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4例临床观察
本文选题:强直性脊柱炎 切入点:中西医结合疗法 出处:《新中医》2009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痹症1号与西药联合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4例采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柳氮磺吡啶片、甲氨喋呤片治疗;治疗组9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痹症1号治疗。2组均治疗3月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腰背痛指数、晨僵时间、外周关节肿痛数、胸廓活动度、枕壁试验、Schober试验、强脊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强脊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外周关节肿痛数、BASDAI、BASFI、ERS、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制剂痹症1号与西药联合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较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No. 1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18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 = 94) were treated with nimesulide dispersible tablet and Salazapyridine table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hotrexate tablet, the treatment group (94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rthralgia syndrome 1 (group 2)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March. Results the index of low back pain, the time of morning stiffness,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joint swelling and p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oracic activity, occipital wall test and Schober test, strong ridg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ASDAI), strong ridge function index (ESR) and ESR C-reactive protein (CR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joint swelling and pain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thralgia 1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五医院中医风湿科;
【分类号】:R59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许杰洲;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动性、功能状况及预后的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年04期
2 孔令梅;;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3 崔锐,周金云;乳香化学和药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06期
4 罗烈,杨健,宋金春,罗顺德;苯甲酰青藤碱的镇痛抗炎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长林;“顽燥”辨治[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2 郭兵,陶中原;成人斯蒂尔病的观察和护理[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3期
3 金兴农;许增宝;;自拟祛痹汤配合蛇毒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4 程新建,钱龙,李向培;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刘琳,许玲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肺部损害[J];安徽医药;2004年06期
6 潘文友,刘焱;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强直性脊柱炎18例观察[J];安徽医药;2005年02期
7 刘爽,徐建华,王芬;结节性血管炎25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5年10期
8 单曙光;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钱龙;;多发性大动脉炎12例误诊分析[J];安徽医药;2006年01期
9 沈卫华;潘伟忠;张聪武;;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6例误诊分析[J];安徽医药;2007年01期
10 吴宝明;李俊;;黄芪多糖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利;陈春明;李胜利;;华佗夹脊辅以督脉敷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2 谷雪;李雪松;王景富;;甲氨蝶呤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比较[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维;;痹祺胶囊对RA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林昌松;陈纪藩;刘清平;关彤;陈光星;刘丽娟;廖康汉;;通痹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6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宫怡;杨建军;张宁;吴光玉;胡庆和;;家族性幼年AS的临床及基因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胜富;张刚;李伟萍;;AS放射学特点与发病性别年龄和HLA-B27的关系[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仇湘中;张信成;易振宇;李志强;郭绍勇;匡建军;邹震;姚力;曹雷;;正清风痛宁针片联合应用治疗AS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维超;彭江云;;吴氏蠲痹饮联合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范伏元;;正清风痛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28例临床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林志翔;戴禄寿;戴益琛;李天德;郑良成;;正清风痛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价值[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昆金;痹痛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余克强;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影响和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3 樊超;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在白塞病免疫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丁月云;王不留行、黄芪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增殖与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邓长财;痹清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滑膜细胞的干预作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马骁;强直性脊柱炎2218例临床资料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赵庆利;蔡瑞康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瘢痕疙瘩辨体—辨病—辨证分析与中药外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何国雄;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annexin 1、aldolase A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6年
9 周刚;外界环境与不同方药对CIA大鼠证候及T细胞亚型漂移影响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茹晋丽;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对大鼠毒副作用和细胞周期、DNA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又启;白藜芦醇的提纯工艺与风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邹艳;黄芪及其复合剂抗血吸虫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吴涛;痛风速效灵对模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郑立辉;风湿康联合甲氨喋呤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田鹏英;电针结合中药洗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前列腺素E2的影响[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6 徐欣;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7 邵鹏;加减四妙散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对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8 吕娅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瘀证目征与血栓前状态关系探讨[D];南昌大学;2009年
9 薛新丽;加味乌梅丸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徐若溪;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片的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昕,齐振华;乳香提取物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郝钰,邱全瑛,吴s,
本文编号:1580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58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