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骨髓增生不良为特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02-16 23:36

  本文关键词: 骨髓增生不良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西医结合治疗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中药治疗骨髓增生不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疗效。方法19例确诊为SLE骨髓增生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组(10例)先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后续行激素、环磷酰胺(CTX)治疗,整个疗程中配合中药狼疮方治疗;对照组(9例)使用激素及CTX。观察两组患者骨髓增生不良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恢复情况及补体C3、24h尿蛋白定量、狼疮活动指数(LAI)的改善情况;随访1年。结果中西医组治疗1个月后骨髓增生不良即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组补体C3明显升高(P0·01),24h尿蛋白定量、LAI明显下降(P0·05),其中补体C3及24h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随访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因感染退出观察,有4例发生满月脸、痤疮,中西医组无1例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SLE患者的骨髓增生不良和临床症状,控制狼疮活动,明显降低治疗副反应,较单纯激素联合CTX治疗有更大的优越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mmunoglobulin, hormone and immunosuppressa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myelodysplasia. Methods 19 patients with SLE myelodyspla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10) were treated with gamma globulin shock followed by hormone, cyclophosphamide (CTX), the whole course of treatment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lupus prescription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n = 9) were treated with hormone and CTX. The recovery of myelodysplasia and peripheral white blood leukocyte (WBCc) and the improvement of 24 hours urine protein and lupus activity index (Laii)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1 month of treatment, bone marrow dysplasia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P 0.01).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complement C3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 of P0.0124 h urinary protein in the grou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WM group), and the level of urinary protei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level of urinary protei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levels of complement C3 and 24h urinary 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follow-up, 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drew because of infection. There were 4 cases of full moon face, acne, and none of them in the grou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lfunction of bone marrow hyperplasia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SLE patients, control the activity of lupus, and obviously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simple hormone combined with CTX therapy has more advantages.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
【分类号】:R593.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晓立,龙晓英;白花蛇舌草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中药材;1996年03期

2 李兴福,潘正论,丁峰,董明,王应呋,董君武;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形态学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靖,符乃阳,李玉梅,彭文烈,徐安龙;甘草提取物体外选择性诱导几种人肿瘤细胞凋亡[J];癌症;2001年08期

2 徐大基,杨霓芝,雷娓娓;尿毒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J];福建中医药;1999年06期

3 徐大基;慢性肾功能衰竭恶化机理及中医药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1998年06期

4 李兴福,hotmail.com;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液系统改变及处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年03期

5 臧银善,鲍春德,张巍,顾越英,陈顺乐;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症近远期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2期

6 卢玲,梁冰;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01年06期

7 冯彤,李崇高,于新;白花蛇舌草保健饮料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1期

8 乔保平,张亚伟,李道明,唐孝达;丹参对大鼠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王崇,朱芸,徐世荣;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学观察[J];吉林医学;2004年02期

10 戴芹,王怡;中医对肾纤维化的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艾铁民;;基因组学为中医药现代化奠基[A];2001’全国药用植物与中药院士论坛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殷敏;金亚明;;肾纤维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进军;狗舌草提取物对L1210细胞的作用及其毒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2 孙金芳;活血祛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罗毅文;复方西红花膏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分子机理及临床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4 杨彦;肾康注射液对培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刘育军;肾络宁对实验性IgA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6 王小琴;肾安提取液阻缓肾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7 李国霞;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相关因素及疏利少阳法之肾疏宁作用机理的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8 何玉华;肾康注射液对白蛋白诱导活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蒋建伟;半乳糖受体介导c-myc反义核酸对肝癌细胞的靶向增效作用[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张秋林;尿毒清胶囊抗肾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蓟;丹参卡波姆凝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李红;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衰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余鹏程;中药综合措施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朱晓雷;保肾片对大鼠成纤维细胞和人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腰向颖;补肾生精汤对房劳小鼠生精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侯海晶;中医综合措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董秀丽;降氮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宋书仪;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中医药研究进展及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王清;益肾化浊注射液影响CRF大鼠残余肾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王月华;肾络通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病理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崔文英,李顺成;中医药治疗免疫性疾病及其实验研究现状(一)[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79年03期

2 吴应玉;林毅宏;;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小儿急性扁桃体炎61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1991年05期

3 秦凤华,谢蜀生,张文仁,龙振洲,刘福君;白花蛇舌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J];现代免疫学;199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tahl N I ,段辉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热[J];重庆医学;1980年06期

2 焦敬荣;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症[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0年01期

3 焦敬荣;表现脂肪组织炎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0年01期

4 徐世正;测定抗双链DNA抗体的新方法──马疫锥虫血片免疫荧光法(简讯)[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5 李在连,孙朋章;转移因子临床应用445例总结[J];山东医药;1980年05期

6 郭子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和诊断[J];山东医药;1980年10期

7 宋芳吉,陈洪铎,刘子勇,徐沈玉,关世春;抗核抗体检查1000例结果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8 董长治 ,沈元津;左旋咪唑与机体免疫及其临床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9 朱伯卿,董大泉,李西琳,查娟娟,戴瑞鸿;2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J];新医学;1980年07期

10 朱一元,孙云仙,张聿钊;系统性红斑狼疮73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宝钧;王燕妮;王永信;;综合强化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黄书屏;金永才;王新建;;沐浴养生功[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田英;;30例狼疮脑病的护理[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江必明;王静;;气溶胶生物电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治疗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王璐;;低蛋白麦淀粉饮食配合治疗SLE合并肾衰[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6 董怡;;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急症处理[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7 游慧萍;马旭东;;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急诊34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8 陈慎仁;林学群;;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统计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9 刘延香;;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33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10 陈楠;关峥嵘;江永娣;傅秀兰;王素娥;朱萍;储谦;郝翠兰;董德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抢救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立新 张丹 陈广钦;深圳,“特需医疗”走近百姓[N];健康报;2000年

2 ;新产品代表了新的创新[N];金融时报;2000年

3 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罗伟文;我市推出关爱女性疾病保险[N];深圳商报;2000年

4 ;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根治吗?[N];工人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黄每裕;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是可以康复的[N];健康报;2001年

6 徐倩;脱发原因知多少[N];民族医药报;2001年

7 甘梅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N];山东科技报;2001年

8 副主任医师 滕小春;小心激素后肺结核的发生[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9 邓洁;历代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邓洁;历代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俊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2 刘喜德;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查旭山;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HLA-DQ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李萍;结合珠蛋白在正常及病损皮肤中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李久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 mRNA表达及神经肽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赖鑫;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和梅毒患者血清中抗磷脂抗体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丁炜;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性SLE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郝进;核小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表位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9 吴瑾;SA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及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艳秋;狼疮性肾炎易感基因的定位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永;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TCR/CD3复合物介导的信号传导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孙乐栋;系统性红斑狼疮内脏损害的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3 王建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趋化因子MCAF和RANTES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1年

4 汪国生;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异常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5 傅庭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LCs以及尿沉渣TECs和WBCs中MCP-1mRNA的表达[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6 于佐文;清解补养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沈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2年

8 李慧;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9 初开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10 吴炜戎;系统性红斑狼疮两种治疗方案的敏感性指标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16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516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