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1 01:36
目的:对象思维在中药中运用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对《本草乘雅半偈》中的药象内容做系统整理总结,填补此书象思维方面研究的空白。归纳整理出《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类别及其特点,从“象”的角度把握药物的功效及其作用原理,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同时对书中的相关的哲学文化内容做梳理,寻找其与药象之间的契合点及其对药象思想的影响。探本溯源,理清源头,尽可能发现《本草乘雅半偈》药象思想对“钱塘医派”学术思想的影响,明晰其在学派传承中的地位。分析象思维在药物运用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以期从正确的角度把握药象,破除象思维研究的弊端。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专著、论文等,收集与《本草乘雅半偈》有关的资料,择选出可供研究的版本;搜集与其有关的古代哲学文化资料,力求细致全面。将《本草乘雅半偈》中有关药象的内容按研究内容分门别类,核实相关内容;以文献为依据,综合运用中医文献学、思维科学、信息学、训诂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探讨相关学术问题,撰写学术论文。结果:《本草乘雅半偈》药象主要分为名象、形象、习性象、时象、易象、“方”象、六气标本象等几大类;特点有重视“精专”、把握整体、常蕴“动”意、诸象合参等;其作用则有...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本草乘雅半偈》及其作者简介
1.1 作者
1.2 成书
1.3 内容
2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主要分类
2.1 药象内涵
2.2 主要分类
2.2.1 名象
2.2.2 形象
2.2.3 习性象
2.2.4 时象
2.2.5 易象
2.2.6 “方”象
2.2.7 六气标本象
3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特点
3.1 重视“精专”,以度药“性”
3.2 着眼整体,把握全局
3.3 常蕴“动”意,形象立体
3.4 重视体悟,物我合一
3.5 重视开阖,取象识“枢”
3.5.1 从习性得出“枢”象
3.5.2 从气味得出“枢”象
3.5.3 从时令得出“枢”象
3.6 诸象合参,合理客观
3.6.1 各象合观,殊途同归
3.6.2 异中求和,辨清主次
3.6.3 权衡取舍,取象灵活
4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作用
4.1 阐释成方方义
4.2 指导辨证用药
4.2.1 药象合生理
4.2.2 药象合病位
4.2.3 药象合病机
4.2.4 药象释“量效”
4.2.5 药象解“归元”
4.2.6 药象辨虚实
4.2.7 药象辨上下
4.3 鉴别药物功效
4.4 择选药用种类
4.5 推阐扩充药义
4.6 解释药物特性
4.7 解释药物部位
4.8 解释相畏相使
4.9 核正药物性味
5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传承
5.1 对《黄帝内经》象思维的传承和发挥
5.2 对“钱塘医派”学术思想的影响
5.2.1 对张志聪学术思想的影响
5.2.2 对张锡驹学术思想的影响
6 中国传统文化对卢之颐药象思想的影响
6.1 儒“格物致知”
6.1.1 引经据典,征引广博
6.1.2 躬耕园圃,以求真义
6.1.3 善于观察,力在深思
6.2 援引佛理
6.3 援引道理
7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局限性探讨
7.1 主观性太强,客观性欠缺
7.2 以先知为基,缺乏逻辑
7.3 随文附会,类比牵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50671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本草乘雅半偈》及其作者简介
1.1 作者
1.2 成书
1.3 内容
2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主要分类
2.1 药象内涵
2.2 主要分类
2.2.1 名象
2.2.2 形象
2.2.3 习性象
2.2.4 时象
2.2.5 易象
2.2.6 “方”象
2.2.7 六气标本象
3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特点
3.1 重视“精专”,以度药“性”
3.2 着眼整体,把握全局
3.3 常蕴“动”意,形象立体
3.4 重视体悟,物我合一
3.5 重视开阖,取象识“枢”
3.5.1 从习性得出“枢”象
3.5.2 从气味得出“枢”象
3.5.3 从时令得出“枢”象
3.6 诸象合参,合理客观
3.6.1 各象合观,殊途同归
3.6.2 异中求和,辨清主次
3.6.3 权衡取舍,取象灵活
4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作用
4.1 阐释成方方义
4.2 指导辨证用药
4.2.1 药象合生理
4.2.2 药象合病位
4.2.3 药象合病机
4.2.4 药象释“量效”
4.2.5 药象解“归元”
4.2.6 药象辨虚实
4.2.7 药象辨上下
4.3 鉴别药物功效
4.4 择选药用种类
4.5 推阐扩充药义
4.6 解释药物特性
4.7 解释药物部位
4.8 解释相畏相使
4.9 核正药物性味
5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传承
5.1 对《黄帝内经》象思维的传承和发挥
5.2 对“钱塘医派”学术思想的影响
5.2.1 对张志聪学术思想的影响
5.2.2 对张锡驹学术思想的影响
6 中国传统文化对卢之颐药象思想的影响
6.1 儒“格物致知”
6.1.1 引经据典,征引广博
6.1.2 躬耕园圃,以求真义
6.1.3 善于观察,力在深思
6.2 援引佛理
6.3 援引道理
7 《本草乘雅半偈》药象的局限性探讨
7.1 主观性太强,客观性欠缺
7.2 以先知为基,缺乏逻辑
7.3 随文附会,类比牵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50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9506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