录59-66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刚,郭树忠,鲁开化,李荟元;火器伤软组织缺损模型的建立[J];创伤外科杂志;2002年04期

2 许龙顺,陈绍宗,乔骋,李学拥;负压对创面血流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3 杨军;柏宏亮;许龙顺;;负压辅助创面治疗在开胸术后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2期

4 孙志刚,郭树忠,鲁开化,李荟元;皮肤伸展术在火器伤中应用时机的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2003年03期

5 孙志刚,郭树忠,鲁开化,韩岩;皮肤伸展术中新增皮肤来源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3年03期

6 张旭东,郭树忠,卢丙仑,张琳西,李迎春,倪云志,易成刚,刘云景;通过四肢爆炸伤动物模型研究局部软组织损伤特点[J];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02期

7 顾斌,祁佐良,董佳生,张余光,林晓曦;软组织缺损伴感染创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李金清,陈绍宗,李学拥,许龙顺,李望舟,李跃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4期

9 赵文峰,张虎威,向军,谭颖徽,蒋和田,李忠禹,牙祖蒙,高志,,龙国平,周树夏;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损伤特点的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10 裘华德,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本文编号:691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691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c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