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08 14:18

  本文选题:脑卒中 切入点:抑郁症 出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1期


【摘要】:正脑卒中后抑郁(Pl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有人报道其发生率为脑卒中患者的46.0%,与病灶位置、社会支持质量、家庭关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病前人格特征有关〔1〕。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从药物、针刺、心理康复等多个角度进行干预,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PSD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Abstract]:Plst-stroke depression (PSD) is one of the common sequelae of stroke.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incidence rate was 46.0% of the stroke patients,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the lesion, the quality of social support, family relationship,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nd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before illness.In clinic, the method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often used to intervene from the aspects of medicine, acupuncture,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PSD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作者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分类号】:R743.3;R7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益居,杨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108例[J];福建中医药;2005年02期

2 朱瑞雪;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84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4年05期

3 于文亚;赵立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60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高晓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年07期

5 赵捷;;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72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8年03期

6 高新立;;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50例[J];河南中医;2007年08期

7 张洪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98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4期

8 苏占清,朱运斋,康冰,翟毅,黄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9 李惠勉,朱永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9期

10 张东清,曾伟杰,叶蔚云;氟西汀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真,毛庆秋;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韩建华;宿红英;;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年07期

3 崔中正;俞征宙;;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2009年03期

4 聂瑞竹;;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药治疗近况[J];光明中医;2009年03期

5 李朝军;樊蔚虹;;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概述[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年01期

6 唐旭洪;吴志敏;;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概述[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晓玲;翟金盛;赵迎峰;王颖;;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2年01期

8 张金钊;;活血解郁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44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2年03期

9 孙培养;储浩然;;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6期

10 张莹;库洪安;詹燕;周翠銮;;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慧东;娄玉红;杨国萍;蒋玉凤;;临床药师向临床提供基于系统分析的循证药学证据一例——逍遥散方剂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Meta分析[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斌;补肾调气法对脑出血后抑郁单胺递质及神经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蔡华;畅郁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小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聂容荣;针灸调肝固本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瑾宇;复方中药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刘艳荣;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量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岳丽丽;健脑解郁颗粒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崔美娜;通督调神法电针对中风后抑郁障碍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辛丽华;应用健脑安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谌凌燕;耳压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吕娜;加味四逆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症观察的疗效[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蔡汉潮;益智灵为主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谭支文;醒神开郁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10 赵彬;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艺,王宝玉;自拟醒脑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4年05期

2 陈力宇,全洪波,王东生,谢瑞满;百忧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0期

3 陈康宁,程思远,史树贵;百忧解对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4 杨朝辉;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和治疗[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3年01期

5 蔡金华;再生结节、发育不良结节与小肝细胞癌:病理及影像学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年04期

6 吕永良,吴爱勤;老年抑郁症的诊疗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年04期

7 俞子彬;李淑芬;王芳芳;;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董子强;温阳奋志振颓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0例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04年07期

9 吕征;王育虎;丁红伟;;中医药治疗郁证临床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6年10期

10 张其相;畅慧君;;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莉萍;;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多层次护理干预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14期

2 姚斌,尹岭,吴东宇,陈彤,陈雪丽;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调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9期

3 王崇强;;脑卒中后的抑郁状况分析[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年11期

4 姜霖;;抑郁与脑卒中病灶关系60例分析[J];中外医疗;2008年11期

5 王宗元;;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19期

6 周华;;脑卒中后抑郁的阶段性护理干预[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7 李保英;徐青云;段云;孙立强;;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8 康宏;于静;张玉涛;付丽坤;李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脑电图比较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年05期

9 李晓岚;;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7年05期

10 王振发;;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淑珍;;心理护理干预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方军;;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王清彦;刘甲杰;;脑卒中后伴发抑郁症108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汪海燕;;抑郁症学生的辅导策略[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吕粟;任雯婷;姚丽;龚启勇;;难治与非难治抑郁症神经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韩颖琳;姚志剑;江海腾;卢青;罗国平;;抑郁症患者识别负性表情时杏仁核脑磁源性信号频率变化[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彦;;健康教育在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周盛年;;微量元素与抑郁症[A];首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丁瑛;;浅谈中医理论认识及治疗抑郁症[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周子璇;任燕;杨红;刘霞;孟婧;梁毅平;;首发抑郁症患者神经心理认知功能的特点[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抑郁症病因多[N];保健时报;2005年

2 小翔;抑郁症 只因认知偏了路[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3 附二医心理科 戴王磊;漫谈抑郁症[N];温州日报;2005年

4 山东省安康医院 孙秀娟邋刘宜东;微笑抑郁症困扰职场人[N];健康报;2007年

5 徐世坤;抑郁症, 不可等闲视之[N];中国水利报;2000年

6 王飞;你的情绪“感冒”了吗[N];大连日报;2005年

7 陈福新;胃出血背后的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王淑军;警惕抑郁症“杀手”[N];人民日报;2003年

9 蒲昭和;经常“户外散步”能治疗抑郁症[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告别抑郁 走向快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甜;抑郁症相关蛋白树突细胞核蛋白-1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邹赢锌;核黄素激酶对脑卒中发生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郑兴东;CRH、ACTH、NPY和GAL在抑郁症发病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钱春荣;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蔡华;畅郁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小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鱼浚镛;抑郁症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黄晓琦;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姗姗;人体下丘脑室旁核多基因平衡紊乱与抑郁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郭琴;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红娟;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身状况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叶青;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桂雅星;脑微出血与脑卒中的联系[D];浙江大学;2005年

4 马丽珍;抑郁症去甲肾上腺素信号转导通路及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5 解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轩;磷脂酶A2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冯辉;“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8 李凤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旭;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10 陆蓉蓉;脑卒中患者静态平衡与脑电特征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21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721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