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六味地黄丸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6:28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临床中医辨证分型;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六味地黄丸是否具有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观察,选取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表现,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修正的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分型。第二部分动物造模,6周龄C57小鼠45只、其中雄鼠15只、雌鼠3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夜晚按照雌雄2:1比列合笼交配,次日清晨有阴栓者或阴道分泌物涂片见精子者视为交配成功,计为妊娠第0天。将妊娠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禁食12小时后,高剂量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现配的50mg/kg STZ溶液;低剂量组:腹腔注射现配的30mg/kg STZ溶液、间隔24小时注射1次、共注射3次;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4小时后,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进水。通过剪尾法采血,用全自动血糖仪检测各组孕鼠妊娠第0、6、9及19天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5.1mmol/L即为造模成功。第三部分实验研究,同样6周龄C57小鼠60只,其中雄鼠20只,雌鼠4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夜晚按照雌雄2:1比列合笼交配,次日清晨有阴栓者或阴道分泌物涂片见精子者视为交配成功,计为妊娠第0天。妊娠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中药组小鼠禁食12小时后给予STZ新鲜溶液30mg/kg、间隔24h腹腔注射、共注射3次;正常组不注射。妊娠第9天时,中药组开始六味地黄丸混悬液灌胃,连续10天,至妊娠第18天;模型组灌胃与六味地黄丸混悬液等计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给予特殊处理。三组小鼠分别于妊娠第0,9,19天称重并检测空腹血糖(测定前10小时禁食);妊娠第19天,小鼠麻醉后,内眦取血,离心后取上清,ELISA测量胰岛素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剖宫产后记录胎鼠数量、胎盘重量及数量;解剖取出胰腺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及细胞结构。结果:第一部分临床观察:近9个月时间共收集妊娠期糖尿病病例40例,肺胃燥热证患者12例,占总数的30%;脾胃气虚证患者9例,占总数的22.5%;肾阴亏虚证患者12例,占总数的30%;阴阳两虚证患者7例,占总数的17.5%。第二部分动物造模,低剂量组成模率为70%,死亡率低,高血糖水平能从造模结束后一直持续至妊娠末期;高剂量组成模率为50%,因高血糖水平较高、血糖波动大,孕鼠的耐受性差,死亡率高。第三部分实验研究,(1)体重,妊娠第0天,三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妊娠第9天时,体重均较第0天时升高,但三组间体重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第19天时,三组小鼠体重升高明显,三组间体重差异依旧无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妊娠第0天,三组小鼠空腹血糖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妊娠第9天时,无论是模型组还是中药组空腹血糖值较正常组都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第19天时,模型组空腹血糖值明显较其他两组高,差异明显(P0.01),中药组血糖值虽然依然高于正常值,但是中药组空腹血糖值与正常组血糖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胎鼠、胎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胎鼠重量和胎盘重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胎鼠重量和胎盘重量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胰腺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胰岛形状不规则,可见外分泌腺向胰岛内入侵;胰岛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胰岛细胞空泡变性,个别细胞肥大,胰岛间质细胞增生;与正常组相比,胰岛周边部核圆形或卵圆形,胞浆较少,淡染的细胞增多。而中药组胰岛形态较规则,外分泌腺侵入现象减少;胰岛细胞胞浆丰富,胰岛细胞空泡变性偶见,胰岛周边部核圆形或卵圆形,胞浆较少,淡染的细胞较模型组增多,并向胰岛中央部移行。(5)胰岛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血清胰岛素含量、胰岛抵抗指数亦明显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盛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1)妊娠期糖尿病肾阴亏虚证患者在临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30mg/kg STZ溶液、每隔24小时腹腔注射、共注射3次较50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妊娠期糖尿病动物模型更稳定,更具代表性。(3)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其机制可能与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相关;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小鼠胎鼠重量、胎盘重量。
【图文】:

胰岛细胞,胰岛,妊娠期糖尿病,外分泌腺


正常组 12 5.30±0.95 0.79±0.05 0.11±0.001模型组 10 5.00±1.37 1.41±0.04 0.17±0.009中药组 10 5.20±0.79 0.77±0.04 0.12±0.0014.4 三组孕鼠胰腺组织、胰岛细胞形态比较结果HE 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胰岛形状不规则,可见外分泌腺向胰岛内入侵、胰岛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胰岛细胞空泡变性、个别细胞肥大、胰岛间质细胞增生;与正常组相比,胰岛周边部核圆形或卵圆形,胞浆较少,淡染的细胞增多。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损害胰岛细胞。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胰岛形态较规则,外分泌腺侵入现象减少;胰岛细胞胞浆丰富,胰岛细胞空泡变性偶见,胰岛周边部核圆形或卵圆形,胞浆较少,淡染的细胞较模型组增多,并向胰岛中央部移行。六味地黄丸可以修复妊娠期糖尿病损害的胰岛细胞。

