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02:33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出处:《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中西医结合 中医辨证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初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部疾病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2例经三联疗法治疗4周失败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选择30例作为对照组,继续给予三联疗法治疗4周,其余患者按中医症候分为肝气犯胃型、脾胃虚寒型、肝胃郁热型及阴虚胃燥型,采用辩证给予中药联合三联西药治疗4周,比较各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内镜疗效及临床疗效。结果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阴虚胃燥组(P0.05)。肝气犯胃组、脾胃虚寒组、肝胃郁热组及阴虚胃燥组溃疡愈合率及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初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改善临床效果,具有较好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 gastric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failed treatment. Methods 152 patients with HP positive gastric ulcer who failed for 4 weeks after triple therapy were selected. . 30 ca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ntinued to be treated with triple therapy for 4 weeks.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CM symptoms: liver qi invasion of stomach type,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 cold type, liver and stomach stagnation heat type and yin deficiency stomach dryness type. The convers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ndoscopy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for 4 weeks. Results the liver qi invaded the stomach group and the spleen stomach deficiency cold group.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liver and stomach stagnation group and yin deficiency stomach drynes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liver qi invaded the stomach group and the spleen stomach deficiency cold group.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liver and stomach stagn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yin deficiency and stomach dryness group (P 0.05), the liver qi infecting the stomach group and the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 cold group. The healing rate and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ulcer in liver and stomach stagnation group and yin deficiency gastric drynes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all the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negative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can be improved in the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infected by Helicobacter pylori who have failed in the initial treatment with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t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中医科;
【基金】:浙江省温岭市科技计划立项资助项目(2012C31110)
【分类号】:R57
【正文快照】: 幽门螺杆菌是胃部常见的寄生菌群,属于机会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病因之一,而且能够增加胃癌、胃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对胃部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幽门螺杆菌的持续存在是胃溃炎及胃炎等疾病难以治愈或治愈后很快复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州,周德端,段国勋,王瑛,梁凤凌,汪俊林,杨晓华;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5期

2 姜成,鄢春锦,刘蔚雯,张学敏;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柴可夫;;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J];甘肃中医;2002年03期

4 林江;陶红;岑敏;张建英;江波;熊东亮;臧宁;杨振发;;纯西药与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致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鸣;金晓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2年07期

6 孙晓光;彭越;;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运用麦门冬汤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年01期

7 赵成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08期

8 叶敏瑞;《脾胃论》“扶阳助土”用药特点[J];四川中医;1997年12期

9 路聪馨;王日权;雷海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8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尹旭花;;运用加味左金丸治疗胃溃疡60例[J];世界中医药;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立新;自拟中药方配合西药治疗顽固性消化性溃疡6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2 谢元元;曹静;查安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1期

3 王霞丽,李安源;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徐晓峰,赵越,蔡慎初;乐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汪红兵,周晶,张声生,李乾构;健脾清化汤体外对Hp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2002年03期

6 杨国红;清幽丸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1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1998年06期

7 梁恒粉;;柴枳半夏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申小惠;崔闽鲁;;中西医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08年04期

9 魏辉,余志坚;中医药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近况[J];解放军广州医高专学报;1996年02期

10 姜成,鄢春锦,刘芬;中药对幽门螺杆菌形态和药敏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文范;;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防治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实践[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邢晓梅;王明利;;疏肝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唐纯志;劳绍贤;;胃炎消治疗胃癌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研究[A];'99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周秀彦;郭文栋;王琦;;中药胃幽净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炜宁;;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不同机制的研究现状述评[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春霞;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本质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2 唐志鹏;健中愈疡片改善胃溃疡愈合质量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3 常东;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及胃炎消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刘建平;胃喜康提高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及抗复发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5 通沙万;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胃粘膜修复作用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梁光宇;赵冠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阮氏秋河;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周天羽;消痈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杜雅薇;疏肝解郁法对肝郁证模型大鼠的生物学基础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胥波;益气清热护膜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华佗;肝胃百合汤治疗DU肝胃郁热证患者及对NO和ET影响的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伟;胃康舒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宁淑博;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增生性胃息肉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菁;中西医结合择时给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陈佳丽;赵冠英教授诊治胃脘痛、胃痞患者临床资料的横断面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茜;小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大鼠MDA、SOD及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7 周昕;黄连吴茱萸配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寸鹏飞;大黄黄连泻心汤泡服治疗口周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杜春;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调查[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潘虹;中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体外耐药反应实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州,周德端,段国勋,王瑛,梁凤凌,汪俊林,杨晓华;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5期

