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3例
本文选题:慢性疲劳综合征 切入点:中西医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疗程。方法:将5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自拟柴胡益中汤和西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西药治疗,经3个月疗程治疗,随访3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93.4%,对照组总有效率占86.9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显著。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treatment. Methods: 53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0 cases, us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hai Hu Yizhong Decoction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23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ccounted for 93.4%, accounting for 86.95% of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b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R749.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理书,陆安康;黄芪注射液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观察[J];上海医药;1999年02期
2 王天芳,张翠珍,季绍良,刘雁峰,焦扬,张冰,王琳,郑君芳,姚俊清;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特征及中药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承红;柯淑红;马威;曹萍;;降糖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2 张永华,欧晓燃,彭玉华,徐世军,尹靖先;蚁附蠲痹颗粒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陈洁;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4年06期
4 伍庆华;王建红;刘海云;马娜;王敏璋;朱东海;;肾阳虚大鼠垂体-甲状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相关性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7年03期
5 王天芳,王庆国,薛晓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焦扬;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王继红;柴铁劬;林国华;;运用灵龟八法推拿调治慢性疲劳综合征躯体症状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7年11期
7 李文华,欧阳兵;中医药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近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李文杰,曹力;黄芪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2年01期
9 赵殿法;段化端;赵己未;;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6年02期
10 刘慧琦;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赖小平;叶木荣;陈建南;侯少贞;李耿;;狭基线纹香茶菜的保肝药效研究及活性成分鉴定[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秦彩玲;刘婷;李东成;张毅;武桂兰;张淑运;李先端;李春;黄璐琦;;采用生物活性法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初探——半夏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曾晓会;崔景朝;周瑞玲;陈玉兴;;复方降脂素抗高血脂症的实验研究[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嵇波;逍遥散证理论研究及临床宏观、微观指标的实验论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因素、证候规律及疲劳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韩涛;重肌灵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孟宏;电针对慢性应激疲劳证候模型大鼠神经免疫网络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王静;重肌灵片抗重症肌无力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薛晓琳;“疲劳”症状的规范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郑承红;降糖通脉方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8 王秀兰;五味风湿胶囊新药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吕立国;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D2期骨转移患者生存质量及PSA、骨转移灶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庞杰;参莲消ve汤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蓉;慢性疲劳综合征流行病学及症状、证候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薛晓琳;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证特征、演变及预后转归规律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马彦红;电针对肾虚型复合应激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曾庆亮;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分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厉英光;辛萸贴片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迟莉;白术黄芪方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及其对鸟氨酸脱羧酶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王海萍;“神阙”透穴给药对慢性疲劳大鼠免疫功能和行为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杨莉娟;调脂保肝胶囊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曹春然;益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张莹;注射用洋参麦冬粉针心血管药效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天芳,张翠珍,王琳,刘雁峰,郑君芳;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病理机制及其研究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刘星X&,喻正坤;黄芪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在福州举行[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2 杨肇亨,汪瑜,沈治世,郑安瑜;氢溴酸苦甘草碱治疗86例喘息性慢支炎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3 乔庆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附一例报告)[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李同生,朱通伯,饶振玉,杨家玉,王德就,夏发成,罗怀灿;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5 史秀珠;蒲辅周医案一则[J];北京医学;1980年01期
6 蓝玉光,盛承先,刘士林;肠梗阻1102例临床总结[J];北京医学;1980年02期
7 屠德华;晚期肺癌病人的中西医结合不住院治疗[J];北京医学;1980年03期
8 李志明,冯玉文,叶成鹄,南秀荣,刘玉萍,吴宝林;中西医结合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0例总结[J];北京医学;1980年04期
9 林明德,郭正华;牛痘苗引起肾病综合征一例[J];山东医药;1980年01期
10 李国辰;镇肝熄风汤青蒿易茵陈之我见[J];山东医药;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大金;李超荆;;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学研究进展[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陈可冀;林求诚;;世纪之交的中西医结合科学[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史欣欣;蒋智敏;王万选;;浅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按摩治疗[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张文康;;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在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的讲话[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5 陈可冀;;中国中西医结合四十年[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6 陈士奎;张奇;金二澄;;中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7 李景德;;新血瘀证论[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8 徐广文;;中西医结合用气学说研究肝生理功能[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9 林求诚;;诊断学上的中西医结合展望[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10 山本广史;;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看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中医药治疗再障有优势[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赵国雄;李鼎铭促进中西医结合[N];广东科技报;2000年
3 月光;慢性疲劳综合征[N];广东科技报;2000年
4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 危北海;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有优势[N];健康报;2000年
5 记者 邢远翔;应重视防复吸药物研究[N];健康报;2000年
6 记者 阎红;中西医结合诞生“大肠药疗”[N];健康报;2000年
7 记者 李水根 通讯员 胡国光;中西医结合治重症胰腺炎显优势[N];健康报;2000年
8 记者 马定科;中西医结合治皮肌炎有优势[N];健康报;2000年
9 陈士奎 (作者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评《中医科学必须彻底告别“余云岫现象”》[N];科学时报;2000年
10 记者 赵永新;中西医结合开创医学新模式[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书兰;先天感染华南鸭乙肝模型的建立并验证肝经引经药对3TC抗乙肝病毒疗效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因素、证候规律及疲劳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王振瑞;中国中西医结合史论[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4 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孟宏;电针对慢性应激疲劳证候模型大鼠神经免疫网络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肖华;猫持续性植物状态模型制作及其相关基础与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杨继兵;肺压平复方治疗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崔永安;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砒霜制剂抗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桑希生;天麻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郭茂田;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君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Ⅱ期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分析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2 瘳玲;中西药合用治疗更年期妇女情感障碍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高林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之体会[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马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5 孙玉凤;益肝煎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孙建光;抗脂肪肝1号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李宝重;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处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常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9 孟宪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朴胜华;乌芪糖末胶囊弥可保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58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55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