胰岛细胞,胰岛,妊娠期糖尿病,外分泌腺


正常组 12 5.30±0.95 0.79±0.05 0.11±0.001模型组 10 5.00±1.37 1.41±0.04 0.17±0.009中药组 10 5.20±0.79 0.77±0.04 0.12±0.0014.4 三组孕鼠胰腺组织、胰岛细胞形态比较结果HE 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胰岛形状不规则,可见外分泌腺向胰岛内入侵、胰岛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胰岛细胞空泡变性、个别细胞肥大、胰岛间质细胞增生;与正常组相比,,胰岛周边部核圆形或卵圆形,胞浆较少,淡染的细胞增多。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损害胰岛细胞。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胰岛形态较规则,外分泌腺侵入现象减少;胰岛细胞胞浆丰富,胰岛细胞空泡变性偶见,胰岛周边部核圆形或卵圆形,胞浆较少,淡染的细胞较模型组增多,并向胰岛中央部移行。六味地黄丸可以修复妊娠期糖尿病损害的胰岛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玲;;妊娠期糖尿病25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02期

2 薛文静;;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26例临床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年03期

3 赵庆霞;陈香;马春景;李杰;;专科护理门诊妊娠期糖尿病营养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年24期

4 渠利霞;伍东红;赵明;高金玲;张贤;杨晓;伦冰;;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和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8年19期

5 李新颜;吴粤秀;周根秀;;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05期

6 吴晓庆;;妊娠期糖尿病及时诊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蛇志;2016年04期

7 左利平;;饮食控制(及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年09期

8 管琳;;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75期

9 吕红梅;单海欧;;妊娠期糖尿病性巨大儿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50期

10 曾志芳;;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指导[J];健康人生;201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庆;;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制作[A];2015年临床营养师实践技能培训班资料汇编[C];2015年

2 尤薇;陈丹青;;妊娠期糖尿病3个候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苏世萍;;妊娠期糖尿病的综合管理[A];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朱妍;顾春美;张真稳;王艳;刘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侯明敏;牛建民;孙睿;温济英;林小红;麦彩园;;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心血管代谢风险及相关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李淑霞;王红霞;;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体会[A];2012年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7 丛岩;刘艳霞;苏剑敏;;妊娠期糖尿病的监测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首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郑世菊;常青;王琳;江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郑世菊;常青;;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工作流程[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徐月静;;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20例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燕明;个体化医学营养+运动治疗 控制妊娠期糖尿病[N];中国消费者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王璐 张思玮;给胎儿一个安全的“旅程”[N];科学时报;2010年

3 记者 白竟楠;妊娠期糖尿病,危害远比你想象中大[N];北京科技报;2017年

4 北京妇产医院营养科 赵明;糖筛 你准备好了吗[N];健康报;2017年

5 王乐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呵护两代人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 杨雪群;应对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妈妈”的必修课[N];保健时报;2016年

7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杨娜;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母婴 管住嘴和腿不做“糖妈妈”[N];中国妇女报;2016年

8 韩咏霞;妊娠期糖尿病的调治[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蔡庆华;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6年

10 韩咏霞;妊娠期糖尿病更要注意[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玲;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乳汁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对子代生长发育初期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杨柳;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赵丹青;妊娠期糖尿病的血清差异蛋白组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桂娟;妊娠期糖尿病导致母胎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杜明钰;昆明地区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围产期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6 杨海澜;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孙晓峰;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妊娠期糖尿病中医证候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霍琰;脂肪因子Vaspin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陈艳敏;RBP4分子形式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10 袁丽佳;重庆地区高辣椒素膳食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波;级联GA-CatBoost在妊娠期糖尿病预测诊断中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郝秋云;六味地黄丸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田雨苗;妊娠期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初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李静;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8年

5 乔山峰;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初步临床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6 谢明坤;脂肪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超重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8年

7 荣艳霞;妊娠期甲减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对围产期母婴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8 齐冀;孕早期孕激素应用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临床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9 李莹莹;早、中孕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其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10 毛训;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的妊娠期糖尿病纵向队列相关血浆代谢标志物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7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97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