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O/MEBT对大鼠体表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VEGF/bFGF表达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201例临床总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年
MEBO/MEBT对大鼠体表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VEGF/bFGF表达的影响
唐乾利 狄钾骐 李杰辉 郭璐 曾娟妮 敖小青 付军 韩珊珊
【摘要】:目的:通过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的影响,探讨MEBO/MEBT促进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BT/MEB0组、贝复济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造模后第2天开始治疗,造模后8天取创面肉芽组织,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创面生长情况,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肉芽组织bFGF、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的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第8天创面已愈合。②常规组织病理学光学显微镜下MEBT/MEBO组、贝复济组新生毛细血管数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现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MEBT/MEBO组、贝复济组、模型组大鼠肉芽组织存在大量的胶原纤维及毛细血管管腔变窄,血管内皮细胞退化,胞浆空泡变性,细胞器减少、肿胀,核染色质浓缩。MEBT/MEBO组的创面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粗面内质网结构形态多于贝复济组。④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MEBT/MEBO组、贝复济组、模型组大鼠VEGF和bFGF的表达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MEBT/MEBO组、贝复济组VEGF和bFGF的表达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结论:MEBT/MEBO能明显促进大鼠体表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为刺激机体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减少创面炎症渗出,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加快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30860356)
【分类号】:R632.1
【正文快照】: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是由一系列创伤和疾病所致,这类创面具有病程长、对外观影响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中医外治溃疡历史悠久,,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MEBT/MEBo治疗多种慢性难愈合皮肤创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实验进一步探讨MEBT/MEBO对皮肤溃疡局部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权胜,唐乾利,张力,伍松合,覃智标,李峰;湿润烧伤膏治疗下肢缺血性慢性溃疡47例[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5年04期
2 阙华发,唐汉钧,王林扬,代红雨,张士云,秦海洸,刘晓鸫,向寰宇,张臻;益气化瘀法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年03期
3 付小兵;进一步重视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8期
4 付小兵!100037北京,孙同柱!100037北京,盛志勇!100037北京;几种用于创伤修复研究的动物模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盈斌,利天增,祁少海,张涛,谢举临,柯昌能,赵李平;荷负电气溶胶对大鼠烫伤创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β_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2 王春明,尹丽书,姜永前,李令根,李织;皮肤肉芽组织中VEGF、PCNA和ED_1表达的变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1期
3 李亚洁,蔡文智,杨培梁,王影,王秀岚;湿热环境下密闭性功能敷料对伤口细菌学定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4期
4 苏青和,杨敏杰,周红梅,虞俊杰,朱宇刚;丹参素对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J];交通医学;2003年06期
5 李福伦;李斌;王振宜;范斌;徐文彬;金伟;徐蓉;王一飞;肖秀丽;;活血化瘀方对糖尿病模型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1 mRNA和TGF-β3mRNA的动态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郝剑,陈长安,张琳西,易成刚,张旭东,茹战锋,郭树忠;生肌散拆方丹参素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1期
7 高富雷;王丹茹;张余光;;创伤愈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2期
8 陈佳,罗成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创伤愈合[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5年01期
9 郭士荣;体表溃疡与化腐生肌[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5年03期
10 孟进松,许凌峰,李长明,王 剑,张岿,邹普功;MEBO与磺胺嘧啶银、手术植皮治疗烧伤创面疗效比较[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权胜;唐乾利;伍松合;张力;覃文玺;李峰;;MEBT/MEBO阻止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晓光;宋杨;;MEBT/MEBO与皮肤混合移植联合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41例体会[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何连锁;范微;;湿润烧伤膏治疗乳癌术后皮瓣坏死或烧伤的临床体会[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赵长善;刘风琴;赵法军;;MEBO治疗放射烧伤疗效分析[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魏邦敏;张思浩;姜茂华;;湿润暴露疗法联合磨痂术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分析[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龚蓬;;湿润烧伤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体会[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丁明华;;MEBT/MEBO治疗烧伤瘢痕溃疡临床体会[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叶小君;张平;崔丽丽;;手指末节损伤残端包埋术后改用再生医学治疗效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邢捷;阙华发;;中医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实验研究近况[A];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集萃[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庆君;细胞增殖负性因子p16和Op18在烧伤愈合及疤痕形成中作用及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2 何秀娟;疡愈涂剂对愈合迟缓性皮肤伤口的愈合作用及局部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杨信怡;重组溶葡球菌酶抗菌药效学及耐药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温学辉;脂肪组织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夏平光;几丁糖预防手术后组织粘连的机理及其水凝胶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张宗学;愈创营养油促进大鼠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松;清热、活血、益气法对创伤组织修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梅;凉血散瘀法治疗静脉性溃疡的临床及基础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蔡文智;密闭性功能敷料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宋绍华;组织工程皮肤修复急、慢性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陈轶欣;胶原—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皮层大动物体内移植实验及生物学行为观察[D];浙江大学;2006年
5 赵京霞;桂皮醛促进NIH3T3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张培培;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硝普钠对创伤愈合影响的时效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万家兴;黄芪主要成份对免疫抑制复合皮肤伤口愈合及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孔繁飞;玉红膏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β_1、转录因子p63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9 乔凯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201例临床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徐俊;EGF纳米微粒促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祛瘀生肌法对创面微量元素Zn、Cu的影响[J];新中医;2001年01期
