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运动时大鼠血糖乳酸的影响
本文选题:运动性疲劳 +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 参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大鼠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血糖(GLU)、乳酸(LD)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血糖浓度、乳酸含量及心率变化。结果:本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疲劳大鼠心率,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维持血糖浓度边游泳边治疗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游泳后治疗1次组可显著降低血乳酸浓度。结论: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中均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blood glucose GLU, lactate LDD and heart rat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ercise fatigue in rats.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of blood glucose, the content of lactic acid and the change of heart rate were observed by electric stimulation at Zusanli acupoint at different exercise fatigue stages in rats. Results: the heart rate of fatigue rat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0 times after swimming treatment group, while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swimming sid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post swimming treatment group. The concentration of blood lact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group treated once after swimming.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hile swimming and the 10 times after swimming treatment group are better than the first group after swimming treatment. Per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exercise fatigue and accelerate the removal of lactic aci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recovery of exercise fatigue.
【作者单位】: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分类号】:R245;R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凌家杰;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病理生理联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鞠宝兆;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药调节机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靖,王旭东,潘利萍;低频电针及音乐电针对有氧耐力性运动疲劳的康复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世华;过度训练的中医分型论治[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4期
2 安学信;应用医疗体育治疗颈椎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吴昊,冯美云;赛艇运动员临界功率测试的建立及心率、血乳酸的变化特点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王安利,朱天明,王林,陈易章,陈效科;过度训练的研究及进展(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冯炜权;运动疲劳及过度训练的生化诊断——运动生物化学动态之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王忠礼;杜宝栓;;水中运动疗法对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杨少锋;对自行车运动损伤及其规律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杨少锋,姚鸿恩;对我国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及其规律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何玲;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其预防[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王冲;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促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张缨;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脑调节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刘晔;骨骼肌静力性负荷所致损伤机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4 郑晓鸿;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的项群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5 李平;腰痛舒胶囊对骨关节炎软骨保护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李丽;递增运动负荷训练中红系细胞代谢变化的研究——运动性贫血早期监测的探索[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陈曰黄;加减寿胎丸治疗肾脾虚弱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常祺;运动训练致关节软骨组织学及体液内生物标记物水平变化及相关病变后期发展进程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9 包呼格吉乐图;摔跤、柔道运动员减重期身体机能及某些内分泌指标变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林岭;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模型、多维检测、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杰;口服沙棘油和游泳训练对雄性小鼠不同组织形态结构、自由基代谢和酯酶同工酶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庹焱;不同活动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薛刚;不同体能训练模式对新兵屈伸膝肌功能影响的等速测试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何金山;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非手术治疗的前瞻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5 刘晓东;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刘玉倩;小针刀疗法治疗肌肉损伤的组织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叶明;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尿Alb、β_2-MG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瑞芳;老年人体质计算机评价系统的初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徐玉娥;葛根总黄酮对运动大鼠一氧化氮反应体系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淑云;连翘叶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乔玉成;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张灏,苗素美,高顺生;益气活血药抗运动疲劳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郎健,孟繁斌,李革;关于疲劳与恢复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朱迎春,庞鹤,梁嵘;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史曙生;穴位灸法对运动时机体血清CK、BLA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罗磊,许晓瑾;电针对力竭游泳大鼠肾脏线粒体自由基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1年06期
7 周宝宽,李德新;中医疲劳术语整理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增虎;中药复方敷贴足底反射区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0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88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