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5例产妇产后缺乳发病情况及中西医诊治状况分析
本文选题:母乳喂养 + 产后期 ; 参考:《重庆医学》2016年23期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部分地区产妇产后缺乳发病情况及诊治状况,为开展中医药防治产后缺乳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重庆地区产妇产后缺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研究2 285例产妇中,产后第6个月缺乳率(67.40%)最高,与前4个月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儿疾病(包括早产儿)导致母婴分离,母亲身体疾病(包括母亲乳腺疾病,产后出血),产假时间不足,产前未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及健康教育,家庭支持不足是导致缺乳的影响因素(P0.05)。757例发生缺乳后曾接受治疗,缺乳治疗者中发生缺乳至开始治疗间隔总时间为17.3d;催乳治疗中药治疗率96.49%;西药治疗率3.51%。结论 应纠正错误认识,早就诊,并坚持规范的母乳喂养指导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lactation deficiency in some areas of Chongqing,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lactation deficienc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the postpartum lactation deficiency of parturient in Chongqing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2 285 cases of puerpera, the milk deficiency rate was 67.40% in the 6th month postpartum,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4 months group (P 0.01). Infant diseases (including premature infants) lead to separation of mother and child, maternal physical diseases (including breast disease of mother,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sufficient maternity leave, lack of knowledge of breastfeed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before birth), Insufficient family support w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lactation deficiency. 757 cases had been treated after lactation deficiency, the total interval between lactation and treatment was 17.3 days, the treatment rate of prolactin was 96.49 and the treatment rate of western medicine was 3.51.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 the wrong understanding, visit early, and adhere to the standard guidance of breastfeeding and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中医院妇产科;
【分类号】:R714.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利立;郝星华;廖婷婷;谷红苹;陆华;;产后缺乳的中医药治疗近况[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王爱华;;辨证治疗产后缺乳306例临床体会[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肖显清;沈玲丽;;介绍几种治疗产后缺乳的方剂[A];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11年
4 安允允;屈红;刘红军;张林军;吴克明;;吴克明教授治疗产后缺乳经验撷萃[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秀云;;蒲公英治疗产后缺乳[A];’98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8年
6 孙红;;刮痧通络治疗产后缺乳[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罗太梅;;产后缺乳中医外治综述[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张梅;张焱;;中药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25例[A];2005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坚强;;单味地龙治疗产后缺乳20例报告[A];全国基层中医临床应用学术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成秀梅;魏素华;王晓松;路帅;;乳汁缺少中医药研究进展[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 梅松政;产后缺乳用木瓜[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 裴晓华 整理 孙艳丽;治产后缺乳 分清攻补更有效[N];健康报;2013年
3 李典云(主任医师);为产后缺乳择佳肴[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4 李慧芝;产后缺乳中医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零汾;治产后缺乳方[N];民族医药报;2006年
6 曾冲;治产后缺乳方[N];民族医药报;2004年
7 成思涛;治疗产后缺乳新药研究启动[N];科技日报;2005年
8 受访专家 广州市名中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杨群玉 教授 采写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戴丽娟;产后缺乳需辩证调理气血[N];广东科技报;2008年
9 郑帅 天津医科大学;针灸治疗产后缺乳[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 梅松政;山楂配当归治产后缺乳[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宝艳;产后缺乳与中医体质及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郑贵真(Cheng kuei-chen);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卉华;中西医综合干预产后缺乳理论与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2 高中云;自拟增乳汤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郑燕;乳通颗粒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证)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谢娴;“米酒鸡”食疗方对产后缺乳母鼠的催乳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付雪;补气养血方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赵爱华;补气补血催乳液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7 卢丽芬;口服中药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田娟;自拟疏解泌乳汤治疗肝气郁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何欣芙;催乳合剂治疗剖宫产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徐畅;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7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03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