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更多相关文章: 粘连性肠梗阻 气滞血瘀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活血化瘀 大黄
【摘要】: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气滞血瘀型),对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的优越性。 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南开医院外科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病人病例73例,其中大型手术后54例,中小型手术后19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8例(占52.05%),对照组35例(占47.95%)。研究组:通过采用基础治疗:①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④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及生长抑素以减少消化液分泌;⑤及早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肠道渗出和促进水肿消退;⑥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同时联合中药方剂活血通腑方(大黄15g,桃仁10g,芒硝10g,红花5g,延胡索10g,莱菔子10g。以上中药煎剂煎至200mL,每日1剂,分上、下午各1次胃管注入,灌注后夹管2~3h,同时每日加生大黄30g煎剂200 mL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给予基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分别通过观察临床症状、x线气液平面等指标进行分析其临床疗效。两组观察疗程均为10天,同时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比较研究组在提高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治疗效果、缩短病程等方面和对照组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病例痊愈者27例占71.05%;显效5例,占13.15%;有效5例,占13.15%;无效1例,占2.63%;总有效率为97.36%;对照组病例痊愈者18例,占51.43%;显效6例,占17.14%;有效4例,占11.43%;无效7例,占20.00%;总有效率为80.00%。二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排水样便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的肠梗阻有多种类型,并且术后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肠梗阻原因也不相同。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带形成临床上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后天性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而祖国医学认为,六腑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出现“痛、吐、胀、闭”四大症状,即气滞血瘀和水饮内停六腑梗阻的表现。其中以气滞为主者,即证见脘腹胀闷或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或失气则胀痛酌减,遇恼怒则加剧,伴呕吐,脉弦,苔薄;以血瘀为主者,则痛势较剧,痛处不移,舌质青紫,脉弦或涩。本文通过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的病人,经过中药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联合基础治疗后均能达到非常满意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气滞血瘀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活血化瘀 大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656.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1
- 研究现状、成果9-10
- 研究目的、方法10-11
- 对象和方法11-17
- 结果17-22
- 讨论22-33
- 小结33-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9-40
- 综述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进展40-57
- 综述参考文献49-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1年23期
2 丁福超;夏可义;;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5期
3 张奇;勇飞;唐亮;;粘连性肠梗阻86例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4 莫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4期
5 徐娟;;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6 赵智力;付艳忠;韩朝阳;;奥曲肽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0期
7 史鹏云;刘金星;;经舒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80例[J];现代中医药;2011年04期
8 李伟;徐明丽;赵凤华;宋建斌;牛运祺;;67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6期
9 蒋建峰;;综合疗法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0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1年22期
10 郭俊英;张晓辉;;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43例的诊疗与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荣;姜宁;程永刚;;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A];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开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5例护理[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曾贱庚;;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56例[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李鸣;;通腑合剂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牛清芳;尹军;李生平;古小六;;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12例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徐瑞生;宗序华;李小刚;;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气滞血瘀型)的辨证施治[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继荣;徐康康;;抗粘合剂辅助治疗儿童粘连性肠梗阻[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邓倩萍;邬志雄;;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32例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光霞;王伟;李佟;王艳华;毕哲旺;左砚洁;徐松;赵申;;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探讨(摘要)[A];2005年全国超声医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光霞;王伟;李佟;王艳华;毕哲明;左砚洁;;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探讨[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中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验案[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陈国华;四逆散加味治痛经[N];民族医药报;2005年
3 吕芳芳 黄文;心绞痛分型与血流变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胥晓琦;中医将人体调节到健康“频道”[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张延梅;预防子宫肌瘤的食疗法[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6 黄智芬 韦劲松;平消胶囊配合CDF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上海市天山中医医院推拿科 倪瑜斐(主治医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8 周小虹;痛经 试试中药泡脚[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陈金伟;心绞痛怎样选用中成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中华中医药学会 庄乾竹;益母草为女人而生长[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洋侨;电针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小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吴健文;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小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蓝国安;自拟顺经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中光;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林哲玲;“四关”穴为主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杨士萱;针灸加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肥胖症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钟素珊;耳穴贴压治疗香港运动员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魏秋实;股骨头坏死证候学及中医药治疗适应症的规范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孟繁u&;开心胶囊抗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雷洁莹;中医中药内外合治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秦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丁文涛;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3 马骐骥;综合疗法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张朋飞;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田国伟;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6 张晓娜;木达汤对气滞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林镇洲;气滞血瘀型和肝肾阴虚型头面部白癜风患者心理状况对比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陈育忠;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免疫屏障保护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邱婉茹;导师梁学林教授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郝蕾;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粘连性肠梗阻肠屏障保护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1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13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