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患者血清中hs-CRP、TNF-α和IL-18水平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鹿瓜多肽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IL)- 出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8的影响。方法 98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9例,单纯应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的差别及血清hs-CRP、TNF-α和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和IL-18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老年患者,效果明显,且能有效降低hs-CRP、TNF-α和IL-18表达,有效调节内环境,临床治疗中可积极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the serum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hs-CRP). Methods 98 elderly patients with R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49) and treatment group (n = 49). In the control group, 49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lone. The difference of curative effect and serum hs-CRP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erum hs-CR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TNF- 伪 and IL-18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A,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hs-CRP. TNF- 伪 and IL-18 expression,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clinical treatment can be used actively.
【作者单位】: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
【分类号】:R593.22
【正文快照】: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的过程。以关节对称性疼痛为典型表现,目前其发展机制不清楚。近年人们关注患者血清相关蛋白的表达特征。常规的治疗对症状改善关注较多,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人们关注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在RA中的作用〔1〕,有观点认为患者血清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心灵;尤崇革;王丽萍;马克君;周雅丽;施鑫鹤;李菲菲;郜莉娜;;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和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齐海宇;段婷;陈乐天;宋淑菊;袁秀亭;江德祯;;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3期
3 李强;黄宪章;丁海明;庄俊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4 彭玉莲;任燕歌;庄俊华;丁海明;潘婉仪;邓兆智;何弈婷;;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与白细胞介素6、18血清水平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进昌;邓家秀;刘林盛;;鹿瓜多肽与中医推拿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6期
2 关枫;刘杰;陈新;李薇;;中药治疗RA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3 荆炳霞;朱静;张晓懿;;RA患者血清TGF-β_1、MMP-3、IL-18和CRP测定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年02期
4 陈硕敏;叶建勋;杜松柏;;中药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52例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5 吴志强;杨福霞;穆桂萍;张少芸;马晓明;贝剑宏;蔡南哨;;脊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2年01期
6 张含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IL-15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璐莎;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李晟华;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辩证分型关系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珈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健;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李环;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6 陈美华;痹痛消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机理及毒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吴志强;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康惠;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钟玲;腕关节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中医证型中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赵玲;黄连解毒汤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广宇,郭嘉隆,毕黎琦;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2 李忆农,施桂英;白细胞介素-18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年02期
3 赵广跃,朱庆生,吕宏升;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08期
4 赵正旭;郝毅;茹选良;;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6期
5 李如意;;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忆农;施桂英;;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2年01期
7 罗试计;;乌头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年11期
8 宁为民,胡祖光,洪介民,高敏,李典鸿,李庚华,李毓,钮心怡,李桂明,邱河,何世东,何瑞洪,陈硕敏,郑志文;类风湿性关节炎(RA)湿热阻络证与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关系的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9年02期
9 张芳,张之澧,沈杰,倪立青;乌梢蛇水解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陈丽华,杨晓凌,倪立青,张湛明;6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分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丹;周彬;;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业;2010年13期
2 范仙贵;钟根明;黄学强;;鹿瓜多肽注射液佐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36期
3 张军辉;温振宇;;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12期
4 郭生玉;林连捷;楚华;杨川;宫丹丹;田佳;付海香;;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08年08期
5 马锐;李文英;张伟;王丽丽;;鹿瓜多肽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华北国防医药;2010年05期
6 莫建勋;叶烨;莫春荣;杨灵红;林建慧;;综合疗法治疗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132例[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年05期
7 李海丽;松梅乐[J];中国新药杂志;2003年09期
8 黄菊红;程跃红;周元安;;松梅乐药理及临床研究综述[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年04期
9 刘铖;蒋俊杰;沈炳香;;鹿瓜多肽注射液静脉滴注出现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年01期
10 牟艳青;金瑞红;马爱芳;;鹿瓜多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芬;;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评价[A];玉溪市第十三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春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调查分析[A];第12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戴金华;马建波;廖于峰;余秋云;陈建伟;;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指标研究进展[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和鸣;;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与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满意;;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症状的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玲;李莉霞;;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7 杨梅;袁丽;付秋蓉;;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谢燕;叶志中;尹志华;;不同剂量依那昔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勇;薛妍;何新豪;陈晗;林星;;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例观察[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胜男;陈君敏;;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卫生部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马喻;类风湿关节炎锻炼讲方法[N];健康时报;2003年
2 李主任;恶性类风湿关节炎是怎么回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3年
3 ;类风湿关节炎为何会晨僵[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3年
4 上海岳阳医院风湿免疫科 薛鸾 主任医师;类风湿关节炎的日常护理[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韩璐 吴刚;近八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诊“进错门”[N];健康报;2010年
6 通讯员 张国清;“珍贵基因”造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杨锐;类风湿关节炎其实不难治[N];健康时报;2004年
8 俞忠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能治好吗?[N];健康时报;2004年
9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N];人民日报;2000年
10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邓艳琳;生物制剂“狙击”类风湿关节炎[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莉萍;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邝丽仪;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戴政文;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干预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付敏;解脲脲原体感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静;TNF-α对类风湿关节炎P-糖蛋白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闫杰;穿心莲内酯诱导人类风湿关节炎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温鸿雁;1,25-二羟维生素D_3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韩尽斌;养阴清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何羿婷;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焦娟;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评价及远期随访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B7-H3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与病情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林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黄鹤卿;IL-33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韩瑞;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梁树芬;血清COMP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软骨损伤价值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广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的检测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高泽涵;血清瘦素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能量代谢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史恒星;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昌莲;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对类风湿关节炎短期治疗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敏;IL-23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4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44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