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蒲中活性单体对人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01:32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织学定义是指上皮和间质过渡区以及前列腺前尿道区域细胞的过度生长和增殖,目前BPH发病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明确,治疗存在困难。前期研究表明油茶蒲提取物(Oiltea CamelliaExtract,OCE)具有改善前列腺疾病的功能,为了明确OCE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关键活性成分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本文从具有高5α-还原酶抑制活性的OCE的聚酰胺组分Fr8中分离得到单体,研究活性单体对人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系(BPH-1)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增殖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其作用于BPH-1细胞的机理,并运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PC-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preparative HPLC)从油茶蒲聚酰胺组分Fr8中分离制备得到单体,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3个具有高BPH-1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单体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3个单体分别为3-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ge...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良性前列腺增生
1.1.1 良性前列腺增生简介
1.1.2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室研究指标
1.1.3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炎症的关系
1.1.4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1.1.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药物
1.2 油茶蒲的简介
1.2.1 油茶与油茶蒲
1.2.2 油茶蒲的生物学功效
1.2.3 油茶蒲的安全性评价
1.3 本文研究的依据、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依据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油茶蒲聚酰胺组分中活性单体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和仪器
2.2.1 材料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油茶蒲聚酰胺组分Fr8的制备和分析
2.3.2 Fr8的纯化除杂
2.3.3 制备液相分离活性单体
2.3.4 制备液相收集的活性组分后处理
2.3.5 F1~F5的液相分析
2.3.6 活性单体的结构鉴定
2.4 实验结果
2.4.1 油茶蒲聚酰胺组分Fr8的液相分析结果
2.4.2 Fr8除杂后结果分析
2.4.3 Fr8制备液相分离结果
2.4.4 活性组分后处理
2.4.5 油茶蒲各活性单体得率
2.4.6 结构鉴定结果分析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油茶蒲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材料
3.2.2 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实验基础操作
3.3.2 活性组分对BPH-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3.3 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凋亡的影响
3.3.4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活性组分对BPH-1细胞增殖抑制的结果
3.4.2 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形态的影响
3.4.3 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油茶蒲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的作用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材料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细胞RNA提取(Trizol法)
4.3.3 逆转录反应
4.3.4 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检测
4.4 实验结果
4.4.1 RNA纯度和浓度
4.4.2 RNA完整性测定
4.4.3 油茶蒲活性单体作用BPH-1细胞48h后基因表达分析
4.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油茶蒲活性单体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和仪器
5.2.1 材料
5.2.2 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实验基础操作
5.3.2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5.3.3 实时监测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5.3.4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迁移的影响
5.3.5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5.3.6 统计学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增殖抑制的结果
5.4.2 实时监测活性单体抑制PC-3细胞增殖的结果
5.4.3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横向迁移的影响
5.4.4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形态的影响
5.4.5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5.5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茶蒲提取物对脂代谢的影响研究[J]. 李佳兴,潘柳叶,普绍丹,农雪倩,朱明毅,王若琦.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3)
[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 李贺洋,孟凡学. 医学综述. 2014(03)
[3]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朱圣生,吴建辉,孙祖越. 毒理学杂志. 2013(05)
[4]良性前列腺增生中Caspase的研究进展[J]. 李鹏,孙鹏.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2)
[5]STAT3抑制剂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张大永,吴家强,吴晓明. 药学进展. 2012(07)
[6]油茶蒲水提物的减肥作用[J]. 陈秋平,姜天甲,马晓丰,沈建福. 中国粮油学报. 2011(09)
[7]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王斌,王开良,童杰洁,姚小华. 林业科技开发. 2011(02)
[8]PI3K/AKT抑制剂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金鹏,王荫槐,彭佑共,胡胜,卢强,杨罗艳.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0(12)
[9]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J]. 王誉霖,张励才. 慢性病学杂志. 2010(12)
[10]STAT3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J]. 梁作文,贾慧婕,李馨,赵丽晶,高丽芳,张灵,赵雪俭.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09)
博士论文
[1]中药单体与中药复方抑制前列腺癌生长与转移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 胡美纯.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大豆异黄酮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任国峰.中南大学 2013
[3]油茶蒲减肥降脂功能因子研究[D]. 陈秋平.浙江大学 2011
[4]小花鬼针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成分的研究[D]. 李玉兰.沈阳药科大学 2009
[5]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效中草药的筛选及其机理研究[D]. 陈志强.广西医科大学 2008
[6]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相关研究[D]. 张彤.天津医科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油茶蒲抑制5α-还原酶关键组分对BPH-1细胞的作用及机理初探[D]. 沈骏.浙江大学 2015
