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17-11-07 11:06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5月。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共计患者数2 5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2(1.30,1.56),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7(1.30,1.66),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36(1.18,1.56),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9(1.29,1.50),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41(1.29,1.55),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16,1.54),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20,1.50),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2(0.15,0.68),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23(0.08,0.68),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术后再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0.38(0.25,0.59),P0.01〕。仅有3篇文献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且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及输卵管再通率,降低其术后再粘连率和非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异位妊娠率,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生殖中心;
【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ZRZD17)
【分类号】:R711.6
【正文快照】: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of Sterility Caused by Oviduct Barrage by Integrated Chinese-western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 LONG Mei,GONG Xiao-yun,WAN Xiao-hui.Center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4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4期

2 邓兆旭;黄芳兰;刘凯娅;王志强;李涛;;介入再通术结合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年05期

3 张玉蓉;谢波;陈小平;王慧;;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远端性不孕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09年07期

4 刘玉珍;;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4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年11期

5 马仲丽;李颖;;腹腔镜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45例[J];光明中医;2009年04期

6 覃雪梅,杨菊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49例分折[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沈念春;何造雄;曾琼;郑桂兰;张贺;管元香;黄丽;刘从征;;3种方式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02期

8 童桔英;王红卫;阮彩霞;;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中远端阻塞性不孕症47例[J];江西中医药;2008年03期

9 方玉兰;黎敏;;258例输卵管性不孕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3期

10 易宏英;陈德新;魏绍斌;李胜梅;李明;;腹腔镜手术辅以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43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文珍,陆耘;化ve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2 潘天慧,李伟莉,李大剑,陆耘,周军,刘春丽;中药基本方辨证运用对崩漏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3 王颖,杨骏;针刺风池、风府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4 陈玉英,张唐颂,陈马养;活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5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5 高学清,刘超;自制三叶降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型120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6 何明,张小梅,苑惠清,史立卿,钟湘,郝素英,刘薇;银杏叶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血气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7 郝文;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8 黄东源;健脾利胆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9 郑天明,谈亚平,陈益娟,章启兵,王玉;自拟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10 徐贤伟;中药内服、灌肠加TDP照射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6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春;寿胎丸加味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秦伟夫;益气复原汤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及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于海;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方证相应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鹏;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建英;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荣;补肾活血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宁;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内分泌特征及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郝平生;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范宏元;循膀胱经背俞穴弹拨法合针灸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逯金金;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飞跃,尤昭玲;妇产科药对发展史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8期

2 闵丽华;张安琴;晋云花;漆平;白萍;;不孕症患者自我效能状况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04期

3 黎晓红;李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48例[J];当代医学;2010年24期

4 吴萍陵;施晓波;朱熊兆;;不育妇女状态-特质焦虑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8期

5 李广琪;李敬邦;贺洪德;陈毓秀;段炜;康军;;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不孕症290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4期

6 刘媛媛,杨占秋;异位妊娠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年05期

7 郑瑞芹;刘晓芹;;介入加中药灌肠理疗治疗输卵管阻塞疗效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8 刘尧芳;黄薇;宋豪;朱慧莉;曲雯雯;黄燕;袁琪;石钢;;腹腔镜术后辅助中药及理疗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274例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年03期

9 朱月华;史跃;陈惠萍;万向荣;;液体加压冲击法联合导丝技术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附36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07年02期

10 张玉蓉;谢波;陈小平;王慧;;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远端性不孕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健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筋膜间隔区综合征26例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2期

2 赵志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5例[J];河北中医;2000年04期

3 付革新,孙立新,刘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0例[J];河北中医;2000年08期

4 董田林,周湘梅,王素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0年11期

5 张红莲,陈忠萍,王瑞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疗效分析[J];中原医刊;2000年03期

6 于中原;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241例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0年06期

7 童丽;《中西医结合导论》教学方法初探[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招收中西医结合髋关节外科临床进修生启事[J];中国骨伤;2001年03期

9 丛林;中西医结合漫议[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03期

10 焦东海;以大黄为突破口,坚持中西医结合25年的回顾[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胜;陈凌;苏洁;;我院中西医结合学科工作发展的体会[A];全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石承先;;中西医结合论文撰写初探(提纲)[A];2006年消化系病学术年会暨胰腺疾病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6年

3 何清湖;雷晓明;;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及其教材建设[A];全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陈凯先;陆金根;郭修田;;中西医结合发展思考[A];全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常风云;司秋菊;丁旭;蔡冀民;丁英钧;潘莉;王晓松;;《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应用3年问卷调查总结及设想[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潘莉;;中西医结合教学浅谈[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巩鹏;王忠裕;;中西医结合在21世纪医学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陈再璋;;再论中西医结合[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玉环;;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梁树人;朱理珉;曹武奎;宓余强;郑淑文;李谦;卢诚震;盛淑琴;曹智;胡东胜;盛蕾;魏智勇;刘建勇;刘勇刚;李嘉;时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41例临床特征与中西医结合治疗[A];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泳;中西医结合≠“中药+西药”[N];解放日报;2006年

2 马骏;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 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赛君;“中西医结合”,并非中医西化[N];温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周颖;共推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记者 樊丹;温建民委员: 设中西医结合为一级学科[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中西医结合热点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7 马骏;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浙江提出中西医结合工作新目标[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陈德华;发挥学会作用 促中西医结合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10 记者 崔芳;中西医结合要坚持三原则[N];健康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侃;中西医结合的信息学途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李科威;中西医结合的中医策略与诊疗决策软件的设计思想[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3 朱晓光;D期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金国;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王炜;中西医结合教学的理性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姚斯晋;山西推行“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历史考察(1949-1982)[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田军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5 刘旭;从起源及发展谈中西医结合的可行性与方法[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黄亮;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30例疗效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高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优势探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裴俊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洲博;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丁杰;中西医结合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回顾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2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152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