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能”为导向的中西医结合方向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以“功能”为导向的中西医结合方向的思考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系统生物学 复杂系统论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评估
【摘要】: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在还原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系统生物学由此应运而生,中医学在此与西医学找到了交汇点,可能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契机。随着"基因组""蛋白组"等技术的深入,以"功能"为导向的系统生物学可能为中医临床疗效的客观化评估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基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No.ZYSNXD-CC-YJXYY)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青年项目)(No.2010QL009A)
【分类号】:R2-031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启动,到21世纪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基本完成,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新世纪序幕的拉开,更是人类生命科学及医药卫生领域新纪元的开端。面对如此重要的变革,历练几千年的古老中医学应当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每个中医工作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1现代医学面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永炎;;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1期
2 李青雅;苏式兵;;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年04期
3 王阶,王永炎;复杂系统理论与中医方证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09期
4 潘志强;方肇勤;;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现状及引入系统生物学技术新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1期
5 刘永琦;;系统生物学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亮;张斌;赵耀武;路皓评;李军;朱海;曹晓艳;顾维民;刘永琦;李娟;;地黄饮子类方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用药规律及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魏聪聪;朱明丹;冯利民;刘长玉;张建平;张少强;张艳冬;许艳伶;杜武勋;;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学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12年01期
3 翟华强;张冰;艾明要;黄建梅;;基于复杂系统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杜武勋;朱明丹;姜民;刘长玉;马朋;周莹;;中医证候及证候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8期
5 姚映芷;尹刚;范欣生;;中药量效关系基本规律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郭慧;;试论药物的组合应用是未来药物发展的重要方向[J];江西中医药;2013年12期
7 付文卫;张华;刘平;;计算机药理学的主要方法及其在中医方药治疗慢性肝病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年04期
8 余王琴;郑小伟;;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研究[J];中医学报;2014年05期
9 王学良;李赛美;;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米鹂;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研究张仲景医方的设想[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永霞;朱明军;;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思考[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新军;苏式兵;;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的研究方法探析[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戴慎;;方证相应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惠萍;基于多种分析技术的胰腺癌与糖尿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QUNCE ZHANG(张群策);顺势医学的诊治特点及其对中医学的启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杜文斌;基于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与药效评价模型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4 徐俊峰;缺血性中风证候组合规律及方证相应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武月萍;血瘀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陈世波;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7 孙燕;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伤寒论》方证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付强;滋补肝肾以调控NEI促进神经功能重塑的路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郭文娟;从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与其证机相关性探讨证概念内涵[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段颖哲;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虚寒证特征与证候研究流程[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香莲;晚期大肠癌中医证素特点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p53、nm23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邱爱珠;葛根芩连汤证为感染性腹泻病治的论证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吴依娜;祛痰法中方证关系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张军领;从中医理法方药的有机统一看证概念内涵[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朱金妹;原发性高血压方证对应的临床调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刘莎;千金止咳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量效关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曾瑞峰;基于反相高效液相的方法研究心衰心阳虚证患者血浆氨基酸指纹图谱[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孙欣强;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刘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特征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陈逸明;作为方法的中医学[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光亮;证候基因组学和证候蛋白质组学浅论[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6期
2 苏冬,周冬枝,贾宗良,李龙,何群英,邹鹏,于晓原;结肠癌脾虚证p53,Bcl-2和Bax的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3 吕诚;赵林华;肖诚;贾红伟;查青林;闫小萍;王建明;张英泽;杨卫彬;Youwen Zhou;李梢;吕爱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研究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07期
4 孙继佳;蒋健;严广乐;李季明;苏式兵;朱蕾蕾;高月求;;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年02期
5 刘昌孝;;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6 李瀚e,
本文编号:1334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33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