[2]油茶蒲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作用研究[D]. 郑茜茜.浙江大学 2014
[3]油茶蒲醇提物抑制5α-还原酶及对前列腺疾病的作用[D]. 罗晓伟.浙江大学 2011
[4]油茶蒲鞣质提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 戴甜甜.浙江大学 2011
[5]油茶蒲提取物抗氧化及抗癌活性研究[D]. 陈亚琪.浙江大学 2010
[6]油茶蒲多糖的制备、组分分析及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D]. 康海权.浙江大学 2010
[7]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D]. 方志启.安徽医科大学 2007
[8]5α-还原酶抑制剂与DU145细胞生长抑制剂的研究[D]. 董文洪.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8490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良性前列腺增生
1.1.1 良性前列腺增生简介
1.1.2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室研究指标
1.1.3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炎症的关系
1.1.4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1.1.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药物
1.2 油茶蒲的简介
1.2.1 油茶与油茶蒲
1.2.2 油茶蒲的生物学功效
1.2.3 油茶蒲的安全性评价
1.3 本文研究的依据、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依据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油茶蒲聚酰胺组分中活性单体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和仪器
2.2.1 材料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油茶蒲聚酰胺组分Fr8的制备和分析
2.3.2 Fr8的纯化除杂
2.3.3 制备液相分离活性单体
2.3.4 制备液相收集的活性组分后处理
2.3.5 F1~F5的液相分析
2.3.6 活性单体的结构鉴定
2.4 实验结果
2.4.1 油茶蒲聚酰胺组分Fr8的液相分析结果
2.4.2 Fr8除杂后结果分析
2.4.3 Fr8制备液相分离结果
2.4.4 活性组分后处理
2.4.5 油茶蒲各活性单体得率
2.4.6 结构鉴定结果分析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油茶蒲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材料
3.2.2 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实验基础操作
3.3.2 活性组分对BPH-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3.3 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凋亡的影响
3.3.4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活性组分对BPH-1细胞增殖抑制的结果
3.4.2 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形态的影响
3.4.3 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油茶蒲活性单体对BPH-1细胞的作用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材料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细胞RNA提取(Trizol法)
4.3.3 逆转录反应
4.3.4 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检测
4.4 实验结果
4.4.1 RNA纯度和浓度
4.4.2 RNA完整性测定
4.4.3 油茶蒲活性单体作用BPH-1细胞48h后基因表达分析
4.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油茶蒲活性单体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和仪器
5.2.1 材料
5.2.2 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实验基础操作
5.3.2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5.3.3 实时监测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5.3.4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迁移的影响
5.3.5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5.3.6 统计学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增殖抑制的结果
5.4.2 实时监测活性单体抑制PC-3细胞增殖的结果
5.4.3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横向迁移的影响
5.4.4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形态的影响
5.4.5 活性单体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5.5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茶蒲提取物对脂代谢的影响研究[J]. 李佳兴,潘柳叶,普绍丹,农雪倩,朱明毅,王若琦.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3)
[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 李贺洋,孟凡学. 医学综述. 2014(03)
[3]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朱圣生,吴建辉,孙祖越. 毒理学杂志. 2013(05)
[4]良性前列腺增生中Caspase的研究进展[J]. 李鹏,孙鹏.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2)
[5]STAT3抑制剂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张大永,吴家强,吴晓明. 药学进展. 2012(07)
[6]油茶蒲水提物的减肥作用[J]. 陈秋平,姜天甲,马晓丰,沈建福. 中国粮油学报. 2011(09)
[7]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王斌,王开良,童杰洁,姚小华. 林业科技开发. 2011(02)
[8]PI3K/AKT抑制剂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金鹏,王荫槐,彭佑共,胡胜,卢强,杨罗艳.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0(12)
[9]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J]. 王誉霖,张励才. 慢性病学杂志. 2010(12)
[10]STAT3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J]. 梁作文,贾慧婕,李馨,赵丽晶,高丽芳,张灵,赵雪俭.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09)
博士论文
[1]中药单体与中药复方抑制前列腺癌生长与转移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 胡美纯.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大豆异黄酮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任国峰.中南大学 2013
[3]油茶蒲减肥降脂功能因子研究[D]. 陈秋平.浙江大学 2011
[4]小花鬼针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成分的研究[D]. 李玉兰.沈阳药科大学 2009
[5]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效中草药的筛选及其机理研究[D]. 陈志强.广西医科大学 2008
[6]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相关研究[D]. 张彤.天津医科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油茶蒲抑制5α-还原酶关键组分对BPH-1细胞的作用及机理初探[D]. 沈骏.浙江大学 2015
[2]油茶蒲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作用研究[D]. 郑茜茜.浙江大学 2014
[3]油茶蒲醇提物抑制5α-还原酶及对前列腺疾病的作用[D]. 罗晓伟.浙江大学 2011
[4]油茶蒲鞣质提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 戴甜甜.浙江大学 2011
[5]油茶蒲提取物抗氧化及抗癌活性研究[D]. 陈亚琪.浙江大学 2010
[6]油茶蒲多糖的制备、组分分析及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D]. 康海权.浙江大学 2010
[7]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D]. 方志启.安徽医科大学 2007
[8]5α-还原酶抑制剂与DU145细胞生长抑制剂的研究[D]. 董文洪.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8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50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