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不同组穴对大鼠不同胃运动状态调节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3:08
本文关键词:电针不同组穴对大鼠不同胃运动状态调节效应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别在大鼠正常生理状态下以及通过造模药物造成的大鼠胃运动亢进、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电针单穴“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以及以上单穴两两配伍,形成“天枢配上巨虚”、“天枢配曲池”、“天枢配大肠俞”、“上巨虚配大肠俞”、“曲池配大肠俞”、“曲池配上巨虚”6个穴组,观察电针(刺激参数为3mA,2/15Hz)以上穴位及组穴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探讨腧穴配伍效应规律及其主要的神经机制。 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通过静脉注射副交感神经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阻滞剂阿托品以及交感神经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阻滞剂普萘洛尔造成胃运动抑制与亢进模型大鼠各两组,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在大鼠正常生理状态下以及胃运动亢进、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观察分别电针“天枢配上巨虚”、“天枢配曲池”、“天枢配大肠俞”、“大肠俞配上巨虚”、“大肠俞配曲池”、“曲池配上巨虚”对大鼠胃内压的影响。 结果:(1)电针“天枢”、“大肠俞”在不同胃运动状态下均表现为抑制效应,电针“曲池”、“上巨虚”在不同胃运动状态下均表现为兴奋效应;(2)电针与天枢或大肠俞配伍的组穴(“天枢配上巨虚”、“天枢配曲池”、“天枢配大肠俞”、“大肠俞配上巨虚”、“大肠俞配曲池”),五种状态五种组合的25种情况下,21种情况其针刺前后效应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且都表现为天枢或大肠俞的抑制效应,只有“曲池配上巨虚”组电针后在胃运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均为兴奋效应,且存在电针配伍组穴效应低于单穴效应显现;同一组穴不同胃运动状态下表现效应量不同;同一胃运动状态下电针不同组穴表现效应不同。 结论:(1)电针“天枢”、“大肠俞”对胃运动效应趋向单向抑制效应,电针“上巨虚”、“曲池”对胃运动效应趋向单向兴奋性效应,机体状态可影响效应量,并不影响效应方向;(2)腧穴配伍组合情况下,“天枢”或“大肠俞”的抑制效应在配伍组中占有优势,它拮抗“上巨虚”或“曲池”的兴奋效应,但处于同一脊髓神经节段支配的两穴配伍可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推断腧穴之间存在单穴优势效应及互相拮抗与协同的现象;(3)腧穴的选择会影响针刺对机体的调整作用,同时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会影响针刺腧穴效应。
【关键词】:电针 胃运动 效应优势 腧穴协同 腧穴拮抗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目录5-7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2-21
- 1. 现代医学对胃运动的认识12-17
- 1.1 胃运动的生理基础12-13
- 1.2 胃运动的调节因素13-17
- 2. 针刺配伍组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效应17-20
- 2.1 腧穴配伍存在协同与拮抗效应17
- 2.2 针刺配伍组穴对胃运动的作用17-18
- 2.3 腧穴配伍对胃肠运动效应规律及机制浅析18-20
- 3. 结语20-21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1-35
- 1. 实验材料21-22
- 1.1 实验动物21
- 1.2 药物及仪器21-22
- 2. 实验程序及方法22-24
- 2.1 不同胃运动动物模型的制作22
- 2.2 实验动物穴位的定位与针刺方式22
- 2.3 静脉给药手术22-23
- 2.4 胃内压手术及记录方法23
- 2.5 实验操作流程23-24
- 2.6 信号采集及统计学处理24
- 3. 实验结果24-29
- 3.1 电针不同单穴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4-25
- 3.2 电针“天枢配上巨虚”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的影响25
- 3.3 电针“天枢配曲池”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5
- 3.4 电针“天枢配大肠俞”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5-26
- 3.5 电针“上巨虚配大肠俞”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6
- 3.6 电针“曲池配大肠俞”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6-27
- 3.7 电针“曲池配上巨虚”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7
- 3.8 电针天枢及其配伍组对同一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7
- 3.9 电针大肠俞及其配伍组对同一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7-28
- 3.10 电针曲池及其配伍组对同一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8
- 3.11 电针上巨虚及其配伍组对同一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28-29
- 4.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讨论29-33
- 4.1 实验过程设计29-30
- 4.2 实验结果分析30-33
- 4.3 小结33
- 5. 结论与展望33-35
- 参考文献35-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39-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鸥,唐勇,蒲艺,黄祖莉,蓝群;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2 冀来喜,燕平,郝重耀,阎丽萍,郭冠华,金晓飞;腧穴组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跨膜电位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7期
3 王灵,彭楚湘;腧穴配伍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导报;2005年07期
4 徐放明,陈日新;电针对油脂减弱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腧穴拮抗效应观察[J];河南中医;2000年02期
5 仇裕丰,,王建陵,吴彻;针灸的拮抗与协同作用的实验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5年05期
6 费宏,孙少丽,韩济生;支持高频和低频电针在脊髓分别释放强啡肽和脑啡肽的一些证据[J];科学通报;1988年09期
7 杨秀丽;董璐;张长凯;董奎;;慢传输型便秘72例针灸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8 童晨光,衣华强,谷世U
本文编号:1042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04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