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临床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non-tumor-like lesions of vulva. Methods 100 cases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onneoplastic lesion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 nourishing blood and expelling wi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cription was fried with 500mL of dregs before going to bed every night, sitting bath for 510min, and the vulvar lesion was smeared twice a day with gold glycerin (self-made skin medicine, main ingredients: chlortetracycline, glycerol, etc.). In the control group, warm water was used for 5 minutes and gold glycerol was applied to vulva lesion twice a da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2 month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followed up for 2 months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The degree of local skin lesions, the degree of pudendal itch pain and the levels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local pathological tissu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 (47 / 5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6% (33 / 50) in the control group. Two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local skin lesions and the degree of pruritic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treat non-tumor-like lesions of vulva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课题〔武卫(2004)241号〕
【分类号】:R71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翠华;朱薛艳;;中药对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赵寿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3 陶瑞雪,苏燕;子宫腺肌病85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探讨[J];安徽医药;2005年07期
4 王玲君;;外周肠外营养治疗妊娠剧吐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6年01期
5 陆耘;邓志红;;化症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岳小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及防治进展[J];包头医学;2006年03期
7 李景真;;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3例临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蒋利华,姚珍薇;重庆市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05年04期
9 陆秀凤;沈国梅;孙岳琴;;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重庆医学;2006年15期
10 张春莲;;康复特栓联合高频电离子治疗宫颈糜烂70例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林环;方群;谢红宁;杨智云;杨永忠;石慧娟;黄轩;;胎儿短长骨的产前诊断以及临床分析[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宋鸿碧;关珊;肖子文;杨英捷;;异位妊娠589例择法治疗的分析[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曾晓玲;雷后康;孙长学;赵丹青;;医用生物蛋白胶宫颈内封堵治疗胎盘前置状态出血的临床研究[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琴芬;宋鸿碧;;双子宫双阴道单宫颈合并妊娠1例[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闫丽;张丽芳;邵元平;解顺平;秦易楷;张红艳;陈文琼;;宫颈糜烂8656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6 罗爱鄂;刘晓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概况[A];首届赣鄂湘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丁玎;;雌孕激素复合口服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A];首届赣鄂湘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童宝华;;带器妊娠的原因分析[A];玉溪市第五届妇产、妇幼、计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李霞;;80例比林斯自然避孕法的临床观察[A];玉溪市第五届妇产、妇幼、计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崔宝奎;马晓东;刘芳;郭粉妮;赵尹霄;;高泌乳素血症病因及结局分析[A];高泌乳素血症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菲英;芪术止血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经期异常出血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王波;母胎界面L-选择素和其配体表达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3 程昭霞;Urocortin调节胎盘血流机制及滋养细胞urocortin表达调节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李春梅;TRAIL及其受体在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俊;激活素A对人早孕滋养层细胞凋亡的调节及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刘彤;IGF-1对早孕细胞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王晓春;靶向HPV16 E6的siRNA治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丁依玲;子痫前期胎盘床病理改变及MMP-2、TIMP-2和HIF-1α、vWF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6年
9 滕莉荣;妊娠及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组织神经病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刘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降调节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尿蛋白成份分析及其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萍;孕早期不明原因胚胎停止发育患者血清中IAP水平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姜涛;KiSS-1、GPR54及MMP-9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刘晓辉;早产原因及对母婴影响的临床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朱亚飞;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一例[D];武汉大学;2004年
6 张海鹰;羊水乳酸水平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D];暨南大学;2005年
7 齐铮琴;经阴道卵巢肿瘤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与病理免疫组化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高玉敏;更年安怡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9 付晓宇;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10 李卫平;阴道微生态平衡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泓,刘美生,何洛文,杨蔚,孙素莲;乳腺癌之c-erbB-2高度扩增、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性[J];中国肿瘤临床;1998年02期
2 王银萍,刘铮,张元德,张俊格;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病理分型、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8年02期
3 孙凤林,魏晓红,程惠,冯占军,马建群,耿敬姝;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8年02期
4 郑艾,彭芝兰,曹泽毅;外阴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与雌、孕激素受体关系的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乐淳!上海市(200233),黄新余!上海市(200233),林擎天!上海市(200233);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DNA倍体表达的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2000年02期
6 秦军,刘厚才,李敏,孙丽娟,朱铭;热休克蛋白70与激素受体在男性乳腺发育和男性乳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7 刘岚;Bcl-2基因家族及雌、孕激素受体与黄体功能不全[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0年03期
8 刘玉河,侯传强,张清军,王占民;乳腺癌患者术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1年12期
9 秦军,刘厚才,李敏,孙丽娟,朱铭;热休克蛋白70与雌孕激素受体在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J];前卫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10 熊晓平,陈修己;胃癌雌、孕激素受体和nm2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敏利;肺癌中的端粒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张文超;SOD、ER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晓军;VEGF及MVD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VIN及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4 田大彤;CD45RO~+T细胞和CD68~+细胞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癌中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吴艺佳;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6 吴涛;肥大细胞、P物质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7 何小丽;VEGF、AR在HIFU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前后的表达及意义[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9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12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