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中药排铜筛选方法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4 07:19
  铜是继铁和锌之后人体里面最丰富的微量元素,在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铜是机体很多酶的活性成分,是机体代谢的媒介;铜能够影响铁的代谢,间接地参与造血;铜还在骨骼与结缔组织的形成以及血管的健康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机体内,铜的含量须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发机体的一系列病变。当机体处于铜缺乏状况下,会造成组织的缺氧、内分泌的失调、发育的迟缓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反之,当机体铜过载,同样会诱发多种疾病,例如:老年痴呆、威尔森病、帕金森氏症、朊病毒疾病以及门克斯病等。其中,威尔森病(Wilson’s disease,WD)又称做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由常染色体中ATP7B基因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的一种隐性遗传病。因铜代谢受阻,从而导致铜在各器官上不断聚集,尤其是肝、脑、角膜上的积累,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倘若治疗不及时且方式不当,会致机体残疾,更甚者,导致死亡。有些中药复方对于HLD的疗效很好,但其治病机制与物质基础却仍不明了。我们猜测可能是复方中某些中药成分能够与机体血液或者组织中的Cu2+形成络合物,被...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药排铜筛选方法的初步研究


图2?Cu2+与探针1反应的紫外吸收光谱??

探针,吸收值,化学探针


图注4:?a表示422nm下20pM探针1+lOOnMCu2';?b表示422nm下20(iM探针丨;c表示??502nm?下?20_?探针?1+?lOO^M?Cu2+;?d?表示?502?nm?下?2〇nM?探针?1。??由图4可以看出,在pH为2.0-12.0时,探针1本身在422nm和502nm下并没有??明显的吸收响应。当pH>5.0时,1-Cu2^"络合体系在502nm处的吸收值远远大于pH??彡5.0时1-Cu2+络合体系在422nm处的吸收值。当pH为9.0时,1-Cu2+络合体系在??502nm处的吸收达到最大值,近乎于pH为5.0时,1-Cu2+络合体系在422nm处的吸??收值的10倍。这种现象可能是探针1在质子化与去质子化状态下分别与Cu2+络合后,??其1-Cu2+络合体系的分子吸收率与亲和力不同导致??因此,上述结果表明探针1可以在生理条件下作为一种化学探针来检测Cu2+,??故本文选定pH=7.5作为最适pH,?pH=5.0的考察情况见附录(图S3-S9)。??2.2.2.3专属性考察??为了确认探针1只对Cu2+有高度的选择性,本文选择Hg2+、Cd2+、Zn2+、Co2+、??Mn2+、Na+、Pb2+、Fe2+、Fe3+、Al3+、N

探针,颜色变化,紫外吸收光谱,混合溶液


将以上十二种离子分别用去离子水稀释成浓度为HVM的溶液,分别与等体积且??浓度为10pM的探针1在pH为7.5的10mM?Tris-HCl缓冲溶液下进行络合反应,待??反应lOmin后,观察其吸收及显色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a?1?〇T"^??°-8-?;8??^5?严??m?1?l+Cu??°.6:?\??s:?/??/?\1+other?metal?ions??〇.〇?,???400?500?600??Wavelength(nm)??b罾響曹罾罾罾lr嘗警罾嘗費警??1>Cd^?UZn2t?UCo24UNa*?11+Fej?1+A^*?WNi"?1+Cu2*?1??图5各金属离子与探针1混合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和颜色变化??由图5可以看出,当pH为7.5时,探针1本身在400nm以上并没有明显吸收。??当加入Cu2+后,502nm处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吸收峰,而其他11种离子对探针1??却没有明显的响应。与此同时,探针1只有在加入了?Cu2+以后才会由无色转变为橘??红色。验证了探针1对铜离子有着高度的选择性。??2.2.2.4络合比及线性考察??称取探针1?0.0192g,溶解于lOOOmL无水乙醇中,配制成40pM溶液,待用。称??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药肝豆汤含药血清对Wilson病模型TX小鼠肝细胞内ATP7b蛋白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表达的影响[J]. 徐陈陈,董健健,程楠,韩咏竹,王训.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1)
[2]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J]. 马溦,刘元元.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09)
[3]肝豆汤对tx小鼠肝脏微量元素含量及ATP7B蛋白表达的影响[J]. 陈林,艾文龙,程楠,吴君霞,胡文彬,韩咏竹.  中国临床研究. 2015(02)
[4]肝豆汤合驱铜疗法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 张杰,胡纪源,马心锋,李宗亮,叶群荣,周志华,任明山,洪铭范,潘发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1)
[5]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用药规律探析[J]. 曾明莹,吴苑林,王艺苑,赖莎,杨帆.  海峡药学. 2013(10)
[6]肝豆状核变性治疗进展[J]. 汪刘根,蔡永亮.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03)
[7]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概况[J]. 韩永升,韩咏竹,胡文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03)
[8]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李光明,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2(06)
[9]肝豆汤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中提高24h尿排铜量和改善作用的观察[J]. 徐国存,陈怀珍,张静,方向,李俊,葛青,李良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11)
[10]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诊断与治疗进展[J]. 李祥,杨文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03)

硕士论文
[1]中药中微量元素铜的形态分析及应用[D]. 刘晨.西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35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435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