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0例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8-04-10 16:25

  本文选题:多发性骨髓瘤 + 辨证分型 ; 参考:《新中医》2007年02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VAD化疗方案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MM20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MM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multiple myeloma (MMM).Methods: VAD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as used to treat MM20 cases.Results: there were 12 cases of remarkable effect, 5 cases of effective and 3 cases of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5%.Conclusion: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MM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
【分类号】:R73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松;邹汉良;罗史科;祝玲玲;赵毅;梁汉章;;红细胞MCV与RDW在初筛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应用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2 谢万灼!310003杭州,林茂芳!310003杭州,黄河!310003杭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3期

3 王慧娟!l00020,陈世伦!l00020,肖白!l00020,李燕郴!l00020;端粒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动态改变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4期

4 潘金兰!215006,薛永权!215006,过宇!215006,吴亚芳!215006,陆定伟!215006,贡静霞!215006;急性红白血病40例染色体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4期

5 陈世伦!100020,李燕郴!100020,张鹏!100020,翟玉华!100020,孙卫红!100020,宿莉!100020;798例M蛋白阳性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6期

6 徐卫,盛瑞兰,郑肇巽,徐天蓉;Ki-67与Bcl-2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7期

7 许文林,敖忠芳,陈宝安,夏薇,高峰,张永宁;汉防己甲素逆转血液系统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9期

8 付蓉,邵宗鸿,刘鸿,井立萍,储榆林,崔振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10期

9 马麟麟!00050北京,杨宇飞,张玉海!00050北京,刘利!00050北京,阎晓平,周霭祥;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0年03期

10 申徐良!046000山西省长治市,王椿,乔振华,乔中东,魏武!046000山西省长治市,张斌严!046000山西省长治市,史文芝!046000山西省长治市;bcl-x和bcl-2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朴;;以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90例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2 岑岭;王锡清;杨建和;周民;钱科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与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A];江苏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中日肿瘤治疗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肿瘤化疗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钟永根;封蔚莹;傅佳萍;罗洪强;;环孢菌素A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再障30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昆;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军;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袁振刚;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司英健;Cx43基因修饰的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Jurkat细胞体外调节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5 唐建华;GPI-PLD基因表达水平对CML白血病细胞免疫清除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6年

6 信红亚;DDAH/ADMA系统调节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王凯;rAAV2-GPIIb/GPIIIa载体构建和体外表达、功能实验[D];中南大学;2006年

8 李澄宇;粒系集落刺激因子、STI571、三氧化二砷以及Velcade对BCR/ABL~+CD3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9 刘振华;基于树突状细胞途径的多发性骨髓瘤CTLs诱导及其免疫生物学特征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10 孙金芳;活血祛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海应;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仲伟爱;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抗体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义琼;猫白血病病毒C亚类受体(FLVCR)在人类红细胞造血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瑞霞;脾切除治疗风湿性疾病血细胞减少的临床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5 孙启鑫;硼替佐米联合三尖杉酯碱或三氧化二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7 段丽敏;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及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8 陈文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来源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鲍静;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10 曲春艳;地锦棉根汤对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膜糖蛋白自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良耀;;多发性骨髓瘤(附9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80年02期

2 谢艳斐;金月生;;应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发现二例多发性骨髓瘤[J];今日科技;1980年01期

3 方志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缓解后回盲部发生组织细胞性淋巴瘤[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0年01期

4 王文余;崔连举;法乐环;;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学的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5 韩征;;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热球蛋白血症一例[J];中国肿瘤临床;1980年03期

6 周德章,禹华俊,黄世秀,贾培沂;小儿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J];重庆医学;1981年01期

7 ;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1年02期

8 易永林,李明瑚;多发性骨髓瘤(附11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1期

9 顾伯文;多发性骨髓瘤二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1期

10 耿介,杨庆余;脊柱骨髓瘤合并截瘫的诊断与治疗(附七例报告)[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延霞;张凤春;卢振霞;孙步彤;林玉梅;;白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陈荣华;郭建伟;;多发性骨髓瘤致血尿一例报告[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石奕武;胡维新;汤立军;田菁燕;易伟峰;谭达人;;多发性骨髓瘤的基因表达谱分析[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张超;陈晓红;;Syndecan-1与多发性骨髓瘤[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孙肖姬;朱美朵;;多发性骨髓瘤骨骼瘤变患者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侯健;;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前沿问题[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徐凯红;黄宗干;徐薇;唐宗山;;Prame基因在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陈文明;翟玉华;张鹏;宿丽;;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姜华;侯健;陈玉宝;丁思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gH-MMSET基因的检测及其意义[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万理萍;王椿;颜式可;杨隽;魏道林;高彦荣;蔡琦;;自体加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两次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反应停可治早期血癌[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杨纤;有望治愈多发性骨髓瘤[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常怡勇;“反应停”临床研究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刘文;联合口服用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与标准化疗一样有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5 赵卫红;反应停+地塞米松治疗骨髓瘤有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6 屈伟;多发性骨髓瘤药物Velcade获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陶春祥;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张艳;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变异间期FISH敏感性高[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年

9 晓剑;治疗癌症骨转移新药上市[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10 朱利亚·M·布拉扎和帕鲁·巴加万美国波士顿市贝兹伊斯雷尔女执事医学中心 肖言 译;医学秘密:一例全血细胞减少的71岁男患者——答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宏珍;人可溶性CD40配体在毕氏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刘振华;基于树突状细胞途径的多发性骨髓瘤CTLs诱导及其免疫生物学特征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3 王月丹;Gp130及相关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2年

4 于锦香;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魏国庆;人巨细胞病毒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感染及其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娄引军;雷公藤内酯醇、高三尖杉酯碱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朱丽君;用核苷酸干扰技术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第三型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受体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任素萍;BB-102介导的基因修饰瘤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杨镇洲;组织特异的APE1siRNA载体增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敏感性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李炳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Flk1~+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以及成骨潜能降低的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多发性骨髓瘤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及其42.7KD相关抗原性质的初步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2 袁振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树突状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抗瘤活性的体外诱导[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李彩霞;细胞因子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及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行为的调节[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杜华平;酞咪哌啶酮联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副作用观察[D];浙江大学;2002年

5 罗吕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D];浙江大学;2002年

6 黄春玲;烷化溶血磷脂体外净化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7 李光耀;环孢菌素A(CsA)逆转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8 陈萍;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4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D];苏州大学;2002年

9 张波;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和骨髓瘤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可变区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10 王仲倩;纤维连接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耐药形成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32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732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