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本文选题:缺血性中风 + 中西医结合 ; 参考:《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4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4例)予以头皮针治疗为主,对照组为尼莫地平组(9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acute ischemic apoplexy.Methods: 286 cases of acute ischemic apoplex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94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92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imodipin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0.7% and 70.7%,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has a better effect.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
【分类号】:R74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慧珍;刘素芝;林蓉海;单仁飞;朱蔚;朱海勇;;胰岛素强化治疗伴高血糖的脑梗死病人64例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03期
2 鲍春龄,张丽荣,东贵荣;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09期
3 卢国跃,徐姜定;MRI与MRA诊断椎基底动脉眩晕的临床价值[J];浙江实用医学;1999年03期
4 应卫婵;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1期
5 闫凤云,姜莉,李慧;综合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6 张金星;崔贵祥;朱士文;郑舒畅;吴士杰;;针刺配合神经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7 秦开蓉,孟玲,黄玉兰,陆敏;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03年03期
8 闫桂芳;沈红梅;赵雪平;魏清;康宇华;贾子善;宋兰欣;黄明威;;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7年03期
9 董其谦;;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08期
10 黄晓兰,毛玲娣,孙英;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夏斌;赵忠新;王春燕;;通心络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宝新;黄燕;黄培新;雒晓东;蔡业峰;连新福;;脑脉2号胶囊合通腑醒神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刘华;;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脑梗塞26例临床观察[A];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麟鹏;程金莲;;贺氏针灸三通法对319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波;急性脑血管病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之临床流行病学和相关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开清;清热化湿消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黄劲柏;急救穴刺血对脑梗塞急性期的作用及对缺血大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贺运河;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观辩证及益气活血法疗效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5 赵英霖;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及对线栓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金甲彬;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王文昭;脑出血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8 付弋;针刺结合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平衡功能的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张双彦;脑梗死与ALOX5AP的SNPs及HLA-DRB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丽;七叶皂苷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李玮;针刺放血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及对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静;舒络片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络热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4 尹晓亮;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的综合评价及出血性脑损害病理机制的初步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5 董军立;微创锥颅术结合早期多功能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6年
6 王艳;颅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6年
7 李丰;针刺颅骨缝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6年
8 郭晓琳;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偏瘫步态的影响[D];福建中医学院;2006年
9 李现亮;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赵海滨;低频超声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秋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4期
2 李东明;刘文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07期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J];中医杂志;1975年06期
4 周约伯;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危重合并症[J];山东医药;1979年08期
5 周哲元;蒋海源;糜承建;;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5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12期
6 李新;;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球[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89年04期
7 冯应葆;王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0例临床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3年08期
8 谢清仪;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体会[J];广州医药;1994年04期
9 欧阳汝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附51例报告)[J];江西中医药;1994年03期
10 周胜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8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2例[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晴燕;;痤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和感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3 彭惠平;徐进康;吴坚芳;陆喜荣;;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阎领全;李新荣;;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华宁;;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便秘4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朱增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7 刘莉;路小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酒精并安定中毒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联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体会[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9 萧摩;刘晓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思考——浅析烧伤发病机理及应对处置[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秦万章;;中西医结合治疗脱发研究进展[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颖;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冯 瑶;江苏省中医院成立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李爱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体会[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通讯员 冯广清;江苏医生更爱中西医结合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黄金搭档[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郭赛珊 梁晓春 潘明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显著改善症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胡速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遗尿症30例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王振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获创新[N];科技日报;2009年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安全有效[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周颖;精神病患者的贴心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士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抑郁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儕淇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及六味地黄丸对Th1/Th2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朱晓光;D期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葛建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6 凌扬;刘沈林教授诊治胃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毅侠;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8 邹富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沈晔华;中西医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顾建钦;老年期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施治及康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马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3 刘寨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曹威巍;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田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郝艳会;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SARS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幸运;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张宇;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李雪;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宋Pr茂;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92例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8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74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