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艾叶干燥、存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04:17
  目的:阐明艾叶在干燥、存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艾叶生产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C法分析干燥、存储、加工过程中艾叶的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法鉴定挥发性成分,以相对峰面积表征其变化规律。结果:采用GC法确定了鲜艾叶中的36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16个挥发性成分;鲜艾叶在干燥过程中桉油精等低沸点成分相对峰面积明显减小;在高温条件下(模拟陈化过程)艾叶随放置时间的延长,11个挥发性成分(柱温为90℃~168℃)的相对峰面积下降70%以上;艾叶打绒加工后,艾绒中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峰面积随打绒比的增大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分析方法适用于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阐明了挥发性成分在干燥、存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指导艾叶的生产、加工和产业化利用。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及方法
        2.1.1 GC条件:
        2.1.2 GC-MS条件: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数据分析
    2.4 艾叶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的构建及化合物的鉴定
    2.5 鲜艾叶干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2.6 模拟艾叶陈化过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2.7 不同打绒比艾绒和艾渣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PLC法同时测定艾叶中7种成分[J]. 吴佳丽,王永丽,刘伟,尉小慧,侴桂新.  中成药. 2017(09)
[2]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J]. 戴卫波,李拥军,梅全喜,王贤儿,董鹏鹏.  中药材. 2015(12)
[3]艾叶提取物的杀菌效果[J]. 陈羽,徐威,徐世义.  微生物学杂志. 2014(06)
[4]艾叶多糖的直接及免疫协同抗肿瘤作用[J]. 喻昕,尹美珍,王静晖,崔丙存.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4(03)
[5]基于镇痛作用的艾叶不同组分药效与毒副作用机制研究[J]. 孙蓉,冯群,黄伟,李晓宇.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06)
[6]鲜艾叶与干艾叶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J]. 王丽,赵先恩,王晓,耿岩玲,刘建华,刘伟.  山东科学. 2012(04)
[7]正交试验法优选艾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龚珍林,闫克玉,贾玉红.  现代食品科技. 2007(09)
[8]蕲艾挥发油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 黄菁,陈友香,侯安继,蒋涵,段会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5(02)



本文编号:3716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716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e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