2 曲云英,谢昌华,鞠胜芝,崔秀珍,傅志强;MEBO抗菌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年04期
3 萧摩;MEBT/MEBO促进深度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9年01期
4 张向清;MEBO治疗传统疗法难于收效创面的临床报告[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2年03期
5 李传吉,胡建武,许刚;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顽固性体表溃疡疗效分析(附33例病例报告)[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4年03期
6 章学林,唐汉钧,黄灶华;复黄生肌膏对肉芽组织及血液中纤维连结蛋白的影响[J];天津中医;1999年04期
7 阙华发,唐汉钧,向寰宇,刘晓鸫,邢捷,沈亮,单炜;益气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38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年01期
8 王正国!400042重庆;创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06期
9 付小兵!100037北京,蒋礼先!100037北京,孙同柱!100037北京,杨银辉!100037北京,顾小曼!100037北京,盛志勇!100037北京;c-fos与c-jun基因在溃疡与增生性瘢痕创面表达的特征与意义[J];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05期
10 付小兵,李建福,盛志勇;表皮干细胞:实现创面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飞跃的新策略[J];中华烧伤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林英立;陈业刚;刘晓强;;大鼠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年12期
2 赵果毅;曾群;宋玲;刘建春;;舒通胶囊对大鼠脏器的毒性试验[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晓双;杨瑞;武苗;王伟;;三香乳增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3期
4 和艳芬;田玉先;周勇;;功劳去火片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5 全裕凤;郑明慈;;早产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标准化操作的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6 赵华;李新莉;;银蒿合剂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2期
7 万婷;何援利;潘石蕾;;建立胎儿生长受限大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8 马宝慧;高永胜;潘桂兰;陈晓东;张艳杰;王立军;刘和莉;;木樨草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脂蛋白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谭琦;黄政德;王立凤;;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蔡钟钦;韩奇;童晔玲;;银红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乾利;狄钾骐;李杰辉;郭璐;曾娟妮;敖小青;付军;韩珊珊;;MEBO/MEBT对大鼠体表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VEGF/bFGF表达的影响[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唐乾利;王权胜;狄钾骐;李杰辉;郭璐;敖小青;付军;韩珊珊;;MEBO/MEBT对大鼠体表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VEGF/bFGF表达的影响[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程井军;吴其恺;彭锐;孙国杰;;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氧化及抗氧化状态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杨珺超;宋康;鲁建锋;陈君峰;夏永良;;补肺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TGF-β1作用的实验研究[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廖慧慧;李芳;何燕萍;;罗氏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整合素a vβ 3表达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进荣;王平;孟宪丽;杨永茂;张艳;;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芦荟大黄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A];第十一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史大卓;;接种Walker256肉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方杰;胡昔权;郑海清;潘三强;李莉莉;;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新生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9 孙琳;郭春妮;赵永波;;BM6在Aβ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保护作用的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徐存拴;李三强;周爽;;麻醉对大鼠应激反应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许琦敏;[N];文汇报;2010年
2 记者 姜澎;[N];文汇报;2009年
3 张天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09年
5 万姗姗 记者 王春;[N];科技日报;2009年
6 毛文波;[N];科技日报;2003年
7 奇 云;[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夕;[N];北京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王洁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张建松;[N];大众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新;腹部术后疲劳综合征模型及抗术后疲劳方作用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2 杨丹榕;大鼠IgEFcCH2-3受体阻断与IgEFcCH2-3-FasL诱导肥大细胞凋亡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李玉茹;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在老年性大鼠耳蜗及下丘中表达规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陈党红;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卢奕;人羊膜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潘静薇;NOGO-B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差异表达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 王连友;大鼠液压冲击颅脑损伤模型的立体定向控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8 陈来照;神经肽Y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朱志宏;不同性别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的差异及胃复安干预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于文涛;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宝珍;青宁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2和TIMP-2 mRNA表达的影响[D];浙江中医学院;2003年
2 宫成军;肝脂消颗粒剂抗脂肪肝大鼠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3 郝小林;不同脂类高脂膳食大鼠体脂含量及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卢凤玲;磷脂酶A_2在大鼠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中的杀菌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5 王兆华;褐藻多糖硫酸酯对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6 钟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元融合的实验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7 庄莹;人参皂苷Rg2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大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温志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中IL-17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郭铭川;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温婧;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201例临床总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0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