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自然运动与中西医理论的整合统一

发布时间:2017-12-14 23:22

  本文关键词:血液自然运动与中西医理论的整合统一


  更多相关文章: 血液循环 整合 中医理论 血液自然上行、下行运动


【摘要】:血液循环理论诞生于1628年。近400年来,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一理论的正确性。笔者将哈维以心脏为中心的血液循环理论与静脉、动脉血液成分起源等重要发现相整合,提出了以肺为中心的血液自然上行、下行运动假说,并将这一假说与中医基础理论相整合,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诠释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性,打开了中西医理论整合统一之门,从而使其基础理论产生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锦州市中心血站;
【分类号】:R2-031
【正文快照】: 长久以来,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翻译”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五行”、“藏象”这些概念和术语,找到中西医学整合统一的现代理论支撑,已成为当代中西医整合研究的主要目标[1]。科学真理是一元性的,无论是中医或西医,对于同一人体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种,不会有并行的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J];医学争鸣;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雯;孙永宁;;糖尿病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键;李姿慧;胡建鹏;李净;王又闻;厍宇;;调畅气机与健脾化湿关系辨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金先;张慧;崔为;;《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慧;王金先;陈立怀;;《傅青主女科》以色论带[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刘勇;;论医务工作者思想道德的“七心”素养[J];现代医院管理;2006年01期

6 富晓旭;谢春光;;实则以寒热分阴阳 虚则以精气分阴阳[J];西部中医药;2012年03期

7 董鹏;朱宏;原福娟;;医学影像学中的科学美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8期

8 朱宏;董鹏;李耀武;;分子影像学教学中的哲学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2期

9 徐礼鲜;罗辉;;走向整合医学[J];医学争鸣;2012年04期

10 赵钢;;君子动口又动手——从整合医学角度谈神经内科医生的动手能力[J];医学争鸣;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爱珍;刘颖;;中药熏洗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观察[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付巍;;温肾固摄祛瘀通络法治疗卒中并尿失禁[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军;中医运动处方理论及其治疗个案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杨莎莎;以方元为核心的经方组方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邱幼妮;玻璃酸钠配合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章文春;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胡斌;金宏柱教授“柔筋养精”学术思想及其防治脊柱相关疾病应用探索[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史良铭;电针夹脊穴结合康复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师双斌;“肾藏精”藏象基础理论核心概念诠释[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三辨诊疗模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朱皓渊;基于提供者角度的医疗卫生行业分类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得宝;论仲景辨治血分证思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颖;中医专业研究生五态人格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相关性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罗韵;肝肾同源理论与其对不孕症的发病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轩;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一种人学价值论的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岚;大黄附子配伍对阳虚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史双文;论传统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晓兰;主题公园主题演绎与载体设计及其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廖文力;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研制与考核[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自润;;论中西医学之异同[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琳达;;英伦行医记(四)——请相信我[J];家庭中医药;2010年08期

3 刘景臣;;论中医和西医的统一[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4 杨辉;;中西医将来发展“应该是唯物辩证法指导的一个医”[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6年04期

5 钱朴;21世纪中西医结合之我见[J];中国临床医学;1999年03期

6 原希偃;为中西医结合架桥铺路[J];天津中医;1998年04期

7 邢同国;;肺与肾关系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认识[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马海;马龙;;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肝坏死12例[J];临床医学;1988年06期

9 赵晓林,,李恩;试论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由并协走向融入[J];医学与哲学;1994年11期

10 付义;陈冰;;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研究促进中西医交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灿东;;中医证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关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刘万里;;浅谈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A];第三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大伟;王继峰;;基于中西医结合技术的新药开发[A];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通讯[C];2008年

4 倪红梅;;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链接——基因组学[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5 崔浩;刘雪驰;张晓梅;;研究重要单体体成分对中西医结合的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董大郡;;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寻找中西医的共识点[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7 王文健;;同病类证与中西医结合病证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建平;孙迎东;;从编写《中成药手册》谈中成药“西化”现象[A];全国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4年

9 李轶忻;;针刺足三里穴-PET-CT脑功能成像的实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10 苗东风;;中西医整合诊断治疗心肌炎体会[A];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 王锡民;唯有破解中医本质才能汇通中西[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楼观 剑钟;开中医理论现代研究先河[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3 杨丽平;中西医结合须重视发展中医理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杜文;打破中西医壁垒是必然趋势[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河南省濮阳市路氏中医药研究所 路良宇 路慧一;中西医结合可借鉴前人思路[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6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冯静;中医教西医用中成药[N];保健时报;2007年

7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 曹东义;从“独角戏”到“二人转”[N];健康报;2007年

8 王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西医结合[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何清湖;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的思路[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可冀;中西医结合是正路[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云松;中西医结合研究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江滨;Synuclein-γ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与直肠癌中西医临床指标关系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Patricia Miller;针灸从肝胆论治偏头痛的理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李科威;中西医结合的中医策略与诊疗决策软件的设计思想[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欣;近代中西医汇通医学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张盛君;张锡纯中西汇通思想应用特点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苏碧莹;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康复量表的理论框架及条目池构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林逢春;闫也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学术经验浅探[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谢江平;中医症状的加重缓解因素及其辨证意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周长影;观舌诊病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李慧晶;局部围刺配合体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9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289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