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的失眠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31 14:26
本文关键词: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的失眠的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失眠 脑动脉硬化 针药结合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中药的方法,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和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周。用SPIEGEL量表分别对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2周后随访时的两组的睡眠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并对SPIEGEL量表各个因子进行分析及中医症状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的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在病程、年龄、性别、治疗前积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无脱失和剔除病例。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随访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2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别(P0.01)。 因子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各项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结束时组间比较,各项均无差异(P0.05)。两组随访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观察组入睡时间项无差异(P0.05),其余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随访时组间比较,入睡时间无差异(P0.05),余项均有显著差异(P0.01)。故两组均能改善睡眠质量且疗效相当,观察组停药后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中医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随访时组间比较及观察组随访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随访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观察组改善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其他相关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1.电针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的失眠安全有效,且疗效稳定,停药后远期效果仍佳。 2.电针结合中药疗法对改善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其他相关症状有显著疗效,说明电针加中药疗法可能具有改善患者脑供血的功能。 3.电针结合中药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也能改善患者CCCI的其他合并症状,体现了电针结合中药的针药结合方法的多靶点、多层次优势。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 失眠 脑动脉硬化 针药结合 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缩略词表8-9
- 引言9-10
- 临床研究10-36
- 1 研究对象10-13
- 1.1 病例选择10
- 1.2 诊断标准10-11
- 1.2.1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10
- 1.2.2 失眠的诊断标准10-11
- 1.2.3 中医气虚血瘀型症候标准11
- 1.3 纳入病例标准11-12
- 1.4 排除病例标准12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12
- 1.6 中止实验标准12-13
- 1.7 退出(脱落)病例处理13
- 2 研究方法13-18
- 2.1 随机分组13
- 2.2 试验方法13-16
- 2.2.1 实验设计13-14
- 2.2.2 工作流程图14
- 2.2.3 治疗方法14-16
- 2.3 疗程16
- 2.4 随访16
- 2.5 疗效观察指标16
- 2.6 疗效评定标准16-17
- 2.7 依从性评价标准17
- 2.8 安全性观察指标17
- 2.9 统计学方法17-18
- 3 数据及结果18-26
- 3.1 实验病例入选情况18
- 3.2 一般资料及基线比较18-19
- 3.3 治疗结果19-26
- 3.3.1 两组SPIEGEL量表因子结果比较20-23
- 3.3.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3-24
- 3.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24-26
- 4 依从性结果分析26
- 5 安全性分析26-27
- 6 讨论27-36
- 6.1 慢性脑供血不足与失眠的关系27-29
- 6.1.1 失眠的病因病机27
- 6.1.2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病机27-28
- 6.1.3 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的失眠的机制28-29
- 6.2 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的失眠的治疗29-31
- 6.3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的失眠的优势31
- 6.4 方义分析31-34
- 6.4.1 针灸处方31-32
- 6.4.2 中药处方32-33
- 6.4.3 艾司唑仑的作用机理33-34
- 6.4.4 尼莫地平的作用34
- 6.5 最表的选择34-35
- 6.5.1 改进型SPIEGEL量表34-35
- 6.5.2 对中医症状评分的观察35
- 6.6 结果分析35-36
- 结论36-37
- 问题与展望37-38
- 致谢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件42-58
- 综述42-52
- 参考文献49-52
- 附件1:失眠症临床观察量表(改进型SPIEGEL量表)52-53
- 附件2: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记分标准53-54
- 附件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4-56
- 附件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6-57
- 附件5: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纪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治疗[J];安徽医学;2002年03期
2 蔡圣朝;费爱华;胡军;秦晓凤;俞红五;陈颖;朱才丰;李晋;;针刺结合舒血宁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6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刘宴宏;自拟“循环手法”治疗脑供血不足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2年05期
4 赵涛;;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钟海平;张光霁;;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刘全让;卓毅;卢静;王超;袁秀丽;李素仁;蒋振亚;何玲娜;何刚;艾双春;黄蓉;;杵针与针刺治疗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的作用与临床疗效 附:282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富祯祯;夏e,
本文编号:1122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12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