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情绪理论与调节方法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11-26 11:10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情绪理论与调节方法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中医 情绪理论 情绪调节 积极心理学


【摘要】: 现代临床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是自我功能失调引起的,治疗的任务就是设计和采用一定的、符合逻辑的经验程序,引导患者改变原有错误的看法和观念,以达到更为客观和更具有适应性的认识。情绪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同时情绪也是形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西方的心理学发展只有仅仅数百年历史,虽然有较为系统地论述治疗方法、过程和目的,但却忽略了很多重要元素,包括身体(脏腑)对情绪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文化差异对治疗取向的影响等。本研究试图通过转论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关于情绪调节的理论和方法,并与西方的情绪调节理论与方法作一比较,整合出中西医结合的情绪调节方法。 西方心理学认为每一情绪状况是独立的,情绪之间并无任何关联。而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互动的,而且能相生相克。中国医学古典《内经》将情绪分为喜、思、悲、恐、怒五种,并解释如何以情绪的相生、相克特性进行心理治疗。认为喜生思、思生悲、悲生恐、恐生怒、怒生喜不仅循环转化,而且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的相互克制。认识情绪之间的转化机制,有助于理解我们的情绪问题,有助于改进催眠治疗、身心语言程序学(NLP)及认知行为治疗法,令治疗效果更加完善。 199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沙尼文(Manin E.Seligman)发动积极心理学运,其后推出积极心理治疗法。积极心理治疗法利用增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治疗病人的抑郁症,取得有效成果。与中医心理学的情志相胜疗法不谋而合。本研究对中医心理学的情志相胜疗法与积极心理治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融合两种治疗法的相通之处,整理一套具有中西结合特色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这套方法包括五个步骤,确定问题引起的情绪、激起相克情绪、激起相解情绪、注入积极乐观思想、及讨论根源问题,认为本方法既可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也可以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4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芳;张新军;;从道教看现代心理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2 李琳;王黎;;针灸、放松功配合心理调适治疗中学生高考前焦虑、抑郁情绪31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胡永年;略论以情胜情疗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7期

4 王燕;;中医情志调护在临床的意义[J];青岛医药卫生;2006年03期

5 白炳清;中医心理治疗的科学观[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杨春苑;;关于中西方文化心理的比较与思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陈建文;徐菲菲;;艾里斯认知技术在心理情绪调整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2期

8 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9 赵旭东;心身医学基本服务技术(二)——重建自我认识的技术[J];中国医刊;2004年07期

10 张力;针灸为主治疗恐惧症患者58例[J];中国针灸;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229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229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