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并分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

发布时间:2018-04-10 03:08

  本文选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切入点:中西医结合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分成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分型辨证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三型,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犯,分别给予生脉散加减、膈下逐瘀汤加减、真武汤加减。观察治疗前后心悸、胸闷、气短、浮肿等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出射血分数(EF)、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Methods: 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Qi and Yin deficiency,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Yang deficiency and Water offense, respectively to add or subtract Shengmai Sa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under the diaphragm, and to reduce Zhenwu decoction.The changes of palpitation, chest tight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edema and 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left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TT) and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LVPWTT) during diastolic period were observed and the ejection fraction (EFN)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A) were calculat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6.7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satisfactory.
【作者单位】: 河北省清河第二医院内科;
【分类号】:R54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民,莫宏波,陈利国,曹勇;活血益气复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2 杨晓群,张维明,谈艳,张凯宁;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11期

3 陈威,沈洪,刘刚;生脉注射液对心衰犬心脏功能影响作用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2期

4 王钰霞,陈魁敏,郝伟,王玮;真武汤对阳虚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燕梅,闫德春;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J];北京中医;2004年06期

2 莫可元;石延书;莫志江;;复方参仲口服液对阳虚证小鼠的影响[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蒙定水,孙素红,甘照儒,黄美杏;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兔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应用时机的研究(续)[J];广西中医药;2005年05期

4 孙素红,蒙定水;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兔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5年04期

5 毛静远,王恒和,王强,张其梅,常延平,吴慧轩,郑颖,张宇;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3年06期

6 董德保,张荣华;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5年04期

7 毛静远;魏广力;王恒和;赵志强;王强;张运;李红;常延平;吴慧轩;张其梅;虞东玲;郑颖;张宇;;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肾排泄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卢文丽,方肇勤;阳虚证动物模型诊断指标与评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9 张成山,王惠中;益气活血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衰65例[J];陕西中医;2005年04期

10 朱晓峰,董德保;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7例[J];陕西中医;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云志;;温阳益气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诊断现代研究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华升;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梅武轩;脾主运化水液与胃粘膜水通道蛋白3、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温泽淮;中药临床试验重复测量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何怀阳;“固本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李英华;生脉饮中5-HMF来源机制及炮制对五味子中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慧;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即刻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王恒和;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地戈辛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3 鱼龙浩;参麦合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4 赵志强;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地戈辛肾排泄影响的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5 易梦秋;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中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燕迅之;益气通络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衰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吴佩泽;真武汤对IgA肾病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斐,丛培玲,伊长华,石娴静,刘洁,颜景欣;生脉散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2 陈顺志,康辉,阮启志;过氧化脂质测定技术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1989年02期

3 王朝晖,张金枝,涂源淑,张银环;生脉注射液对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4年03期

4 胡元会,曹雪滨,车维新,陆文云,曹贵民,王朝宏;心复康口服液对阿霉素心衰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心肌Ca-ATPase定位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范礼理,孙丽红,孙卓前,黄世军;羟苯氨酮对戊巴比妥钠致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J];药学学报;1999年02期

6 李方,钟兴美;真武汤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年03期

7 王好问,占锋,金舒;生脉注射液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年11期

8 夏中元,郑利民,熊桂先;生脉、参附注射液对家兔休克复苏时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9年06期

9 许均黎,林文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2期

10 许沛虎,赵敬华,李世旭;中医药研究中有关自由基研究近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在福州举行[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2 杨肇亨,汪瑜,沈治世,郑安瑜;氢溴酸苦甘草碱治疗86例喘息性慢支炎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3 乔庆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附一例报告)[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李兴仁,叶红军;血管扩张剂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40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2期

5 李同生,朱通伯,饶振玉,杨家玉,王德就,夏发成,罗怀灿;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6 史秀珠;蒲辅周医案一则[J];北京医学;1980年01期

7 蓝玉光,盛承先,刘士林;肠梗阻1102例临床总结[J];北京医学;1980年02期

8 屠德华;晚期肺癌病人的中西医结合不住院治疗[J];北京医学;1980年03期

9 李志明,冯玉文,叶成鹄,南秀荣,刘玉萍,吴宝林;中西医结合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0例总结[J];北京医学;1980年04期

10 林明德,郭正华;牛痘苗引起肾病综合征一例[J];山东医药;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大金;李超荆;;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学研究进展[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陈可冀;林求诚;;世纪之交的中西医结合科学[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文康;;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在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的讲话[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4 陈可冀;;中国中西医结合四十年[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5 陈士奎;张奇;金二澄;;中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6 李景德;;新血瘀证论[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7 徐广文;;中西医结合用气学说研究肝生理功能[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8 林求诚;;诊断学上的中西医结合展望[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9 山本广史;;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看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10 龙德时;龙江;;中西医结合治疗Ⅲ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8例[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中医药治疗再障有优势[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赵国雄;李鼎铭促进中西医结合[N];广东科技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平萍 本报通讯员 高思敏 时仲省 刘春阳;小儿充血性心衰原因探明[N];河南日报;2000年

4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 危北海;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有优势[N];健康报;2000年

5 高思敏 时仲省 刘春阳;小儿充血性必衰病因有新解[N];健康报;2000年

6 记者 邢远翔;应重视防复吸药物研究[N];健康报;2000年

7 记者 阎红;中西医结合诞生“大肠药疗”[N];健康报;2000年

8 记者 李水根 通讯员 胡国光;中西医结合治重症胰腺炎显优势[N];健康报;2000年

9 记者 马定科;中西医结合治皮肌炎有优势[N];健康报;2000年

10 陈士奎 (作者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评《中医科学必须彻底告别“余云岫现象”》[N];科学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书兰;先天感染华南鸭乙肝模型的建立并验证肝经引经药对3TC抗乙肝病毒疗效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王振瑞;中国中西医结合史论[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3 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陈金星;功能基因群调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证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鲁晓春;利用钙离子调节基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6 肖华;猫持续性植物状态模型制作及其相关基础与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杨继兵;肺压平复方治疗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崔永安;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砒霜制剂抗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桑希生;天麻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郭茂田;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君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Ⅱ期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分析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2 瘳玲;中西药合用治疗更年期妇女情感障碍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高林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之体会[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马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5 孙玉凤;益肝煎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孙建光;抗脂肪肝1号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李宝重;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处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常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9 李慧臻;强心冲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10 赵捚荃;单纯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与sFas-L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29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729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