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二氯甲烷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活性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3:47
【摘要】:辣蓼(Poygonum hydropiper L.),也称水蓼,属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Persicaria hydropiper”是它另外一个常用的异名。辣蓼分布在世界各地,传统用途广泛,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民间用药中常用于治疗肠胃炎,消化不良,腹泻以及皮肤瘙痒等。目前研究表明辣蓼中化学成分丰富,有黄酮类,倍半萜类,甾体类,苯丙素酯类,鞣质类化合物以及挥发油类等,并拥有着广泛的活性,抗菌,驱虫,抗氧化,抗炎,抗癌,抗风湿等。这样一种有着确定疗效并且广泛使用的中药以及应用于少数民族土家族的民族药,然而其化学和活性研究并不透彻,再加上药品来源较紊乱,质量标准亟待完善。本文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辣蓼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并通过光谱解析结合文献检索等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包括:vanicoside B(1),vanicoside F(2),vanicoside E(3),isorhamnetin(4),3,7-dihydroxy-5,6-dimethoxy-flavone(5),3,5-dihydroxy-7-methoxy-flavone(6),2',4'-dihydroxy-6'-methoxychalcone(7),pinosylvin(8),5,6-dehydrokawain(9),aniba-dimer-A(10),6,6'-((1R,2R,3S,4S)-2,4-diphenyl cyclobutane-1,3-diyl)bis(4-methoxy-2H-pyran-2-one)(11),(+)-ketopinoresinol(12),2-desoxy-4-epi-pulchellin(13),β-sitosterol(14)。其中化合物5、6、12、13是首次从蓼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1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是辣蓼化学成分中首次报道。本研究活性筛选测试了辣蓼萃取层和各部位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足够量进行活性实验的化合物),包括抗寄生虫活性、抗疟活性、抗微生物活性、细胞毒性、抗炎和PPAR活性。发现辣蓼萃取层和众多化合物显示了优良的多种活性结果,尤其对于抗锥形虫活性,特征化合物2',4'-Dihydroxy-6'-methoxychalcone(7)抗锥形虫的活性最强,它的IC_(50)/IC_(90)值为0.49/0.81μg/m L,比阳性对照二氟甲基鸟氨酸的IC_(50)/IC_(90)值3.02/8.05μg/mL要优10倍。因此可以说该项工作对致力于新型、安全、有效的药用植物来源的药物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
【图文】:
图 1. 辣蓼代的许多医书中都对辣蓼的功用作了描述:《别录》曰:“气,利中益志”。又如《唐本草》曰:“主被蛇伤,捣敷心闷;水煮浸脚捋之,消脚气肿”。再如《本草纲目》曰有止痢止痛、解毒化瘀等功效”。《岭南采药录》也记载痒消肿”。还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曰:“水蓼主治痢疾性关节痛、跌打损伤肿痛、功能性的子宫出血、若外用治6-9]。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据文献报道:①治疗风湿病:孔仙花治疗风湿和瘀伤,,疗效显著[10]。 曾文道等人报道了节病患者 30 例,效果显著[11]。②治疗皮肤病:崔学婵等性皮炎 35 例对比去炎尿素软膏治疗 29 例,其差异有统
并通过1H-NMR、13C-NMR、HMBC、HSQC、1H-1H-COSY 等参考文献数据等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vanicoside B e F (2) , vanicoside E (3) , isorhamnetin (4)roxy-5,6-dimethoxy-flavone (5),3,5-dihydroxy-7-methoxy-flavone (droxy-6'-methoxychalcone (7),pinosylvin (8),5,6-dehydrokawain er-A (10) , 6,6'-((1R,2R,3S,4S)-2,4-diphenylcyclobutane-1,3-diyxy-2H-pyran-2-one) (11) , (+)-ketopinoresinol (12) , 2-desoxy-4n (13),β-sitosterol (14)。物 5、6、12、13 是首次从蓼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7、9-11 为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8 是辣蓼化学成分中首次报道。同类型化合物所占比例的饼图分析不难看出,在苯丙素类、黄酮类、2-吡喃酮类、倍半萜类、木脂素类和甾体类所有分离得到的化合酮含量最多(图 4)。从物质的量角度来看,苯丙素类占比最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4
本文编号:2686338
【图文】:
图 1. 辣蓼代的许多医书中都对辣蓼的功用作了描述:《别录》曰:“气,利中益志”。又如《唐本草》曰:“主被蛇伤,捣敷心闷;水煮浸脚捋之,消脚气肿”。再如《本草纲目》曰有止痢止痛、解毒化瘀等功效”。《岭南采药录》也记载痒消肿”。还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曰:“水蓼主治痢疾性关节痛、跌打损伤肿痛、功能性的子宫出血、若外用治6-9]。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据文献报道:①治疗风湿病:孔仙花治疗风湿和瘀伤,,疗效显著[10]。 曾文道等人报道了节病患者 30 例,效果显著[11]。②治疗皮肤病:崔学婵等性皮炎 35 例对比去炎尿素软膏治疗 29 例,其差异有统
并通过1H-NMR、13C-NMR、HMBC、HSQC、1H-1H-COSY 等参考文献数据等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vanicoside B e F (2) , vanicoside E (3) , isorhamnetin (4)roxy-5,6-dimethoxy-flavone (5),3,5-dihydroxy-7-methoxy-flavone (droxy-6'-methoxychalcone (7),pinosylvin (8),5,6-dehydrokawain er-A (10) , 6,6'-((1R,2R,3S,4S)-2,4-diphenylcyclobutane-1,3-diyxy-2H-pyran-2-one) (11) , (+)-ketopinoresinol (12) , 2-desoxy-4n (13),β-sitosterol (14)。物 5、6、12、13 是首次从蓼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7、9-11 为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8 是辣蓼化学成分中首次报道。同类型化合物所占比例的饼图分析不难看出,在苯丙素类、黄酮类、2-吡喃酮类、倍半萜类、木脂素类和甾体类所有分离得到的化合酮含量最多(图 4)。从物质的量角度来看,苯丙素类占比最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春梅;吕鹤书;师光禄;马兰青;王有年;;辣蓼不同种间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差异[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年S1期
2 林聪明;王道平;崔范洙;朱海燕;杨小生;;贵州产辣蓼挥发性成分分析[J];广西植物;2012年03期
3 黄健;侯朋艺;吴立军;高慧媛;;水蓼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刘信平;张驰;谭志伟;刘应煊;余爱农;;辣蓼挥发性活性成分的GC/MS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年04期
5 刘瑜新;秦俊锋;张贝贝;康文艺;;GC-MS法分析辣蓼脂肪酸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6 王普善;;天然产物仍是发现新药的一个重要领域[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2期
7 张国英,曾韬;辣蓼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年03期
8 张钟宁,方宇凌;昆虫拒食剂蓼二醛的合成及其对害虫的拒食活性[J];昆虫知识;2001年03期
9 姚祖凤,周亮成,刘家欣;湘西辣蓼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年02期
10 邓精华,饶楚奎;辣蓼粉在国库储粮中的应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维爱;辣蓼杀虫活性成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863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