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近期临床疗效
本文选题:急性心肌梗死 + 绿色通道 ;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AMI)“绿色通道”创建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75例ST段抬高的AMI患者按开通“绿色通道”前后分为绿色通道组(42例)和非绿色通道组(33例),均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药以扶正为主,观察两组症状发作-进入医院急诊时间(symptom-onset-to- door,SOTD)、急诊室到会诊时间(door-to-consult,DTC)、急诊室到导管室时间(door-to-lab,DTL)、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DTB)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1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对比。结果绿色通道组的DTC、DTL、DTB时间均低于非绿色通道组(P0.01)。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7.40天和11.83天(P=0.004),住院费用分别为51 384.75元和61 040.67元(P=0.022);随访1个月,绿色通道组未发生MACE事件,而非绿色通道组发生5例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2)。结论中西医结合AMI“绿色通道”的开展能够降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clinical effect of "green channel"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b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AMI were divided into green channel group (42 cases) and non-green channel group (42 cases) according to "green channel" before and after opening "green channel". Group A (n = 33) were treated with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fter op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mainly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The time of symptom attack, emergency room to consultation, door-to-labor-DTL, emergency room to balloon dilation, door-to-balloon d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costs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r) incidence within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DTB time in green channe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n green channel group (P 0.01).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as 7.40 days and 11.83 days, respectively,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was 51 384.75 yuan and 61 040.67 yuan respectively. After one month of follow-up, there was no MACE event in the green channel group,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five cases of the non-green channel group.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AMI "green channel" can reduce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hospital expense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atisfactory in the near future.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分类号】:R5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12期
2 柴湘平,贺志飚,彭再梅;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08期
3 陈韵岱,宋现涛,吕树铮,朱华刚,潘伟琦,宁尚秋,康铁朵;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4 张敏州,田文杰,邹旭,程康林,李松,李健,丁邦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与方法——附70例患者治疗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曙云;徐建国;李明;;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德明;孙爱娇;乔锐;黄盛;郑元喜;程静芳;项学军;辜和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估[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2 武洪杰;;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比较[J];安徽医学;2011年01期
3 梁玉华;急性冠脉综合征65例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2005年07期
4 李茂查;;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0年08期
5 张琳琳;社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何林生;徐洪武;高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方崇乾;鞠衍松;孔爱君;王芳;王江涛;孙文荣;;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对基层医院开展二级预防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王克华;冯朝晖;陈玉华;朱凤珍;杨萍;金相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9 陈新成;渠述秋;;基层医院急性无痛性心肌梗死诊治体会[J];兵团医学;2005年02期
10 王增帅,吴国霞,潘小平,阎旭龙;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研究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耀峰;张福英;;静滴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A];全国第三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张敏州;;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许荣廷;;临床表现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与启示[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柴湘平;贺志飙;范晓;向旭东;周胜华;陈晋东;;主动脉夹层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临床价值[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敏州;陈伯钧;王磊;张俭;李健;杨广;张军;;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介入术后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会议资料[C];2007年
6 王磊;张敏州;郭力恒;张军;招煦杰;;“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研究方案[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李健;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任毅;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特征及客观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王磊;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的构建和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徐丹苹;参术冠心颗粒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衣志勇;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2 王日军;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陈劲松;血浆hs-CRP、vWF、vWF-c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05年
4 王立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广;通冠胶囊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有效再灌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薛增明;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HCY、hsCRP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耿传良;心肌声学造影评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微循环[D];昆明医学院;2006年
8 姜阳;辽宁省部分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9 任满意;TRAIL及其受体DR5和OPG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黎;冠心病患者ET-1、vWF、sP-选择素与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大一;我为什么倡导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J];前进论坛;2001年08期
2 安毅,孟繁超,李为民;从长期预后角度评价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时PTCA法及溶栓疗法的选择[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9期
3 潘祝平,顾茵,单慧敏,李文华,宋志芳,王树云;2001年度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8期
4 张敏州,王磊;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08期
5 阮新民,林宇,江巍,胡佳心,陈秋雄,吴焕林,陈伯钧,周汉槎,黄春林;中医辨证施治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锋,戴木森,陈宏毅,张宇彪;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03期
2 李志勇;周敏;周健;;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年05期
3 王磊;张敏州;张军;杨广;唐光华;郭力恒;陈全福;张俭;;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及初步评价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1期
4 陈璐;陈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年06期
5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开通基金论文发表绿色通道启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6期
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开通基金论文发表绿色通道启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8期
7 王桂美;邬培英;窦桂珍;陆纪德;邱建平;;开通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11期
8 姜丽娟;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救治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08期
9 林小玲;;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05期
10 卓思源;;仅有T波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州;邹旭;王磊;李松;曾影红;林晓忠;程康林;陈伯钧;严夏;吴佩玲;郭力恒;颜芳;;中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初步经验总结[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急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敏州;王磊;;急性心肌梗死与绿色通道[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急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敏州;邹旭;王磊;李松;曾影红;林晓忠;程康林;陈伯钧;严夏;吴佩玲;郭力恒;颜芳;;中西医结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近期临床疗效[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久之;万献尧;;急性心肌梗死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因素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硕仁;刘红旭;赵冬;雷燕;房玉涛;胡锦心;史载祥;贾海忠;蒋宝琦;高改地;石湘芸;鲁卫星;李清朗;;北京地区12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肖莹莹;;急性心肌梗死经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术后ICU的整体护理[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董惠翔;;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姜秀云;;一氧化碳中毒致急性心肌梗死8例临床分析[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谢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晓玲;刘洪;孙世伟;王海江;;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应用IABP的护理配合[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丽佳 钱永峰;打造中西医结合品牌[N];健康报;2006年
2 陈德华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防控甲感[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孙 怡;关于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的学科建设[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王君平 巨锋;中西医结合还是“两张皮”[N];人民日报;2011年
5 赵 雯;中西医结合引发临床治疗新观念[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蒋锐;理论加实践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潘红梅;中西医结合如何提高疗效[N];南京日报;2008年
8 记者 赵超;加盟医保新农合,中西医结合有用武之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廖志林;中西医结合降伏急性胰腺炎[N];健康报;2005年
10 赵寿康;《西医往前看,,中医往后看,中西医结合往哪看》之看法[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郝然;参麦注射液对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陶正贤;VEGF165和Angiopoietin-1在缺血心肌特异表达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姜朝新;蛇毒溶栓联合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绍良;经冠状动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张澍;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心肌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倪玉霞;冠心Ⅱ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书宁;基质弹性在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最佳时机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徐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量效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童晓云;补肾活血方强化骨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春瑜;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的回顾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李建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治规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常连芳;大剂量极化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邓鹏;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招煦杰;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祖琳娜;脉压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苏文;行直接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院内结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0年
8 牛少辉;替米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Cx43及TNF-α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9 段文慧;早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长期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李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4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3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