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两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抗AD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23:00
  姜黄(Curcuma longa L)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该属植物本产于南亚热带,现在已经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属植物在全世界有50种,中国有16种,主产于广西南部至东南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以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和艾滋病等作用。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为败酱科(Valerianaceae)甘松属(Nardostachys DC.)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区,具有抗疟,镇静,神经营养和细胞毒性等作用。本文对上述两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后,对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技术从两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出42个化合物,其中从甘松中发现了5个新化合物即nardochinin A-D(1-4)和(?)-neonardochinone A(5),nardochinin A是一个具有3/6/5/5四环体系的降碳倍半萜,nardochinin B和nardochinin C是两个首次发现的C-4和C...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两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抗AD活性研究


图和单晶结构图SY

相关图,单晶结构,高分辨质谱,不饱和度


HMBC 相关图和单晶结构图物 4*的结构l3)。高分辨质谱(HRESIMS)测得其准确定其分子式为 C15H24O3,不饱和度是个甲基在H1.30 (3H, s),1.27 (3H, s),

曲线,单晶结构


-3 位有甲氧基取代,丙烯基位于 C-4′位 HMBC 谱发现 H3-9 与 C-8 和 C-7 有相段,将 C-1 和 C-1′连接了起来。因此,为 neonardochinone A,结构如图 4-9 所们培养出了化合物 5 的晶体,作了 X-r结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其构型 的空间群,表明该化合物是一个外消旋。因此,我们对该化合物进行了手性拆醇做流动相进行洗脱,得到了一对对映步测定了它们的旋光值,分别是[ ]25D-, CH2Cl2)。构型,我们将实验测得的 ECD 谱与计结果表明,5a 的实验 ECD 曲线与 8R 构物 5a 的绝对构型为 8R,相反的 5b 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姜黄素对于老年痴呆症模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表达的影响[J]. 陈汉泽,李进伟,师含,滕伟禹,田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08)
[2]姜黄素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抗炎和抑菌作用[J]. 余璐,李海燕,温顺航,李昌崇.  医学研究杂志. 2018 (02)
[3]甘松降糖颗粒治疗糖调节受损60例临床观察[J]. 汪燕燕,党毓起,田强,梁爽,董朝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16)
[4]壮药一匹绸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 卢汝梅,杨泽华,曾艳婷,李兵,韦建华.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9)
[5]Anti-neuro-inflammatory effects of Nardostachys chinensis in lipopolysaccharide-and lipoteichoic acid-stimulated microglial cells[J]. Sun Young Park,Young Hun Kim,Geuntae Park.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6(05)
[6]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比较研究[J]. 李艳忙,胡峻,乔晶,刘爽,张瑜,秦振娴,刘勇.  中国现代中药. 2015(06)
[7]犍为姜黄不同采收期姜黄素类成分差异探析[J]. 宋玉丹,王书林,余弦.  亚太传统医药. 2014(18)
[8]姜黄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张俊侠,肖云川,刘淼,冉坚,许浩然,黄静.  华西药学杂志. 2014(03)
[9]中药甘松研究概况[J]. 袁捷,韩祖成,王敏,陈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6)
[10]姜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资源开发的研究进展[J]. 赵秀玲.  中国调味品. 2012(05)

硕士论文
[1]甘松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初探[D]. 武姣姣.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2]甘松新酮抗抑郁作用及作用机制初探[D]. 李琴.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65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565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a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