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舌诊病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22:10

  本文关键词:观舌诊病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舌诊 心肌微循环 脉络


【摘要】:中医舌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了数千年的砺炼,直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基础理论完整的诊断方法,是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客观诊断依据。我们根据舌质的变化了解脏腑的功能和气血津液的盛衰状况;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我们从舌苔的变化可以了解胃气的有无。中医理论认为“舌为心之苗”,心的各种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均可通过舌象的变化得以反应。正如《灵枢·师传》云:“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 现代医学对冠状动脉的研究主要在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上,对心肌微循环的研究尚在初步研究阶段。近些年来,在临床工作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发现并开始研究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有关疾病。临床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帮助下,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血流得以重建,但术后仍出现了“无复流”现象,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肌水平无再灌注。由此及彼,在临床中也发现有心肌病证据的患者、无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及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的患者中也出现了类似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最新研究也已经证明,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后出现的“无复流现象”、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储备减少以及X综合征等都与心肌微循环病变有关。由于目前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所以我们应发挥中医传统优势,从中医理论出发,探索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病因病机,寻求有效的治则及方药,从而改善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传统医学认为,现代医学所阐述的微循环应属中医学之脉络理论,心肌微循环应属心络理论。 本文旨在从传统诊断学舌诊的角度探讨中医舌诊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以舌诊为切入点,,从舌象上探讨不同舌象对应的心肌微循环障碍,对心肌微循环障碍提出新的治疗方向。
【关键词】:舌诊 心肌微循环 脉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1.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前言7-8
  • 文献综述8-15
  • 1.现代医学对心肌微循环理论的研究15-17
  • 2.祖国医学对心肌微循环障碍的认识17-18
  • 3.中医舌诊的认识18-19
  • 4.观舌诊病与心肌微循环理论相关性研究探讨19-20
  • 5.观舌诊病治疗心肌微循环障碍20-21
  • 6.病历举例21-22
  • 结语22-23
  • 参考文献23-25
  • 致谢25-26
  • 个人简历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应东,王耀斌;心绞痛患者舌质与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关系的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杨俊华,陈晓路,袁如玉;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C反应蛋白及舌苔的探讨[J];河北中医;2002年02期

3 徐力;中医在诊疗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优势与展望[J];江苏中医;1995年07期

4 王琦,傅凤霞,许爱兰,许丽清;56例冠心病舌下脉诊断与实验检测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7年09期

5 王发渭,刘毅,林明雄;112例冠心病人舌下络脉的观察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年04期

6 杨骥;张毅;杨雪;;白鲜皮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血管内皮分泌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7 王大江,梁嵘,王召平,刘晓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舌苔变化的细胞化学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5年01期

8 张敏州,郭力恒,李松,陈伯钧,李健,林晓忠;3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舌象关系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09期

9 钱心如;陈泽霖;戴豪良;凌治萍;陆欧伦;韩忠昒;;齿印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年06期

10 贾钰华,陈素云,吕志平,许文学,崔志英,沈剑刚;舌色与心脏功能及血管功能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06期



本文编号:1095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095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e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