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1 13:08

  本文关键词:敷贴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年

敷贴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

赵宁  

【摘要】:目的: 评价敷贴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敷贴疗法治疗FD的规范化方案,并为最终普及敷贴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盲患者、盲评价者)同期对照研究。采用区组随机方法,由于伦理学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比例2:1。最终符合诊断38例,脱落4例,治疗组23人,对照组11人。两组患者均接受敷贴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焦三仙、莱菔子、干姜制成的药丸7g贴敷于中脘穴,对照组采用同样颜色、气味、大小的面丸7g贴于中脘穴。隔1天贴1次,疗程2周。同时记录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近期疗效评价:治疗2周后,治疗组上腹部疼痛分值由3.64±4.089降至2.14±2.817,差异明显(P0.05),上腹部烧灼感分值由4.77±4.070降至2.41±2.873,餐后饱胀分值由7.55±4.798降至5.09±3.504,上腹部胀气分值由6.50±4.459降至3.55±3.143,以上三个数据差异显著(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敷贴疗法对FD的主要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对照组上腹部疼痛分值由3.73±3.580降至2.82±3.401、上腹部烧灼感分值由2.45±2.27降至2.27±2.796、上腹部胀气分值由4.91±4.346降至4.09±4.415,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非药物敷贴对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上腹部胀气无效;对照组餐后饱胀分值由8.18±3.401降至6.27±2.796疗效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非药物敷贴对餐后饱胀具有疗效。两组总体症状都明显减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总体症状的改善疗效相当。治疗组疗前疗后差值为18.36±16.329,对照组疗前疗后差值为9.54±8.005,两组之间差值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远期疗效评价:治疗30天后,治疗组上腹部疼痛分值由3.64±4.089降至2.27±3.150,疗效明显(P0.05),上腹部烧灼感分值由3.64±4.089降至2.27±3.150降至2.36±3.001,餐后饱胀感分值由7.55±4.798降至4.55±4.295,上腹部胀气分值由6.50±4.459降至3.64±3.094,疗效显著(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敷贴疗法对于FD患者具有远期疗效。对照组上腹部疼痛分值由3.73±3.580降至2.45±3.267,餐后饱胀感分值由8.18±3.401降至5.64±2.656,具有明显疗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非药物敷贴对于上腹部疼痛和餐后饱胀感具有远期疗效。对照组上腹部烧灼感分值由2.45±3.297降至2.00±2.966,上腹部胀气分值由4.91±4.346降至2.55±2.770,疗效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非药物敷贴对上腹部烧灼感、上腹部胀气不具有远期疗效。治疗组尼平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于FD的总体症状改善较好;对照组尼平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对照组对FD不具有远期疗效。治疗组疗前疗后差值为24.13±18.504,对照组疗前疗后差值为14.00±12.657,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对FD的总体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2周与治疗30天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没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敷贴疗法对生活质量无改善作用。 安全性评价:纳入34例患者中,贴敷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皮肤瘙痒、起泡,明确为脱敏胶布引起,因而退出治疗。未发现药物对皮肤刺激、起泡等情况,说明贴敷疗法安全可靠。 结论: 敷贴疗法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餐后饱胀、上腹部疼痛、上腹部胀气、上腹部烧灼感以及总体症状,具有远期疗效。该疗法使用简便,安全可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4.9;R25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1-23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11-14
  • 一、流行病学11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1-12
  • 三、症状研究12
  • 四、诊断12-13
  • 五、治疗13-14
  •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14-23
  • 一、病因病机14-16
  • 二、辩证分型16
  • 三、内治法16-18
  • 四、外治法18-21
  • 五、小结21-23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3-32
  • 第一节 研究对象23-24
  • 一、病例来源23
  • 二、病例选择23-24
  • 三、入组患者24
  • 第二节 研究方法24-25
  • 一、药品及器具24
  • 二、治疗组24
  • 三、对照组24-25
  • 第三节 疗效观察25-29
  • 一、疗效评价指标25
  • 二、结果与分析25
  • 三、病例完成情况25-26
  • 四、疗效评价26-29
  • 五、安全性评价29
  • 第四节 讨论29-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附录35-41
  • 致谢4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林,梅国强,赵映前,孙江桥,万晓刚,张茂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8期

    2 韦红,吴克利,全会标;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J];临床医学;2002年07期

