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加穴位温灸治疗颈椎病148例临床观察
本文选题:颈椎病 + 低频脉冲 ; 参考:《江苏中医药》2007年05期
【摘要】:正近年来,笔者运用低频脉冲加穴位温灸法治疗颈椎病1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299例随机分为2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148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treated with low frequency pulse and warm moxibustion at acupoint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clinical data of 299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分类号】:R2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蔡林;王寿懿;;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2 陈新德;TCD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疗价值[J];按摩与导引;1999年06期
3 廖善军;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颈型颈椎病154例临床对照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0年03期
4 姚乃捷;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治疗作用的探讨[J];按摩与导引;2000年06期
5 连宝领,沈国权,顾慎为;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研究(下)[J];按摩与导引;2001年02期
6 肖斌,袁顺兴,方亮,陈治立;练功对颈椎病患者根性疼痛的影响[J];按摩与导引;2003年02期
7 陈强,华栋;颈性眩晕的发生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3年05期
8 胡军,吴嘉容,沈国权;手法对颈本体觉紊乱眩晕头颅空间回复能力的作用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4年03期
9 雷迈;;Maitland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按摩与导引;2006年06期
10 吴翔;刘福水;;正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贵康;周红海;韦坚;陈锋;;改善颈曲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弹性的影响[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2 王俊杰;王随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A];首届中国骨伤界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俊杰;赵宝力;王红东;卢克俭;;椎动脉型颈椎病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研究[A];全国中华骨伤名医名院名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熊焱昊;杜宁;陈伟珍;;颈椎旋转半失稳与颈性头晕的相关研究[A];第七届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暨保健手法大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孙肖雷;都兴林;陈红;王德强;;颈椎病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曾宪锋;薛素芬;董安立;牟新;郭义;;美式正脊治疗颈椎病90例疗效分析[A];全国脊诊整脊医学第三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脊诊整脊杰出专家表彰大会会议专刊[C];2007年
7 张道敬;姚振江;龚新宇;张教明;黄刚;;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A];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道敬;姚振江;张教明;黄刚;龚新宇;李志益;;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冯宇;卫杰;;颈椎关节囊肿张在椎动脉颈椎病诊断中的意义[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叶锐彬;罗小兵;;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东昕;孙树椿筋伤学术经验总结与颈性心绞痛的相关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2 张洪来;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3 刘景堂;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于栋;手法松解胸锁乳突肌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5 武震;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及颈后肌群受长期应力作用的相关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6 朱福平;百会穴纵观与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黄云台;椎动脉型颈椎病量表的建立与临床观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陈立科;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下位椎间隙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冬青;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杨红波;C_(5/6)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C_(3/4)椎间孔形态改变的生物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吕振木;影像学评分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韩正锋;正常家兔颈椎椎间盘内神经分布的实验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5 冯敏山;旋提手法的力学测量及模拟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实验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6 毕方杉;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过程中颈椎位移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7 余丹丹;气垫枕恢复颈椎曲度生物力学实验[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8 王少杰;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董洪英;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10 魏毅;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的初步建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健民,龚金德,张济兰;牵引治疗颈椎病—附100例报告[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2 施丁一,曹士兵;颈椎病X线征象探讨(摘要)[J];江苏医药;1980年08期
3 古寰耀;不同物理疗法对842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1980年09期
4 黄良夫;孟昭祥;应文辉;;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J];浙江医学;1980年02期
5 杨殿选;曲海生;;关于颈椎病的X线诊断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0年12期
6 吴乃安;;颈椎病推拿治疗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7 任玉衡;周海强;张来舜;;自体悬吊重力牵引治疗颈椎病(附100例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80年16期
8 陈立东;马定千;杨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5O例小结[J];青海医药杂志;1980年03期
9 黄任民;颈椎病100例的临床表现[J];广东医学;1981年12期
10 郑国明,丁茂松,谢玉华;放射线治疗颈椎病185例[J];江苏医药;198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浅谈颈椎病的按摩治疗[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鑫亨;;按摩手法治疗238例颈椎病体会[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杨瑞生;;论颈椎病的症型与治疗[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金月琴;李强;李克俊;朱红;葛江爱;;手法治疗颈椎病60例分析[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成功;陶英航;;中药配合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严重颈椎病[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6 龙南辉;;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98例[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邹青青;;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鄢有利;;287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9 王传美;;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87例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10 ;194例增生性脊柱炎的针灸治疗分析[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办公一族简易健身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2 于志渊;老人头痛莫大意[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艾萍;颈椎病会引起瘫痪吗?[N];湖北日报;2000年
4 牛伟志 戚轶;治疗颈椎病重在坚持[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江苏 郑亚云;葛根的入药方[N];民族医药报;2000年
6 洪秀;颈椎病的中医辨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李远;倒立健身好处多[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成济正;颈椎病诊疗新技术[N];上海科技报;2000年
9 郑亚云;葛根前途无量[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10 洪斌;现代病:颈肩背综合症[N];新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允;他汀类药物对同种异体皮质骨颈椎椎体间移植融合过程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4年
2 宋沛松;Caspase-3、IL-1 β及c-fos在颈椎病模型大鼠颈脊髓和胃的表达及意义[D];汕头大学;2005年
3 张淳;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大鼠颈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4 梁秋发;颈椎病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黄云台;椎动脉型颈椎病量表的建立与临床观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王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邻近下位椎间孔形态改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6年
7 秦杰;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鉴慰;针推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田永军;椎动脉型颈椎病传统治疗的现代思考[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赵利涛;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宫克;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颈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成本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曾力行;颈椎椎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颈椎病的解剖及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05年
6 赵长清;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人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7 夏磊;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外伤及颈椎病的回顾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吕宏琳;颈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林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张亘瑗;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解剖学参数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49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74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