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透析技术研究通窍散瘀组分方制剂经鼻递药药代动力学
【图文】:
A:空白供试品B:葛根素和芍药苷混合对照品C:样品供试品逡逑图1.1.1葛根素与芍药苷的HPLC图谱(1号峰表示葛根素,2号峰表示芍药苷)逡逑2.4标准曲线的制备逡逑精密量取1邋mL葛根素储备液与1邋mL芍药苷储备液置于10邋mL容量瓶中,加入生逡逑理盐水定容,即得混合对照品储备液。使用生理盐水将混合对照品储备液不断稀释,逡逑分别制备成葛根素浓度为邋49.65邋|ig/mL、19.86邋pg/mL、9.930邋|ig/mL、3.972邋pg/mL、0.9930逡逑l_ig/mL、0.4965邋pg/mL;苟药苷浓度为邋50.05邋fig/mL、20.02邋|_tg/mL、10.01邋|j_g/mL'邋4.004逡逑吨/mL、LOOl^g/mL、0.5005|ig/mL的系列浓度混合对照品溶液,按照“2.1”项下测逡逑定葛根素与芍药苷的HPLC条件对峰面积进行测定。以峰面积作为纵坐标,对应的葛逡逑根素或芍药苷的浓度作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葛根素的回归方程:r=邋30.23JT邋+逡逑0.7167,,邋r=l,表明葛根素在0.4965明/mL-49.65邋^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芍药苷逡逑的回归方程为:r=12.50Z-0.3628,邋r=l,表明芍药苷在0.5005邋^g/mL-50.05明/mL范围逡逑
9.930逦297.0逡逑19.86逦596.2逡逑49.65逦1504.0逡逑表1.1.2芍药苷标准曲线的浓度及峰面积表逡逑浓度(pg/mL)逦峰面积逡逑0.5005逦7.7逡逑1.001逦12.4逡逑4.004逦50.5逡逑10.01逦122.8逡逑20.02逦247.7逡逑50.05逦626.2逡逑葛根素逡逑2000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3.6;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泽玲;冯健;李范珠;;胆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01期
2 吉恋英;杨志宏;孙晓波;;微透析技术在脑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12期
3 韩文迪;王长连;;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1年05期
4 谢波;凌家俊;吴秀君;付湘;黄雪琴;;微透析技术用于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体内药动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年09期
5 宋文婷;徐立;刘建勋;;微透析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3期
6 刘景平;刘运生;;微透析技术及其在颅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年01期
7 曹岗;邵玉蓝;张云;蔡宝昌;;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9年04期
8 冯飞;许崇涛;;微透析技术在脑组织研究中的应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关里;赵金垣;;微透析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年01期
10 张红仙;钱传云;许汪斌;;微透析技术在人体葡萄糖代谢方面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亚娟;;微透析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A];第六届海南省科技论坛“医药科技创新与药品质量安全”专题论坛、海南省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韩慧婉;舒鸿钧;刘国诠;;微透析技术及其应用[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蒋士鹏;杨一令;来平凡;;微透析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中的应用述评[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潘旭旺;田静;;同步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体内过程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丹;石力夫;胡晋红;;微透析技术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6 马劲;肖尧;王玉蓉;廖永红;刘新民;;微透析技术用于盐酸小檗碱体外回收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聪敏;白洁;杜守颖;陆洋;GUO Qingli;GUO Yiwang;YAN Dan;;微透析技术在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13年
8 左代英;李琳;李增强;齐欢;刘晓畅;李雯静;翟健秀;许琪;张菁菁;吴英良;;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氟尿嘧啶在大鼠血中的药代动力学[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朱全刚;胡晋红;刘继勇;;微透析取样技术在皮肤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丹;刘春生;吕进;曹淼;胡晋红;石力夫;;双位点微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平台的构建与评价[A];第六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安潇;基于微透析技术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隗慧林;皮肤微透析分析方法的构建及外用制剂体内经皮吸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张韶岷;脑微透析/深部电极技术研究及其在脑缺血康复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4 金海蓉;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及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刘景平;鼠脑损伤后脑细胞外液中兴奋性氨基酸、葡萄糖与乳酸的含量变化及神经节苷酯GM1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基于微透析技术研究通窍散瘀组分方制剂经鼻递药药代动力学[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杨振宇;组胺递质在丙泊酚麻醉意识消失及恢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年
3 吕驰驰;基于微透析技术的土壤外源性酚酸动态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4 许丽君;微透析技术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5 李日红;微透析技术在植物活体取样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聂媛媛;微透析技术应用于钩藤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吕良;多通道微透析技术开发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8 侯远鑫;微透析技术应用于吉非替尼(Gefitinib)药动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周娅莉;基于在线微透析采样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的抗体亲和力测定新方法[D];西南大学;2017年
10 于平;基于微透析技术的葡萄糖检测系统[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51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5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