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斑块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19 21:40

  本文选题:不稳定斑块 + 急性冠脉综合征 ;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5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脏科
【分类号】:R5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天奇;李勇;范维琥;;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5期

2 李天奇;范维琥;李勇;;红景天对兔股动脉粥样斑块模型稳定性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3 宋桂英,李九丹;不同的红景天不尽一样的疗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天奇;红景天和麝香保心丸对兔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涛;大花红景天的化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2 刘美霞;大黄微粉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明,蒋梅先;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2005年03期

2 梁茂新;对方药用于动物模型反证法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1期

3 王妍;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3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5年05期

4 安辉,缪灿铭,林凯旋;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辨证的冠脉造影病变观察[J];河南中医;2005年04期

5 黄河清,梁书忠,吴信法;耳针“心”穴对阴虚瘀血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观察[J];江苏中医药;1991年08期

6 任明,高秀梅;动物实验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局限和展望[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10期

7 杜位良,常德贵,张太君,王久源,张蜀武,唐礴;增精颗粒对大鼠附睾精子质量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2004年02期

8 刘蓬,邱宝珊,王士贞,梁美芳;强的松豚鼠肾虚模型的听力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9 易杰,李德新;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思路和方法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10 王显 ,林钟香,何燕,葛均波;冠心病本虚标实证与冠脉狭窄支数、程度及ACC/AHA病变分型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陆宗良;;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V.Furter ,张维东;阿斯匹林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用途[J];心肺血管病杂志;1989年03期

2 倪廷枢;不稳定性心绞痛[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年06期

3 张维东;陈湛;王朋;范亚明;;冠脉血栓形成新模型与抗栓剂影响——阿斯匹林、肝素、蝮蛇抗栓酶作用比较[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3年01期

4 苏哲坦;;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脉血栓形成[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3年02期

5 姜一农;从病因角度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分类[J];日本医学介绍;1994年05期

6 张泽灵, 苏哲坦, 刘国仗;阿斯匹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4年06期

7 杨露芳;出血时间延长不能预测接受7E3糖蛋白Ⅱb/Ⅲa血小板抗体治疗患者的出血事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4期

8 江一清;不稳定心绞痛的机理和防治新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1995年04期

9 ;心血管系统疾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年02期

10 黄佐贵,吴太元;冠脉内超声检查的安全性:一项多中心2207例调查[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曙光;余细勇;;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粥样斑块稳定性[A];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余丹青;陈纪言;周颖玲;李光;罗建方;李瑜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研究[A];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李天德;;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吴士尧;;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代策略[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庄海峰;;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与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卢才义;王士雯;刘玲玲;李玉峰;陈瑞;刘鹏;张霞;赵忠仁;高玉玲;赵玉生;黄从春;魏璇;胡桃红;;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A];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张双月;方唯一;刘岩;苏德淳;王俊杰;;冠脉血管重建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化学趋化性蛋白-1升高及其意义[A];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霍丽莉;杨建华;;健康教育个体化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陈良龙;叶明芳;洪华山;;大鼠冠脉微血栓后心脏重塑的超声心动图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良龙;李金国;钟玲;孙旭东;;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再探[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国;监测N—BNP指导心衰治疗优于传统方法[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2 王永亮;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年龄与预后[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3 张宇晨;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预后因素较多[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4 记者 徐晓宁;冠脉造影阴性不能排除冠心病[N];健康报;2001年

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 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 胡大一;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干预对策[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6 章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接受普伐他汀是安全的[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7 洪奇;冠脉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8 美国波士顿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研究小组,,等 树根译;B型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预后价值[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9 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Mayo医院心血管病科,等 树根译;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可用作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志物[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1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霍勇;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亮点[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金川;CD40-CD40L共同表达及其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杨胜利;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I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和糖蛋白Ⅲa基因多态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3 梁春;Tenascin-C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性关系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朱志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新蝶呤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张志毅;益气活血化痰法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MMPs及其TIMPs表达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李玫;CD3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在不稳定斑块形成中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王咏梅;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单核/巨噬细胞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8 许竹梅;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及他汀类降脂药的抗炎机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唐可;可溶性CD40-IgG1 F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抑制粥样硬化斑块重构的体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10 丁春华;组织因子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关系的临床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志勇;不稳定型心绞痛炎性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2 孙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及其与斑块稳定的关系[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3 曹泽玲;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4 彭侃夫;血浆vWF、CEC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相关性及苯那普利治疗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5 张华;抗血小板药物抵克立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对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胡少东;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细胞因子和NO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7 韩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IL-1β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8 周虹;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9 查艳萍;抗血小板多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10 罗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ICAM-1与NF-κB p65活性水平变化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41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041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