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桑黄(Inonotus baumii)发酵与桑黄素LA分离耦合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13:10
【摘要】:桑黄是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桑黄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降血压、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但由于桑黄生长对环境要求高、周期长,物质基础的研究不够使得桑黄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缓慢。本论文首先对I.baumii发酵主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然后对大孔树脂分离主产物的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建立I.baumii发酵与树脂分离耦合的新工艺,为I.baumii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成功从I.baumii发酵液中分离出主产物,经波谱学鉴定为一种新的二聚hispidin类化合物,将其命名为桑黄素LA,该化合物对DPPH~-、O_2~-、OH~-、ABTS~+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为23.99 U/mL。然后采用ADS-17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桑黄素LA进行分离,响应面优化静态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 5.19、液料比5.11、吸附温度22.81℃,吸附率达97.11%,洗脱最佳条件为70%乙醇溶液。该树脂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以氢键为主要吸附力。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度很快,且吸附速率是由液膜扩散和孔内扩散共同控制。自制发酵反应器与树脂层析柱吸附分离异位耦合,在第7天以1 mL/min向层析柱中泵入发酵液,然后用70%乙醇以5 mL/min洗脱层析柱中吸附的桑黄素LA,循环培养到第9天后结束发酵。采用新工艺使发酵液中的桑黄素LA产量提升了2.14倍,树脂层析柱纯化的桑黄素LA含量为97.53%,该新工艺能有效提升I.baumii发酵产桑黄素LA的产量并且分离效果显著。本课题首次从I.baumii发酵液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苯乙烯吡喃酮类化合物桑黄素LA,该化合物为I.baumii发酵的主产物,并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后期成功建立了I.baumii发酵与桑黄素LA树脂分离耦合的新工艺,产量提升明显,分离效果好,为I.baumii后期大规模发酵生产桑黄素LA提供了新的分离思路,促进了桑黄素LA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920.6;R284.2
【图文】:

桑黄(Inonotus baumii)发酵与桑黄素LA分离耦合工艺研究


PIP60-1和PISP1的结构

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样品,荧光颜色


到 OD734n m为 0.3 左右。取稀释的混合液 800 μ/,加入 200 μ/不同浓度的样品液混匀,室温静置 6 min,酶标仪在测 734 nm的吸光度为 A1。空白对照样品液为 A0,A 为不加样品液的吸光度。按公式 2-5 计算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1-$1-$0$) 100 2-52.4 结果分析与讨论2.4.1 定性分析结果许多文献报道[44,45]桑黄能够产生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为了验证本株 I.baumii 的发酵液中主要成分是否也为黄酮类物质,对发酵液样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显色反应进而推断发酵液中含有的化合物类型及结构。样品经过显色反应后颜色变化如图 2-1,反应后荧光颜色如图 2-2。显色反应和荧光颜色反应统计如表 2-3,其中+代表对应表的荧光颜色与对照比较增强,-代表对应的荧光颜色与对照比较减弱。

荧光颜色


图 2-2 反应后荧光颜色Fig2-2 Fluorescent color after reaction表 2-3 显色反应及荧光颜色统计e2-3 Summary of chromogenic reaction and fluorescent反应颜色荧光颜色柠檬黄色 黄绿色棕黄色 黄绿色+ 黄酮醇层土黄色,下层褐色沉淀 蓝绿色-- 具邻二层亮黄色,下层棕色沉淀 微弱荧光 邻二酚羟基或棕色 黄色++3-OH、4- O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宋吉玲;李福森;王晶;刘春明;;10种不同来源桑黄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对比研究[J];食品工业;2019年09期

2 国微;邰志娟;刘凤霞;吴秀玲;秦立武;王群;长城;于文杰;范宇光;;长白山区桑黄资源及其产业现状[J];农业与技术;2018年23期

3 冯源;;我国桑黄菌研究现状及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05期

4 林蔚红;钟石;陈伟国;李有贵;孙海燕;戴建忠;杨一平;钱秋杰;;人工栽培桑黄的病虫鼠害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蚕桑通报;2019年02期

5 曹德宾;;桑黄菌及其栽培[J];新农村;2018年04期

6 覃礼辉;冉启洪;杨天翠;田维举;;对思南县引种桑黄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5期

7 涂成荣;张和禹;范涛;;桑黄的人工栽培与应用研究进展[J];北方蚕业;2018年02期

8 熊飞;;山民找桑黄 日收入过千元[J];食用菌;2018年04期

9 邱赵萍;唐宁;张边江;;桑黄菌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5年20期

10 吴声华;黄冠中;陈愉萍;戴玉成;周丽伟;;桑黄的分类及开发前景[J];菌物研究;201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焱;张劲松;刘艳芳;冯娜;唐庆九;高君辉;;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2 王波;;生长在桑树上真菌-桑黄[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3 吕英华;杜明;高凯;李玉平;苏利红;杨利利;宋新华;;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试验[A];中国蚕学会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现代栽桑养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骆婷;李淼;丁克坚;;桑黄固体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测定[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鸿飞;侯璐;施维;;桑黄醇提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A];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6 张小青;;什么是桑黄?[A];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逯家辉;董媛;张益波;张亮;张清岩;权宇彤;赵建军;;响应面法优化桑黄菌丝体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的研究[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石建功;王瑛;莫顺燕;王素娟;李帅;杨永春;;药用真菌桑黄的化学多样性与生物活性多样性[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吴长生;刘娜;王莉宁;林兆民;娄红祥;;真菌桑黄中的两个新甾体[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尹延霞;陈力;邹祥;;药用真菌桑黄发酵生产黄酮及提取技术研究[A];化学与创新药物——2013年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张敬源;念起桑黄“致富经”[N];吉林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徐慕旗;小小桑黄助脱贫[N];吉林日报;2019年

3 记者 陈良江;桑黄研究获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N];杭州日报;2017年

4 徐铮奎;桑黄:前景广阔的抗癌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刘丹邋记者 张伟;宁远镇三农户尝试栽培桑黄[N];鞍山日报 ;2008年

6 徐铮奎;桑黄:真菌中的抗癌冠军[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丁小伟 周华俊 洪汝锋;抗癌真菌桑黄成灵芝家族新宠[N];丽水日报;2006年

8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陈宜超;广西首次成功栽培桑黄药用真菌[N];广西日报;2019年

9 蔡海东 本报记者 吴连祥;特色种植腰包鼓[N];吉林农村报;2016年

10 ;桑黄、白桦茸掀起免疫革命[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婷婷;桑黄三萜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及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2 李庆杰;桑黄类真菌活性物质及质量标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赫男;桑黄菌的物理诱变及其超声辅助发酵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4 田雪梅;桑黄类群真菌系统学及桑黄纤孔菌液体发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祝子坪;桑黄菌的物理诱变与发酵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6 张万国;桑黄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葛青;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结构修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胡伟;Phellinus属桑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瓦尼木层孔菌培养模式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杨焱;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10 郭霞;桑黄发酵过程优化及其多糖代谢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奥;桑黄(Inonotus baumii)发酵与桑黄素LA分离耦合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李帅帅;桑黄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3 李乐;桑黄活性多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体内生物活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韩霄雁;泰山桑黄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与抑菌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5 郑威;弱磁场辅助桑黄液体发酵的响应规律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6 丁云云;药用真菌桑黄化学成分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7 宫云鹤;桑黄多糖的抗氧化性及降血糖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8 唐丹;不同来源“桑黄”菌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刘福胜;桑黄发酵多糖胶囊功效学与毒理学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10 骆婷;桑黄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2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792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