2 于文涛,徐华洲,李国明,王亚利;胃康胶囊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药;2001年02期

3 武志娟,黄业芳;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近况[J];河北中医;2004年05期

4 王学红;汪春莲;卢放根;孟钰;刘小伟;;乳酸杆菌CL22菌株治疗Balb/c小鼠Hp感染性胃炎模型的有效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5 赵崇信;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2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陈佳;赵国平;;小建中汤方证辨析[J];江苏中医药;2009年11期

7 柴可夫,吴滇,俞公煌,方平楚,尹秀;清热益胃口服液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8 董明国;清开灵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30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9 谢国艳;高志生;胡嘉波;周建华;蔡志昌;黄敏;;耐甲硝唑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检测与rdxA基因突变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10年03期

10 宋金福,,马玉芝,王美荣,唐明忠;用简便MIC纠正磺胺药在扩散法药敏中的假耐药现象[J];临床检验杂志;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毛水龙;毛卫鸽;李航;;和胃降逆胶囊治疗慢性胃炎及抗Hp感染临床疗效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萍,胡玉蕾,张凌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01期

2 陈美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52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36期

3 高政,胡君杰;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所致胃溃疡50例──附西药治疗对照35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8年08期

4 高希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3期

5 陈福连;;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07期

6 常修河,刘京合,彭全喜;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0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15期

7 孙智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J];四川中医;2008年06期

8 孔令福,孔庆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6例[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年09期

9 梁骞,梁实;中西医结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医学与哲学;1994年02期

10 翁伟强;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最佳结合点──366例临床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自尹;;中西医结合肾本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赵春惠;李秀惠;张可;金荣华;勾春燕;胡中杰;叶军;扬宇;郭新会;梁连春;胡建华;李雪梅;武聚山;;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77例临床疗效观察[A];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交流专辑[C];2003年

3 李学增;;系统性硬化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介绍[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朱未来;;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方法[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世峰;;从心论中西医融合[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具堂;;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李世华;;中西医结合研究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领域[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李忠;李孟常;;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86例小结[A];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9 裘顺安;江荣根;周铁;;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液化异常60例[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男科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男科疾病中西医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前列腺疾病专辑)[C];2006年

10 徐国梅;;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体会[A];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会议资料[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德华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防控甲感[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王君平 巨锋;中西医结合还是“两张皮”[N];人民日报;2011年

3 赵 雯;中西医结合引发临床治疗新观念[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蒋锐;理论加实践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N];科技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潘红梅;中西医结合如何提高疗效[N];南京日报;2008年

6 廖志林;中西医结合降伏急性胰腺炎[N];健康报;2005年

7 记者 赵永新;中西医结合开创医学新模式[N];人民日报;2000年

8 丁 丁;中西医结合界研讨李恩学术思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顾泳;中西医结合≠“中药+西药”[N];解放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靳晓燕 赵达 采写;中西医结合不能简单化[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科威;中西医结合的中医策略与诊疗决策软件的设计思想[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2 王振瑞;中国中西医结合史论[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3 郭茂田;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刘敬军;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王冬燕;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杜侃;中西医结合的信息学途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戴鹤玲;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诊疗规范化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8 刘建仁;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缺血作用机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高锦;金属微量元素铜和铁在中西医结合调控实验性肿瘤中的应用及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10 王震宇;三阶段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方案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2 彭凌艳;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突聋30例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3 朱勤贤;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D];苏州大学;2008年

4 陈薇;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动态与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钱东;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6 孙向宇;中西医结合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余瑜;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阮洪江;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吴家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10 王震宇;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急性肠梗阻方案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39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439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e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