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与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疗效比较

发布时间:2018-08-10 07:16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房颤及房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针刺内关、神门、膻中等穴;对照组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两组复律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转复率85·0%,对照组转复率67·5%,两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转复时间(39·6±13·7)分钟,对照组(50·1±14·8)分钟,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针刺是一种快速转复阵发性房颤、房扑的安全、有效疗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atrial flutter (AF).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trial flut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cupuncture at Neiguan, Shenmen and Tanzhong poi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amiodarone intravenously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5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7.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version (P0 01), and the recovery time was (39 6 卤13 7) minut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50 1 卤14 8) minute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 01). No side effects were fou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作者单位】: 聊城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聊城大学医院
【分类号】:R246.1;R54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强,杨琳,李振华,路钢,孙晋浩;大鼠心脏与内关穴区神经投射同源关系的非荧光双标记示踪[J];解剖学杂志;2002年01期

2 郑关毅,陈晓东,韦立新;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9年01期

3 胡利民,张艳军,郭义,徐汤苹,张春煦;实验性心律失常家兔心包经上Ca~(2+)浓度的变化及针刺对其影响的研究[J];针刺研究;1998年04期

4 张明金,魏明文,李婧;针刺内关穴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J];中国针灸;2003年03期

5 罗利,,芦绍强,刘新桥,仝桂兰,韩艾;针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辉,王艳君;从缺血预适应探讨针灸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机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景丹丹;李忠仁;;钙离子生物活性与针刺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年08期

3 吴绪平;樊展;王华;喻建兵;张强;;电针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大鼠心率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8期

4 修春英;董亚琴;杜思哲;许金森;;针刺心包经内关、郄门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输出量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黎滔;胡志华;;针灸内关对心房颤动复律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9期

6 郭大江;张敏;;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关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2008年10期

7 杨昱,易受乡;针灸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现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年02期

8 刁利红,严洁;针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岳增辉,严洁,常小荣;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修春英;董亚琴;许金森;胡翔龙;;针刺内关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徐斌;;浅论刺络放血疗法的血管生物学基础[A];全国首届刺络放血研究及临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廖艳芳;;足部按摩祛病强身机理的探讨[A];2004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4年

3 刘俊岭;王俊英;陈淑萍;高永辉;乔丽娜;;经穴/经脉脏腑相关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修春英;胡翔龙;董亚琴;;针刺心包经穴位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修春英;胡翔龙;董亚琴;许金森;;针刺内关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影响的观察[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钟辉;李国彰;;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斌;与内脏病变相关穴位的组织细胞特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姜美燕;中枢NO/NOS在针刺改善心肌缺血中的作用及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孔素平;电针夹脊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美平;头针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大鼠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张红星;电针抗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6 樊小农;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老年痴呆异常表达基因及针刺对其主效基因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7 杨孝芳;手厥阴心包经与心相关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8 刁利红;电针、口服中药、针药结合对心肌缺血临床疗效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9 周美启;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洪亚群;“双固一通”针法对甲亢性心脏病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鸿雁;调理背部经络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唐虹;内关穴注射香丹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纤溶系统t-PA、PAI-1活性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玉翠;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杨昱;电针内关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保护作用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5 郭欢;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NO、Ca~(2+)和cGMP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黄洁;电针内关、口服复方丹参滴丸、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7 管义红;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8 王淑斌;电针内关、公孙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胃电活动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9 卢晨;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10 边慧;针刺兔耳郭“胸肺区”对实验性室性早搏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殷树仪;李光千;祝善乐;范玉华;王健本;张祜曾;;心壁内 P 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来源[J];解剖学报;1989年03期

2 李光千;王健本;;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周围突分支支配心和胃的研究——荧光素双标记与PAP结合法[J];解剖学报;1991年03期

3 郭义;徐汤苹;陈进生;张春煦;姜萍;;家兔经穴钙离子浓度特异性的研究[J];针刺研究;1991年01期

4 黄卫东,牟秀霞,郝喜书,赵晖,袁晓军,耿恩广;心经腧穴和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1998年08期

5 祝善俊,孟素荣,杨丽霞,李隆贵,朱丽丽;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年06期

6 杨向红,陈铁镇;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对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7 陈少宗;针刺间使穴、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比较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4年06期

8 梁凤仪,万选才;霍乱原B亚单位追踪神经联系——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英;彭齐;李师亮;张航;胡大清;;胺碘酮对心瓣膜置换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5期

2 茅斌;;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26期

3 宁保红;;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合用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8年17期

4 程秋梅;;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18期

5 袁永生;;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海峡药学;2011年05期

6 段珊瑚;;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19期

7 赵文来,曹恒献,黄进;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老年肺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陈晓英;彭齐;李师亮;张航;胡大清;;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年05期

9 林添河;陈剑平;詹水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附30例报告[J];海峡药学;2006年06期

10 陈智理;骆高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庚许;蔡剑玲;李惠;谢鎏晖;黄春平;黄江;汤建武;;坎地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136例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廖伟;严章林;;缬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席宏巍;金立伟;刘军鲁;;静脉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彭雄才;;静脉用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龚建国;胡建新;;P波离散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对其影响[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赵长斌;;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房颤动中的临床应用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蒋文平;;恶性室律失常治疗评估[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8 汪芳;;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现状[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嘉莹;胡元汉;冯青春;;地高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朱俊;;ICU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咏霞;房颤的小剂量胺碘酮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魏平;胺碘酮须规范化使用[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孟怀东;警惕胺碘酮的副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元城;警惕胺碘酮的副作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孟怀东;警惕胺碘酮的副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胺碘酮的市场分析(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匡远深;注射胺碘酮治房颤[N];健康报;2002年

8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建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胺碘酮的市场分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0 陶春祥;胺碘酮的心血管病新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彤;阿魏酸钠与胺碘酮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作用的对比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周琳;胺碘酮对大鼠肥厚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的急性及慢性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梁振涛;药物对电压门控Kv1.3和Kv1.5的阻断效应和意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陈红武;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消融策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尹永强;牛磺酸镁抗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心肌细胞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6 高连君;阵发性心房颤动始动机制及导管消融方法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7 李连东;胺碘酮与抗心律失常肽合用对陈旧心肌梗死兔心缝隙连接和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连东;胺碘酮与抗心律失常肽合用对陈旧心肌梗死兔心缝隙连接和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董军亚;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起搏阈值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倪量;左心室重构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学评价及其相关中药的电生理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建国;P波离散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对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琳;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一级预防的荟萃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东林;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在犬长时程室颤模型复苏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勇;应用胺碘酮干预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术治疗心房纤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红武;心房颤动不同治疗方法的随访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6 张后民;RAS抑制剂联用胺碘酮在非瓣膜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安景辉;围手术期应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惠娟;辛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李俊超;胺碘酮与其他延长QT间期药物合用情况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谢小洁;索他洛尔与胺碘酮对运动心电和运动生理的作用比较[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75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175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