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仁润肠颗粒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7:28
【摘要】:目的:探讨归仁润肠颗粒对对STC模型小鼠结肠神经递质NO、Ache、VIP、SP的影响,探讨归仁润肠颗粒对对STC模型小鼠结肠AQP3影响,探讨归仁润肠颗粒对对STC模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影响。方法:1吗啡法建立小鼠STC模型。2利用Elisa法检测归仁润肠颗粒对神经递质NO、Ache、VIP、SP影响。3运用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4运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小鼠结肠组织AQP3表达。结果:1慢传输小鼠模型的复制吗啡法造模45天后,两组小鼠无死亡,说明吗啡方法安全可靠。模型组较正常组小鼠倦怠少动,背毛翻毛少光泽;正常组、模型组小鼠饮食、小便,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和正常组造模前后均体重无差异(P0.05)。造模前后粪便重量变化: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前模型组小鼠24h平均粪便干重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45天造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粪便呈较干硬的颗粒状,排便粒数减少,24h平均粪便干重明显减轻,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归仁润肠颗粒对慢传输便秘小鼠肠道动力影响研究给药过程中,72只小鼠无死亡,说明实验方法安全可靠。模型组较正常组小鼠倦怠少动,背毛翻毛少光泽,粪便粒数较少,呈较小的颗粒状,表面干燥;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较模型组,各组小鼠倦怠少动、背毛翻毛少光泽改善,排便粒数增多,粪便水分增多表面较湿润,粪便呈光滑软便;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四组中,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颗粒状粪便较多,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三组小鼠粪便差异不明显,粪便表面湿润,多呈长条状;正常组、模型组、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小鼠饮食水、小便等,无显著差异。给药前后体重观察:给药前,正常组与模型组、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正常组与模型组、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前后粪便重量变化:给药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24h平均粪便干重显著减轻(P0.01)。给药14日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24h平均粪便干重仍显著减轻(P0.01);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24h平均粪便干重减轻(P0.05)。与模型组比较,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24h平均粪便干重增重(P0.05);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24h平均粪便干重增重显著(P0.01)。小鼠肠道推进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小鼠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肠道推进率增高(P0.05),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肠道推进率显著增高(P0.01);与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比较,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推进率差异明显(P0.01),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推进率有差异(P0.05),莫沙必利组推进率作用相似(P0.05)。3归仁润肠颗粒对慢传输便秘小鼠多机制影响研究归仁润肠颗粒对神经递质NO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NO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各组血液中的NO均下降(P0.05);其中,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各组血液中的NO显著下降(P0.01)。归仁润肠颗粒对神经递质VIP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VIP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各组血液中的VIP均下降(P0.05),其中,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下降显著(P0.01)。归仁润肠颗粒对神经递质SP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SP浓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各组血液中的SP均显著升高(P0.01)。归仁润肠颗粒对神经递质Ach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Ach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各组血液中的Ach均升高(P0.05);其中,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各组血液中的Ach显著升高(P0.01)。归仁润肠颗粒对小鼠结肠组织HE染色的影响:正常组结肠组织内杯状细胞分布均匀,未见明显杯状细胞胞浆扩张,未见明显的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结肠组织内杯状细胞胞浆明显扩张,胞浆增大,间质内见较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莫沙必利组结肠组织内杯状细胞分布较为均匀,杯状细胞胞浆扩张程度减轻,局部少量杯状细胞胞浆增大,间质内少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结肠组织内杯状细胞分布较为均匀,杯状细胞胞浆扩张程度减轻,局部少量杯状细胞胞浆增大,间质内少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比较莫沙必利组效果好。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结肠组织内杯状细胞分布较为均匀,杯状细胞胞浆扩张程度减轻,局部杯状细胞胞浆增大,间质内少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比较莫沙必利组效果相似。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结肠组织内杯状细胞分布较为均匀,杯状细胞胞浆扩张程度减轻,局部杯状细胞胞浆扩张较大、较多,间质内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较多,比较莫沙必利组效果差。免疫组化观察归仁润肠颗粒对AQP3表达影响:AQP3阳性表达呈棕黄色或深棕色,散在分布在结肠腺体间质内。正常组结肠组织内AQP3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腺体间质内,阳性细胞数量较少,阳性表达程度较少。模型组内AQP3阳性细胞呈棕黄色或深棕色,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腺体间质内,阳性细胞数量较多,聚集分布,阳性表达程度较高。莫沙必利组AQP3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腺体间质内,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散在分布,阳性表达程度较低。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AQP3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腺体间质内,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散在分布,阳性表达程度较低;比较莫沙必利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较少,阳性程度减低。