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与临床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03:13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与临床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与临床个案研究

倪燕  

【摘要】:目的:探析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对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凝练出要旨,指导临床。方法:运用中西医理论对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做进一步的探讨,并通过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临床上应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般方法,协同抗病毒及保肝治疗,并结合中医之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总结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此病治疗中的优势和所取得的明显疗效,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基本状态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重要性。 结果: 1.病毒通过对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的损害,病毒导致凋亡相关基因的激活以及肝脏功能降低对骨髓功能的抑制等机制可引发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对于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及时在患病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防治肝细胞的损伤,减慢病情发展的速度。 3.治疗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重视保肝治疗,保肝治疗能有效地防治肝功能衰竭所引起各种并发症,减慢病情的进展及恶化,对疾病的治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病因病机以“虚、瘀、热、毒、湿”为特点,故以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治则治法治疗此病,能有效的补虚升血,祛毒通络,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肯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结论: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病情重,而近年来单纯西医治疗因其治疗方法有限,故死亡率极高,总体治疗效果不够满意。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存率。同时也为今后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56.5;R51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淑芳;张国富;;病毒性甲性肝炎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点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5期

2 陈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1期

3 林克义;袁军清;齐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心理社会状况40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4期

4 罗雅琴;徐瑞荣;;从肾论治再生障碍性贫血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5 廖辉;骆益宙;王晶;王学之;刘锦霞;张海涛;黄璜;文艺;刘曼佳;赵怡;任凌燕;张莉;;脐血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5期

6 童勇;马莉;曾小菁;;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及NKT细胞IFN-γ和IL-4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7 孙艳艳;许天兴;丁江鲁;;成年人胸腺瘤术后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观察与分析[J];首都医药;2011年14期

8 庞迎旭;;α-甘露聚糖肽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5期

9 王平;邓小娟;彭贤贵;刘思恒;墙星;张洪洋;孔佩艳;张曦;陈幸华;;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文献复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10 郑香花;张示渊;罗金丽;;再生障碍性贫血致血型变异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东;;肝病与贫血[A];2008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郭晓;;再障饮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小中;章海斌;李静;;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实验室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孙致信;陶琨;;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大力补治疗发生肝细胞腺瘤一例和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蔡奕峰;刘红;;PML及pAkt信号传导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刘清池;胡晓东;张玉娜;邢江涛;马传宝;王荣孝;吴维海;牛景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鄢毅;;活血化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76例疗效观察[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邢鹤林;;蒙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9 傅晋翔;张学光;;Flt-3配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作用及临床意义[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乐静;吴竹波;宋燕萍;谌登兵;戴辉;万斌;;血浆置换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相关血小板减少[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家庭医生报;2004年

2 记者 郭彦;[N];北京社区报;2010年

3 妇产科主治医师 张锦秀;[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咏梅;[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徐超;[N];科技日报;2010年

6 于泡泡;[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健 健文;[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8 记者 魏静 通讯员 谢欣;[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张孟军;[N];科技日报;2005年

10 孙燕明;[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系统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傅晋翔;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王宏卫;庚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张涛;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T淋巴细胞克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5 阎瑾琦;丙型肝炎病毒重组复合表位抗原的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6 许华;重用龟版治疗肾阴虚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赵伟;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陆荫英;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化及新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9 刘晶;丙型肝炎病毒被膜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10 岳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成脂分化异常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燕;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与临床个案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影;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乔文婧;HLA-DRB1*1501和TNF-a-308位点基因多态性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疗法疗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谷云风;RCAS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唐静;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病例的10年回顾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孟晓晖;血浆可溶性c-kit及SCF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李文新;再生障碍性贫血活化T细胞长期生存机制及其潜在凋亡介导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韩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AIL及其DR5的表达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关岚;男性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苏小平;乙型肝炎病毒preS2-S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与临床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78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