    3 姚文凤;李彩贤;;艾灸法治疗胃脘痛的观察与护理[J];华夏医学;2010年05期

    4 吴敏;理气活血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5期

    5 赵欣纪,高希,任珊;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胡畔;石拓;时昭红;张江春;石亮;李浩然;徐燕琴;徐平;;穴位贴敷结合拔罐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崔宴医;丁云东;;西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20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年07期

    8 邹多武;;抑酸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8年02期

    9 王小平;朱瑞华;;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9期

    10 李娟,孙晓宁,刘保军,张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J];宁夏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现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临床治疗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2 李桂明;;推拿治疗胃脘痛[J];按摩与导引;1993年04期

    3 石君杰;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陈燕,徐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研究与中医药治疗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冷贵兰;李习鹏;;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魏育林;刘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7年08期

    7 陈贞;许文君;张声生;汪红兵;;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及症状分布特点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年11期

    8 张维;李颂伊;;针刺安神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年06期

    9 李哲;陶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药;2012年02期

    10 李佳;李志猛;;消痞益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桂兰;郭义;陈泽林;李桂华;;关于编制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的若干问题研讨[A];第12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红;钱拉拉;李敏燕;娄冉;黄克勤;梁灵芝;;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讨论[A];第12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范剑薇;李桂贤;;中医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现状[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4 龙一梅;;效验时方应用三则[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勇;王鹤潼;谭文婧;王健;汤健;;肝脾(胃)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与“心”虚证候相关性研究[A];2011年长江三角洲中医肝病协作组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学术年会文集[C];2011年

    6 田伟;杨楠;贺庆瑞;杨涛;崔建美;王洪彬;;腕踝针配合耳穴压籽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的疗效观察[A];第十七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花;中医“肝脾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芳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生活质量状态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林楚华;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项目反应理论实现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辨证量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胡友樾;不同耳穴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徐蕾;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FD临床研究及其主药人参的作用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黄卫;吸收成分水合橙皮内酯与枳壳类方的促胃肠运动规律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晓林;田德禄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诊疗FD经验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朱培一;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理气汤治疗上腹疼痛综合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聚林;冯五金教授六位一体理念治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六位一体理念治疗FD经验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邵文彬;必达胃舒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主要药效学及毒理学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益气养阴通便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胡淑娟;舒胃汤对FD大鼠ICC、SP及MTL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吴迪;电项针及耳周腧穴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帆;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鹏;耳穴贴压法治疗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徐晓明;半夏厚朴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蔡玮;胃俞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血浆小分子代谢产物及胃泌素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谢迪;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中医证候与Hp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金玉莲;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宋映周;针刺对于乙醇型胃溃疡模型大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佐莉;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5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年01期

    2 王巧民,汤涛,殷宝书,冯勇,孟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空腹血浆胃动素水平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年03期

    3 杨德艺,侯静;三棱、莪术促进胃动力的应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2期

    4 章振宇;;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5 宋伯根,李义清,赵桂芬,石红军,朱清岩;胃粘膜损伤程度与胃癌发生的关系[J];癌症;1993年05期

    6 郑庆山;;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按摩与导引;2006年04期

    7 杨蓓;叶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年01期

    8 刘彬;郭广英;;加减旋花代赭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胃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陆维宏,朱曙东,陆维承;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1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4期

    10 柴可夫,吴滇;大柴胡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锦善;敷贴疗法在小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2年05期

    2 来建琴;;敷贴疗法临床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0期

    3 黄岩;;敷贴疗法于妇人之疾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30期

    4 陈幼铭 ,陈熊;家传儿科敷贴疗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年02期

    5 胡学书;李云洲;;哮喘病敷贴疗法六十六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05期

    6 王立琴;陈金锭;;内科敷贴疗法近况[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7 谭敬书,,徐绍勤;敷贴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6期

    8 赵艳萍;郑德勇;;敷贴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年10期

    9 谭峰,刘玉红;敷贴疗法儿科应用近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5年04期

    10 李茂荣;;敷贴疗法治疗哮喘的体会[J];陕西中医函授;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克军;孙世荣;;敷贴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60例临床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陆绮;蔡念宁;车念聪;邹志东;;芳香疗法与敷贴疗法应用分析[A];中医美容——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谭光波;柏正平;胡学军;;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海三;;核素敷贴疗法在慢性局限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娟娟 赵鸿;[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旷惠桃;[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宁;敷贴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文华;儿童哮喘缓解期敷贴疗法适宜证型的初步探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相关作者

    >赵宁 >文华

    敷贴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敷贴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4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