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寒热药性与其现代药理作用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7 23:40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寒热属性和其抗菌、抗病毒以及抗炎的现代药理作用的关联性。方法:对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中药的寒热药性以及现代药理作用中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三种作用进行收集录入,利用SPSS 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χ~2检验。结果:①最终共计得到315个条目,其中具有抗菌作用中药164种、抗病毒作用中药64种、抗炎作用中药151种,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中药所占比例较大;②抗病毒作用与寒性药呈正相关,与平性药呈负相关;抗菌作用与平性药呈负相关;③寒、热药性中药中抗病毒药所占比例存在很大差异(P<0.01),抗菌、抗炎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多数中药具有抗菌或者抗炎的作用,临床上建议合理的中医药介入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基于寒性中药抗病毒作用的正相关关系,尝试从某些寒性药物中提取出一些对于特定病毒有特异性杀灭或者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促进新药的开发,解决当前医学界的一些难题;中药临床应用首先是根据中医传统药性辨证论治,在满足这一前提条件下,灵活选择符合现代药理作用规律的中药,使中药运用更加精准到位,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纳入标准
1.2 数据处理
1.3 数据录入与统计
2 结果
2.1 中药寒热属性与相关现代药理作用分布情况
2.2 中药寒热属性与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
2.3 寒、热药物组现代药理作用对比分析
3 讨论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药的误区:中西医结合中的迷雾[J]. 唐旭,刘青,苟兴春. 医学争鸣. 2018(02)
[2]浅谈我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及对策[J]. 魏维芮. 化工管理. 2018(03)
[3]抗病毒的中药资源研究概况[J]. 李孟芝,陈科力,刘义梅. 中国药师. 2016(01)
[4]中药“抗生素”临床应用思考[J]. 张振巍,张娜娜,石磊,李月梅. 中医学报. 2014(07)
[5]试论药性理论的基本药理作用[J]. 苗明三,杨亚蕾.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1(06)
[6]抗病毒药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陈本川,陈历胜. 医药导报. 2011(09)
[7]大黄毒性的现代研究与减毒对策[J]. 郭鹏,张铁军,朱雪瑜,何永志. 中草药. 2009(10)
[8]大黄及其主要成分的毒性毒理研究[J]. 王清秀,吴纯启,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2007(04)
硕士论文
[1]中药寒热药性生理生化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D]. 赵兴业.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309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纳入标准
1.2 数据处理
1.3 数据录入与统计
2 结果
2.1 中药寒热属性与相关现代药理作用分布情况
2.2 中药寒热属性与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
2.3 寒、热药物组现代药理作用对比分析
3 讨论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药的误区:中西医结合中的迷雾[J]. 唐旭,刘青,苟兴春. 医学争鸣. 2018(02)
[2]浅谈我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及对策[J]. 魏维芮. 化工管理. 2018(03)
[3]抗病毒的中药资源研究概况[J]. 李孟芝,陈科力,刘义梅. 中国药师. 2016(01)
[4]中药“抗生素”临床应用思考[J]. 张振巍,张娜娜,石磊,李月梅. 中医学报. 2014(07)
[5]试论药性理论的基本药理作用[J]. 苗明三,杨亚蕾.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1(06)
[6]抗病毒药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陈本川,陈历胜. 医药导报. 2011(09)
[7]大黄毒性的现代研究与减毒对策[J]. 郭鹏,张铁军,朱雪瑜,何永志. 中草药. 2009(10)
[8]大黄及其主要成分的毒性毒理研究[J]. 王清秀,吴纯启,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2007(04)
硕士论文
[1]中药寒热药性生理生化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D]. 赵兴业.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3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7130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