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试验优化鱼腥草中多酚提取及抗氧化性
发布时间:2022-01-17 09:30
以贵州野生的鱼腥草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鱼腥草多酚分离的工艺条件,以得到的多酚含量作为响应值,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作为提取单因素,以期构建响应面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且通过对·OH和O■的清除作用来评估鱼腥草多酚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鱼腥草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1,超声萃取温度为45℃,乙醇浓度为55%,时间为40 min,在最佳条件下的鱼腥草多酚获得最大值为3.57%;以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得到的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结果与单因素试验吻合,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多酚提取贡献突出,该研究为鱼腥草多酚的深层发掘与提高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北方园艺. 2020,(1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超声浸提时间对鱼腥草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乙醇体积分数对鱼腥草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提取率增大,在温度为45 ℃时提取率出现极值,为3.487%±0.015%,但随温度提升其提取率开始下降。可能是因为浸提温度过高,使已溶出的多酚物质氧化或分解。因此温度45 ℃左右为最佳单因素影响条件[21]。2.1.4 料液比对鱼腥草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产地鱼腥草中4种活性成分分析评价[J]. 焦金英,姬星宇,李自波,李国辉,王彦辉,余祖功.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1)
[2]双响应面法结合Matlab法优化葡萄籽多酚提取工艺及羟自由基清除率评价[J]. 薛山,肖夏,陈舒怡,刘伯虎,兰国锦.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3)
[3]仙人掌多酚超声辅助醇提工艺优化及抗氧化、降脂能力分析[J]. 王婧,郭阳,包怡红,田雪,李欢,邱隽蒙. 食品与机械. 2019(08)
[4]鱼腥草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J]. 李利华. 食品工业科技. 2016(08)
[5]石吊兰总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苟体忠,唐文华,任永权,孙大方,许西华.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5)
[6]几种常见植物多酚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赵伟,李建科,何晓叶,吕欧,程玉江,刘润,李佳,张琳. 食品科学. 2014(21)
[7]鱼腥草成分、药理的研究进展[J]. 杜向群,陈敏燕,许颖. 江西中医药. 2012(02)
[8]石榴皮多酚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J]. 梁俊,李建科,赵伟,刘迎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2(02)
[9]含绿原酸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机理探讨[J]. 李钦,张信岳,陈国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9(07)
[10]鱼腥草黄酮抗抑郁活性的研究[J]. 龚乃超,陈箐筠,刘枣,干信,张迎庆.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9(03)
博士论文
[1]黑米抗氧化与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D]. 张名位.华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两种化学型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动态及光合速率的分析[D]. 黄春燕.四川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4488
【文章来源】:北方园艺. 2020,(1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超声浸提时间对鱼腥草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乙醇体积分数对鱼腥草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提取率增大,在温度为45 ℃时提取率出现极值,为3.487%±0.015%,但随温度提升其提取率开始下降。可能是因为浸提温度过高,使已溶出的多酚物质氧化或分解。因此温度45 ℃左右为最佳单因素影响条件[21]。2.1.4 料液比对鱼腥草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产地鱼腥草中4种活性成分分析评价[J]. 焦金英,姬星宇,李自波,李国辉,王彦辉,余祖功.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1)
[2]双响应面法结合Matlab法优化葡萄籽多酚提取工艺及羟自由基清除率评价[J]. 薛山,肖夏,陈舒怡,刘伯虎,兰国锦.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3)
[3]仙人掌多酚超声辅助醇提工艺优化及抗氧化、降脂能力分析[J]. 王婧,郭阳,包怡红,田雪,李欢,邱隽蒙. 食品与机械. 2019(08)
[4]鱼腥草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J]. 李利华. 食品工业科技. 2016(08)
[5]石吊兰总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苟体忠,唐文华,任永权,孙大方,许西华.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5)
[6]几种常见植物多酚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赵伟,李建科,何晓叶,吕欧,程玉江,刘润,李佳,张琳. 食品科学. 2014(21)
[7]鱼腥草成分、药理的研究进展[J]. 杜向群,陈敏燕,许颖. 江西中医药. 2012(02)
[8]石榴皮多酚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J]. 梁俊,李建科,赵伟,刘迎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2(02)
[9]含绿原酸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机理探讨[J]. 李钦,张信岳,陈国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9(07)
[10]鱼腥草黄酮抗抑郁活性的研究[J]. 龚乃超,陈箐筠,刘枣,干信,张迎庆.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9(03)
博士论文
[1]黑米抗氧化与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D]. 张名位.华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两种化学型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动态及光合速率的分析[D]. 黄春燕.四川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4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5944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