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AQP3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腺体间质内,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散在分布,阳性表达程度较低;比较莫沙必利组,阳性细胞数量相似,阳性程度减低。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AQP3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腺体间质内,阳性细胞数量较多,散在分布,少量细胞聚集,阳性表达程度较高。Western blot法检测归仁润肠颗粒AQP3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相对灰度值显著提高(P0.01),说明模型组AQP3含量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AQP3相对灰度值均降低(P0.05),其中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AQP3相对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1该研究以吗啡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2.5 mg/(kg·d),连续注射45天)制备小鼠STC模型,造模组小鼠倦怠少动,背毛翻毛少光泽,粪便重量较正常组减轻,形态上呈干硬的颗粒状,排便粒数减少,符合STC小的状态和粪便性状改变。结肠传输推进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传输功能较正常组小鼠降低,符合STC临床特点,提示吗啡法制备STC小鼠成功。吗啡法制备小鼠STC模型操作简单,模型稳定,安全性高,经济有效。2归仁润肠颗粒可改善STC小鼠的粪便性状。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组、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较模型组改善显著,小鼠倦怠少动、背毛翻毛少光泽改善,排便粒数增多,粪便水分增多表面较湿润,粪便呈光滑软便,三组间差异不明显,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组小鼠粪便也有改善,但不如另三组。归仁润肠颗粒可提高STC小鼠的干粪便干重,达到治疗STC的作用,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有作用,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更明显,与莫沙必利相当。归仁润肠颗粒可加快STC小鼠的肠道推进率,加快肠道推进率以低、中、高剂量递增,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改善最明显,与莫沙必利相当,说明归仁润肠颗粒可以提高小鼠的肠蠕动,有治疗STC的作用。3归仁润肠颗粒可以降低NO、VIP的含量,增加Ach、SP的含量,从神经递质兴奋平滑肌,加强胃肠道推进速度来治疗STC。归仁润肠颗粒颗粒通过降低AQP3的表达含量,减少AQP3对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治疗STC的作用。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莫沙必利均可使小鼠结肠的AQP3表达下降。归仁润肠颗粒各组中归仁润肠颗粒高剂量对STC的治疗作用最显著。在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方面与莫沙必利相似,对AQP3表达的影响方面优于莫沙必利,归仁润肠颗粒中剂量和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治疗STC效果弱于莫沙必利组,归仁润肠颗粒低剂量治疗STC作用不明显。4.归仁润肠颗粒对NO、VIP、Ach、SP改变明显,结合小鼠肠推进率的改变,归仁润肠颗粒可能是通过影响NO、VIP、Ach、SP等神经递质加速肠传输运动来治疗STC。归仁润肠颗粒对AQP3的表达均有明显作用。小鼠粪便的形态和湿润程度也有明显改变,归仁润肠颗粒可能是通过抑制AQP3的表达来减少肠道内水分的重吸收,增加粪便的含水量,提高肠蠕动运动来治疗STC。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图文】:
正常组 10 24.02±1.43 43.75±5.17模型组 10 24.89±1.88 42.83±5.11图1 小鼠体重随时间变化4.3 粪便重量变化造模前模型组小鼠 24h 平均粪便干重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45 天造模,粪便形态上模型组小鼠粪便较正常组呈较干硬的颗粒状,排便粒数减少。24h 平均粪便干重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轻(P<0.01)。见表 1。两组小鼠 24h平均粪便干重条形图见图 2。表 2 造模前后小鼠 24h 平均粪便干重比较(g/24h, X±S)组别 n 造模前粪便干重 造模后粪便干重正常组 10 2.33±0.17 2.57±0.19模型组 10 2.29±0.11 1.81±0.15※※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 届博士学位论文22图2 两组小鼠24h平均粪便干重4.4 小鼠肠道推进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说明吗啡法建立 STC模型成功,见表 3,图 3、4 。表 3 两组小鼠造模后肠道推进率比较(%, X±S)组别 n 肠道推进率正常组 10 83.30±6.04模型组 10 73.68±4.45※※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图3 两组小鼠造模后肠道推进率图4 小鼠肠道推进实验
图3两组小鼠造模后肠道推进率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85.5
【图文】:
正常组 10 24.02±1.43 43.75±5.17模型组 10 24.89±1.88 42.83±5.11图1 小鼠体重随时间变化4.3 粪便重量变化造模前模型组小鼠 24h 平均粪便干重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45 天造模,粪便形态上模型组小鼠粪便较正常组呈较干硬的颗粒状,排便粒数减少。24h 平均粪便干重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轻(P<0.01)。见表 1。两组小鼠 24h平均粪便干重条形图见图 2。表 2 造模前后小鼠 24h 平均粪便干重比较(g/24h, X±S)组别 n 造模前粪便干重 造模后粪便干重正常组 10 2.33±0.17 2.57±0.19模型组 10 2.29±0.11 1.81±0.15※※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 届博士学位论文22图2 两组小鼠24h平均粪便干重4.4 小鼠肠道推进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小鼠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说明吗啡法建立 STC模型成功,见表 3,图 3、4 。表 3 两组小鼠造模后肠道推进率比较(%, X±S)组别 n 肠道推进率正常组 10 83.30±6.04模型组 10 73.68±4.45※※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图3 两组小鼠造模后肠道推进率图4 小鼠肠道推进实验
图3两组小鼠造模后肠道推进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洋洋;丁曙晴;周惠芬;叶菁菁;徐修竹;胡光勇;张建斌;;八毼穴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机制探讨[J];针刺研究;2015年05期
2 张虹玺;;养荣润肠舒合剂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结肠中c-Kit、SP与VIP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5年25期
3 马黎倩;李成荫;汪悦;;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结肠VIP及AQP3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4 张晓媛;徐华;毕淑英;郑倩;张旭;;多巴胺D2受体与慢传输便秘大鼠结肠动力的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5年04期
5 李e
本文编号:2756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561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