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18 12:07
【摘要】: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三七天麻散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对照组42例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48例联合三七天麻散(每日剂量4.8 g,分3次口服),疗程30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疗效分别为69.1%和5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七天麻散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有一定疗效。
[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anqi Tianma Powder combined with Sanqi Tianma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and its effect on plasma D-dimer. Methods: 4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sosorbide mononitrate and 48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anqi Tianma Powder (4. 8 g daily, 3 times orally) for 30 day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ngina pector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3.7% and 73.3%,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electrocardiogram effect was 69.1% and 54.8%, respectively (P0.05); plasma D-dimer leve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P0.01) a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Sanqi Tianma Powder has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on relieving angina pectoris symptom.
【作者单位】: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
【分类号】:R5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静,张菲斐,沈玉祥,翟亚萍,商保军;心绞痛患者α-颗粒膜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J];中华内科杂志;1999年08期

2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良;;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再发的防治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2 张同风;;自拟活血通脉汤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3 靳瑜;;自拟养心活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作用的观察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4 张曙,王明生,倪祝华;心脏肌钙蛋白I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价值[J];安徽医学;2002年03期

5 钱福东;;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6期

6 吴桥;;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7年01期

7 李志霞;陈月梅;晏小敏;刘海娟;;老年冠心病IL-6、TNF-α血清水平测定及意义[J];北方药学;2011年02期

8 王昀;王tq;孔令越;季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温庆祥,尚菊菊,刘红旭,郭玉红;参元丹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血清学研究[J];北京中医;2005年04期

10 尚菊菊;刘红旭;王振裕;王倩;彭伟;赵含森;张大伟;陈嘉兴;;参元丹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国荣;;通心络胶囊治疗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红旭;尚菊菊;王振裕;王倩;彭伟;温庆祥;郭玉红;;参元丹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研究[A];第二届国际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阶;邢雁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病变以及其中医证候学的特点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4 崔英子;郭家娟;陈颖;黄永生;;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证证候特点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5 贾振华;高怀林;谷春华;袁国强;吴相春;魏聪;;基于3469例血管病变患者证候分布规律的脉络病变共性病机探讨[A];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6)[C];2010年

6 高铸烨;徐浩;苗阳;;急性冠脉综合征四诊信息的聚类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贾振华;高怀林;谷春华;袁国强;吴相春;魏聪;;基于3469例血管病变患者证候分布规律的脉络病变共性病机探讨[A];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7)[C];2011年

8 王玉霞;;非PCI患者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孙晓伟;王阶;邢雁伟;褚福永;王师菡;;方证对应干预不稳定性心绞痛证候动态变化研究[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师菡;王阶;李霁;熊兴江;;丹蒌片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笑晖;黄连解毒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惠波;冠状动脉重塑的血管内超声研究与易损斑块预测因子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肖珉;鹅冰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滞、阳气亏虚证)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侯巍;H-FABP表达、单克隆抗体制备、测定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惠亮;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和黏附分子表达变化及他汀干预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戴研;纤溶酶原激和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7 张世亮;心痛宁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倪玉华;DNA酶I、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田伟;人参、三七组方促血管生成的信号转导机制及相关临床文献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10 彭敏;热毒与血栓形成关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杰;养心通脉冲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晓磊;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卫星;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缺血心肌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曾秀丽;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显刚;解毒与益气活血法伍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赵浩;络脉舒通颗粒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井涛;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影像学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8 朱梅;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孔霞;舒冠滴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10 王伟学;络脉舒通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抗栓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亚;;地尔硫卓与小剂量美托洛尔可减少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2 田海静;;低分子肝素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附46例报告)[J];哈尔滨医药;2008年04期

3 王贵林;;灯盏细辛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2期

4 刘金华;赵丽影;;低分子肝素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24期

5 程义先,周传敞,陈旭岩,李健军,,夏铁安,段中平,马家珠;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动态观察[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6 赵士超!河南450003,杨彦君!河南450003;前列腺素E_1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原医刊;1999年10期

7 张学功!102400,彭雪梅!102400,安永为!102400;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0年08期

8 林晓杰,慈晓,赵秀香;不稳定心绞痛恶化的原因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2期

9 荆军祥,郝翠香;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4例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2001年08期

10 马淑坤;不稳定心绞痛冠脉造影所见及其病理特征[J];医师进修杂志;199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槿源;;一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酯诱发双足水泡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德发;;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赖文军;;冠状动脉造影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后不同疗效下的比较[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红旭;周萍;赵子厚;金玫;王振裕;李春淼;张锁亚;王北;范圣凯;尚菊菊;;参元丹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沈雁波;袁鼎山;张彬;唐建中;蔡丹磊;;血栓前体蛋白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霍光;翁庆瑞;姜国欣;;前列腺素E_1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7 张梅;胡晓波;陈良;孙春丽;李继福;陈玉国;陈文强;李大庆;由倍安;王琳;徐铭俊;刘茵;易新;张运;;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声学特征与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周玉杰;王静;葛海龙;方哲;韩红亚;高霏;王建龙;;单硝酸异山梨酯类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于明洁;王玉亭;徐和;张楠;姜帅;;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刘晓东;马建锁;牛学勇;;地尔硫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1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王厚力 李涛;心绞痛冬季发病率最高[N];光明日报;2009年

2 崔红燕 刘晔;地位举足轻重[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王黎生;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梗的前兆[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韩咏霞;不稳定心绞痛宜服西洛他唑[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忧果;别摔倒在“年关”上[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 赵民生;治疗冠心病有些药物需长期服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韩咏霞;葛根素辅治不稳定心绞痛效果好[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于峰;变异性心绞痛是咋回事[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姜萍;损其心者调 其营卫 中药防治心绞痛机制被证实[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怎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分极[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雪艳;5-单硝酸异山梨酯渗透泵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2 郭韧;CGRP介导人体内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与相关药物代谢酶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9年

3 胡文兰;抵抗素与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黄丹;1型多聚ADP核糖合成酶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心血管系统基因转录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蒋博;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成像显示冠脉斑块的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孙雪岩;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现状调查、预后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倪玉华;DNA酶I、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高立建;早发冠心病病变血管内超声特点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田伟;人参、三七组方促血管生成的信号转导机制及相关临床文献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10 李清贤;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监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雅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PAI-1抗原水平及其启动子-844 G→A、-675 4G/5G多态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2 林菲菲;人血浆中环酯红霉素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和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3 孙金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4 戴春梅;高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5 殷洪山;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vWF、D-dm及血小板CD62P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6 薛忠文;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D];佳木斯大学;2008年

7 董巧玲;血清Cystatin C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变化[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李岚;盐酸替罗非班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9 顾佳;化痰活血法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松云;舒冠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阳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189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189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