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21 19:15

  本文关键词: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中风 偏瘫 穴位敷贴 针灸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加用中药(三棱、莪术、大黄、冰片)穴位敷贴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合格病例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加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2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2)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P㩳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㩳0.05)。(3)副反应情况:在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过敏等副反应;2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结论】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是治疗中风偏瘫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单位】: 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关键词】中风 偏瘫 穴位敷贴 针灸疗法
【分类号】:R246.6
【正文快照】: 中风即西医所称的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循环障碍而迅速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老龄化,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偏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兵;林军华;;不同频率电针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6期

2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宪;痰瘀同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2 李珍武;自拟活血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3 李存洲,朱贵祥,崔峰;大剂量清开灵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急性期100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4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自拟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5 华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药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6 郭汉强;醒脑净合息风通络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7 张璇,胡长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8 张闻东,俞红五,韩为,李佩芳,陈幸生,张友贵,陈浩,周婷,陈颖;针刺对脑中风后期患者康复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9 陈海燕,金杰;辨证选用中药静脉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124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10 陈伟,袁媛,何龙泉,徐芳;清开灵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干预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秀梅;肖朝阳;;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38例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邹来勇;刘海涛;;中医特色针推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36例[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付晶晶;;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童桂法;;气管插管建立人工呼吸在心肺脑复苏抢救中作用[A];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1暨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C];2011年

5 韩国刚;;针刺天枢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胡卡明;;益肝止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示范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智龙;薛莉;吉学群;宫军;赵淑华;陈国华;杨元庆;陈宏;;项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随机对照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胡卡明;;益肝止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示范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王频;杨华元;王忆勤;;耳穴电阻抗非线性特征探测在中风病虚实证候研究中的应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袁卫华;蔡圣朝;;艾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李文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程发峰;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兴奋性毒性级联损伤的调控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周莉;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付渊博;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及主要结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招远祺;基于急性缺血中风临床路径组织化卒中管理的构建与实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君;CT定位围针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杨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映;丹参注射液联合吉粒芬诱导中风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杨名霞;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任珍;针刺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立早;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何可;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中风病后瘫痪(软瘫期、痉挛期)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何治中;礞石镇风丸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宾晓芳;血塞泰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魏科祥;针刺委中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陶然;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刘婷;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真,张蔚婷,罗非,张奎伶,张磊,曾亚伟,韩济生;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J];生理学报;2001年04期

2 韩济生;HANS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针灸;1994年S1期

3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4 张淑杰;高维滨;;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11期

5 龚国强;;双侧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J];中医杂志;2006年06期

6 吴广伟;朱克武;杨湘宇;;早期针刺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J];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学池;;祁燕然治中风偏瘫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1991年03期

2 张为民;黎明全;;康复疗法治疗急性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刚;庞勇;卢琰琰;;不同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述评[J];四川中医;2006年09期

4 陈敏,李方明;面敷散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民间疗法;1999年01期

5 何晓宏,刘慧敏;穴位敷贴防治高原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9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6 陈道翼;;头针为主治疗中风病307例[J];中国针灸;1999年S1期

7 赵艳玲,刘伍立,唐晨光,彭晓玲,章薇,谭朝坚;穴位敷贴加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7期

8 胡铁墩,牛文民;中药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01年08期

9 陈敏;正颜膏穴位敷贴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2年02期

10 赵喜晨,康井利,李道平,杜晶华;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210例[J];江苏中医;199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学文;邹忆怀;;中风病急性期证候变化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相关性研究[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邹忆怀;;中风病康复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杨金生;王莹莹;;孙思邈中风病防治思想探讨[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安基;;王永炎院士中风病论——建立完善的中风病中医理法诊疗体系[A];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海秀琴;张佳露;;舌诊在中风病护理中的应用[A];四诊研究论文汇编[C];2000年

6 张刚;温扬智;张志钧;张丽玲;;中风病证中痰瘀相关的理论与对策的研究[A];2003'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葛健文;;从外风论治中风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久林;;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观察[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9 程海英;;体质辨识在中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杨云芳;白雪;;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优势[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生;中风病多怪痰[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丁元庆 杨军 张安玲 吴建林;论中风病的痰热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杜侃 卢明 杜宝新;中风病证候研究应着眼于理论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丁元庆 杨军 张安玲 吴建林;中风病痰热证治心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孟庆云;稽古鉴今论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6 山东省阳谷县闫楼乡岗位培训堂卫生所 崔清权 崔衍风;“三九三暑”调情志防中风[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孙海金;中风服药请注意[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8 熊昌彪;定陶推广“石氏中风单元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余学庆;李建生;庆慧;中风病证候影响因素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李成永博士;中风的钟灸康复[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知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窦维华;董少龙教授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顾文;基于仲景“温化痰饮”理论探讨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效应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林峻安;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孙西庆;脑血辨证脑病证候对中风病的适用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曾庆云;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孙苓献;液态磁穴位治疗中风患者量子共振效应与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马斌;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李绮轩;穴位敷贴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蔡锦祥;肩三针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利娜;眼体针并用治疗阴虚阳亢型中风偏瘫88例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卢德伟;不同针刺方法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对比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翁銮坤;缺血中风诊断标准(行业标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军;中风病辨证分型与脑CT征象变化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赵正孝;中医中风病的诊治思想及源流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6 张颖;通腑法防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7 曹峰;中风病痰热证病因病机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王莹莹;中风病急性期通腑法干预的规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9 郝丽霞;黄花参通脉胶囊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刘强;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与基础病及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74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074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