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白花丹参粉饮片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12:43
【摘要】:白花丹参,为唇形科植物白花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研究证明,脂溶性成份丹参酮类和水溶性成份酚酸类是白花丹参的主要药效成分。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中药材饮片形式——白花丹参粉饮片,即将白花丹参粉粹成超微粉。通过对粒径的影响来调整工艺,并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对白花丹参粉饮片的质量控制以及用法用量进行相关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白花丹参粉饮片的生产工艺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原药材进行粉碎,以超微粉的粒径测定结果考察超微粉碎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药材粉碎前需烘干2 h,且超微粉碎的时间为45 min。2、白花丹参粉饮片的质量控制(1)按照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版的相关方法对白花丹参粉饮片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白花丹参粉饮片的性状为红棕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涩;显微鉴别无完整细胞形态,可见黄棕色物及破碎的细胞壁;水分不过13.0%,总灰分不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过3.0%;二氧化硫残留量不过150 mg/kg;重金属中分别是铅不过5 mg/kg,镉不过0.3 mg/kg,砷不过2 mg/kg,汞不过0.2 mg/kg,铜不过20 mg/kg;水溶性浸出物不少于35.0%,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15.0%;丹参酮类的相对溶出度不少于70.0%。(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丹参酮类测定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1100高效液相系统,色谱柱为Welch月旭UltimateXB-C18(4.6*250 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0℃。丹酚酸B测定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1100高效液相系统,色谱柱为Welch月旭UltimateXB-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86 nm,柱温20℃。测定结果显示,含丹参酮Ⅱ_A(C_(19)H_(18)O_3)、隐丹参酮(C_(19)H_(20)O_3)和丹参酮Ⅰ(C_(18)H_(12)O_3)的总量不少于0.25%;含丹酚酸B(C_(36)H_(30)O_(16))不少于3.0%。(3)对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线性与范围、专属性、系统适用性、精密度、耐用性均良好,证明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4)白花丹参粉饮片的用法用量通过测定白花丹参粉在不同水温(50℃、80℃、100℃)中冲泡10 min、15 min、20min时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的溶出情况,另通过测定白花丹参粉在不同溶出介质(pH1.2盐酸溶液、pH4.5磷酸盐缓冲液和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的溶出情况;再通过比较白花丹参超微粉与白花丹参传统饮片按传统方法煎煮后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的提取转移情况,根据传统饮片临床规定用量并按活性成分(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等量摄入的原则,经折算白花丹参粉饮片的用量约为其传统饮片用量的2/3(即6~10g),用法为“冲服、兑服或与配方颗粒配伍服用”,并建议热水冲泡,餐后服用。本课题通过对白花丹参超微粉碎工艺的考察、主要质量控制项的测定与验证及对白花丹参(超微)粉饮片用法用量的探索性研究,为本品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超微饮片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可行思路。
【图文】:

区间分布,粒径,粉碎工艺,超微粉碎


图 2-1 粒径区间分布图Fig.2-1 Particle size interval map经过相关的试验与测定标准对粉碎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粉碎工艺为:粉碎前进行干燥,,时间为 2 h;之后进行超微粉碎,时间为 45 min。

显微鉴别


00倍镜下的显微鉴别图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3.6;R286.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蕾;陈璐;李蒙蒙;金王东;王飘逸;单乐天;;丹参酮Ⅰ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4年03期

2 董美虹;王锦玉;仝燕;李艳玲;杨德斌;马振山;王琳;;白花丹参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13期

3 李艳玲;史仁玖;王健美;苗苗;张显忠;郝岗平;;泰山产丹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01期

4 王万慧;胡骥;;丹参提取物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朱金墙;闫晨;康立源;;丹酚酸B的稳定性及其降解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12期

6 李玉萍;顾兵;刘建涛;熊向源;周春丽;吴光杰;;丹参酮II_A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7期

7 叶因涛;徐文清;仲巍;;隐丹参酮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01期

8 曹春泉;孙隆儒;娄红祥;季梅;;白花丹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8年06期

9 焦鹏;王云;李福荣;叶文静;赵晓民;夏作理;;泰山白花丹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13期

10 韩纪举;赵晓民;焦鹏;蔡洪信;吴亚平;夏作理;;白花丹参对小鼠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药材;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蕊;白花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07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07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